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同种类颅骨修补材料性能及临床应用效果不尽相同,很多修补材料因自身的种种缺点已经被淘汰,新型的生物材料仍在进一步开发。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及数据分析结果。方法:SCI数据库中2002/2011检索有关生物材修复颅骨缺损文献,检索词为"颅骨缺损(skulldefect);修补(repair);复合材料(material);钛网(titaniumplate);骨水泥(bonecement);自体骨(autogenousbone);硅橡胶(siliconerubber);有机玻璃(organicglassor"pmma"orpolymethylmethacrylate)",共检索文献242篇。结果与结论:颅骨缺损的修复材料甚多,疗效不一,目前主要有自体骨、异体骨、医用高分子材料、钛金属材料、骨水泥以及组织工程复合材料等,采用何种修补材料能将颅骨缺损修复的更加完美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 标签: 颅骨缺损 修补 复合材料 钛网 骨水泥 自体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骨缺损病人的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2例颅骨缺损病人均进行了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卧位;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③头痛的护理;④心理护理;⑤饮食的护理;⑥引流管的护理;⑦健康指导。结果42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的正确护理,有效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康复,减少了感染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颅骨缺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为33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颅骨缺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及次数,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干预组相较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颅骨缺损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宣教及次数,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颅骨缺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健康宣教 颅骨缺损 生活质量
  • 简介:自1994年我科对18例粉碎性颅骨骨折患者用自体碎骨片进行一期修复,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6~34岁,平均17岁。1.2受伤原因钝器击伤7例,坠物砸伤5例,交通事故伤5例,坠落伤1例。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骨缺损 修复
  • 简介:因严重颅脑损伤增多和大骨瓣开颅[1]的推广,术后额颞顶颅骨缺损病例不断增多.我们于2000年8月至2003年10月共行颅脑损伤术后巨大颅骨缺损成形术13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骨缺损 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对照组采取早期分流,后延期颅骨修补组。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d的GCS评分、GO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后两组GCS评分、GO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同期行脑室一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较分次手术的疗效显著,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同期 脑室-腹腔分流 颅骨修补术 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建立临床颅骨缺损数字模型,探讨其在组织工程骨治疗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10例临床颅骨缺损病例,均拟行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临床应用研究,全头颅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建立颅骨缺损数字模型,通过镜像复制原理及数据插补原理建立颅骨缺损的数字模型,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快速成型机制造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结果10例临床颅骨缺损病例均建立颅骨缺损数字模型,可被快速成型设备数据读取并加工为个体化预制的修复体模型。结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对临床颅骨缺损建立数字模型,对未来以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缺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骨缺损 组织工程 快速成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汾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分为早期组(1~3个月,35例)和常规组(3~6个月,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神经功能[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因子[神经营养因子(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脑部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CSS及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早期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两组NTF及NGF水平均有所上升,且早期组上升幅度更加显著(P<0.05);两组血流速度均有所上升,且早期组上升幅度更加显著(P<0.05);早期组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各项生活质量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5/35),常规组为15.56%(7/45),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能够显著提高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血流速度加快,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颅骨修补术 颅骨缺损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伴颅骨缺损同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外伤性脑积水伴颅骨缺损同期手术息者的临床资料。36例息者均为单侧颅骨缺损,在全麻下先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再行颅骨成形术。结果7例出现皮下积液者,经穿刺、加压包扎后吸收,无感染病例;28例反应迟钝者,随访半年症状均改善;2例有癫痫者,随访1年无发作;12例有大小便障碍者,8例明显改善。结论同期行颅骨成形及V—P分流术可以减少手术次数及感染的机会,减轻息者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是治疗外伤后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一种有效、切实可行的手段。

  • 标签: 脑积水 颅骨缺损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深低温冻存自行构建的人工植骨材料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ceramic,H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修复兔颅骨缺损,探讨深低温冻存(Cryopreservation)方法对保存HA复合植骨材料的可行性,以方便临床使用。方法应用无菌培养法获得BMSCs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培养,获得复合植骨材料培养构成人工植骨材料。应用-80℃保存3个月的HA/BMSCs修复兔颅骨12mm缺损模型,同时以未行低温冻存的HA/BMSCs及单纯的HA分别为对照组1和2。在术后第12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和HE染色等组织学观察。结果BMSCs与多孔HA构建出人工植骨材料,BMSCs在HA表面生存良好。三组模型在术后12周实验组和对照1组的骨缺损处愈合大部,有成熟骨小梁通过,有的可见髓腔通畅,塑形较好;对照2组骨痂生成少,骨缺损部分愈合,塑形欠佳,新骨生成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低温冻存的复合植骨材料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与新制作的复合材料几乎一致,没有因为冻存而受到影响。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羟基磷灰石 支架材料复合物 低温冻存 颅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修补术的颅骨缺损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适当的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愈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针对行修补术的颅骨缺损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颅骨缺损 修补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颅骨缺损综合征的患者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通过精心的治疗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均顺利出院,随访6月-1年颅骨缺损综合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对颅骨缺损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大大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能更好的回归社会。

  • 标签: 颅骨缺损综合征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骨移植在颅骨缺损中的成活机制。方法通过将4周龄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头颅骨移植到4周龄裸鼠颅骨缺损来模拟重建骨移植,实验分观察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4~24周后进行大体观察,骨组织面积测量(BTA%)和绿色荧光量(GFP%)的检测。结果大体观察显示,观察组小鼠颅骨左侧缺损术后4~24周逐渐出现成骨,与周围骨组织紧密连接且具有相同的厚度。单纯颅骨缺损区域没有新骨形成,仅被纤维组织覆盖,表明缺损未被修复。组织学提示,观察组术后4、8、12、18、24周颅骨骨移植部位骨组织面积百分比BTA(%)值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荧光量(GFP%)的检测,观察组术后4、8、12、18、24周为(6.33±0.73) %、(3.40±0.68)%、(1.98±0.21) %、(0.81±0.08)%、(0.68±0.06)%,各观察时间点的数据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骨移植在颅骨缺损的成活机制主要是骨的爬行替代和骨再生。

  • 标签: 骨移植 绿色荧光蛋白 骨再生 爬行替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48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2个月后再进行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同期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采用同期手术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同期手术 颅骨缺损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手术适应证、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96例接受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外观满意。4例出现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和加压包扎后治愈。1例术后继发硬膜外血