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探寻中国社会新出路的过程中,梁漱溟等新知识分子倡导乡村建设运动。他从对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本位”的认识出发,将“伦理情谊”融入团体组织,依新礼俗为规范,从义务本位确立“团体-个人”中的新关系,以相对论的伦理主义原则培育“团体-个人”中的新观念,以“人生向上”为目标建设中国乡村的团体生活。这种坚持以民族传统资源构建新社会的伦理精神,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但因过度倚重传统伦理道德的力量而忽视其在经济社会变迁中应有的现代转换,梁漱溟的新乡村组织陷入伦理本位主义的理论困境,在“私德”向“公德”的伦理转换和培育中出现了种种矛盾。

  • 标签: 梁漱溟 乡村组织 伦理本位 新乡约
  • 简介:摘要伴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的日益激烈,生态伦理的重要作用逐渐突显出来,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彰显出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价值判断。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因而深入研究并分析环境保护技术和生态伦理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环境保护技术 生态伦理 刍议
  • 简介:摘要在化学课程教学中既需要教师讲解医学化学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德育的综合培养,通过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对学生施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品质,使其以后在生活工作中能够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科类别、学校环境,合理开展德育教学,智育也能有所提升。

  • 标签: 医学化学德育伦理渗透教育
  • 简介:古典小说中存在大量的时序变形,倒叙和预叙在小说中的表现多种多样,形成了一定的叙述程式,这些叙述程式有利于伦理说教。同时,倒叙和预叙给小说带来了不同的悬念,这些悬念最终也指向伦理说教。

  • 标签: 倒叙 预叙 古典小说 伦理说教
  • 简介:在近现代商业大潮的涌动下,一批批客商风起云涌。在历史的际会、时代境域大不相同的背景下诞生的新客商,既继承了古客商的伦理文化精髓,又孕育着现代伦理文明的时代特质。客商自形成商帮之后,与著名的徽商、晋商等同为重要商派,在今天的商界也是影响深远。

  • 标签: 伦理文化 客商 建构途径 张弼士 现代商业 时代特质
  • 简介: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常态的转型期,由于经济、政治、法律等各项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一系列的行政伦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够所引发的。为了建立起中国特色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行政伦理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伦理建设途径进行了思考。

  • 标签: 新常态 行政伦理
  • 简介:大数据已成为21世纪的新石油,各国政府相继提出发展大数据战略。借助大数据收集、存储和挖掘等技术,大数据信息所蕴含的潜在价值不断得到开发,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在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伦理问题,如隐私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

  • 标签: 大数据 信息价值开发 隐私权 知识产权 信息安全
  • 简介:格非在小说中对欲望的审视颇具慧眼,从《欲望的旗帜》到《山河入梦》再到《春尽江南》,他始终对欲望滥觞后人的异化做出深度揭露。尤为体现格非对“欲望异化”批判思考的是,其欲望叙事有着鲜明的伦理导向。在这些小说中,格非针对欲望异化的症候提出“绝对价值尺度拷问欲望原罪”与“重现对纵欲的全景敞视型监控”的当代价值重构方案。尽管,这一矫正欲望异化的方案中也存在着某些过犹不及的吊诡之处。但从长远而言,格非这一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反思体现了作家的洞见。

  • 标签: 格非小说 欲望 批判 叙事伦理
  •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全球化潮流、全球发展风险、国际新秩序构建等视角提出的新理念,也是走向世界过程中中国话语和中国声音的典型体现,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还具有深邃的伦理意蕴。它体现了资本逻辑全球化过程中对发展正义的追寻,凸显了多元文明场域中共同价值的守护,彰显了构建国际新秩序中中国的责任和道义担当。从伦理视角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有助于展现其价值理性和实践诉求。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伦理维度 共生共存
  • 简介:一、《诗经》概说及今日对待《诗经》的态度《诗经》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大家所熟悉的《诗经》可能更多是从'文学'角度来解读的。例如我们学中国文学史的时候会知道,《诗经》是先秦文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学习《诗经》主要还是学它里面的赋、比、兴艺术手法,以及这些艺术表达形式对于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还会学习《诗经》里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例如我们在中学时代学习《诗经》,少不了

  • 标签: 儒家伦理 如兄如弟儒家 宴尔新
  • 简介: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 标签: 美丽中国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中国梦
  • 简介:为了厘清清末民初伦理小说繁盛的主要原因,从文化因素、政治因素、伦理因素三个维度分析论证了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由于人们的文化观念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碰撞带来的对传统观念的突破;由于政局动荡、饿殍遍野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乡土意识与改良精神之抗争;由传统的伦理道德层面向提倡平等、自由的主题突围的特征。可以说,对清末民初伦理小说繁盛原因之探究,从更深层窥见当时的社会矛盾以及民情百态,对研究我国伦理小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 标签: 清末民初 伦理小说 伦理关系 政治环境 文化背景
  • 简介: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文化基因,是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谷文昌家风彰显着“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价值理念,亮点突出,特色明显。深度挖掘谷文昌家风亮点,可见其家风蕴含着“自食其力”的奋斗理念、“清白持家”的百姓情怀、“为民奉献”的为官之道等伦理特质,价值重大、意蕴深远。本文借助谷文昌家风这一“榜样示范”,旨在探索在现代社会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的途径,传播正能量,促进形成温馨和谐的良好风尚。

  • 标签: 谷文昌 家风 自食其力 清白持家 为民奉献
  • 简介:批判性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形式,是当前提升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当前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迫切的政治伦理要求。为了更好地进行批判性道德教育,应当坚持以下伦理原则:正确的价值立场、实事求是的态度、批判对事不对人、不同性质不同方法、坚持破立相结合。

  • 标签: 批判性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伦理原则
  • 简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学术治理的价值理念、主体关系、行为规制、目标追求等正面临着深刻的伦理转向与重构。高校学术治理的伦理架构包含精神伦理、权力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高校学术治理必须张扬学术自由,必须建立基于专业自治的学术权力平衡机制,必须践行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使命的学术研究责任,必须追求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格局。

  • 标签: 学术治理 精神伦理 权力伦理 责任伦理 制度伦理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而要使它成为公民自觉接受和遵从的价值观,更需要培育.通过宣传、引导和公民的道德实践体认,让公民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特的魅力,从而在内心深处对它产生一种认同.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道德力量.

  • 标签: 以德治国 执政伦理 公民德性 核心价值观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诞生于西方文论“伦理转向”的全球语境和反拨国内外国文学批评领域泛理论的浪潮之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它已形成了较有体系的理论框架和批评话语,并指导了大量的批评实践。难能可贵的是,它作为本土诞生的理论已在国际上取得了诸多同行的肯定和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反拨了中国文论在国际上的“失语症”,为中国文论“走出去”和参与国际话语权的竞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走出去 话语权
  • 简介:文章旨在对傈僳族服饰的服饰美和服饰背后蕴含的伦理内涵进行分析,通过对二者的理论分析,旨在表达自身对僳僳族服饰的艺术伦理思考:首先,美与善存在共通之处,美的事物同样也兼具善的特性。其次,傈僳族服饰的艺术伦理思想所彰显的价值内涵范围广泛,因此需要不断提炼并适度赋予这些价值以新的时代含义。再次,对傈僳族服饰的艺术伦理研究应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最后,对傈僳族服饰的欣赏,要求审美主体要具有一定层次的相关理论知识储备,这样才可更好地领会艺术作品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 标签: 傈僳族服饰美 艺术伦理 伦理内涵
  • 简介:高校教师伦理共同体是通过建立共同的道德价值判断、道德意识、价值信念、价值认同或相关德性等,组成一个学习的、关怀的、同辈的、全纳的、探究的具有共生共存关系的教师职业组织形式和教师道德共同体。其具有包容性、道德性、发展性和责任性等特点。该共同体基于情感的德性生活诉求、差异的规范伦理诉求、交往的学术共同体诉求以及和谐的高校教师伦理秩序诉求,需要从专业知识共同体、伦理精神共同体、德行规范共同体、科研学术共同体和社会服务共同体五个方面来建构。

  • 标签: 高校教师 伦理共同体 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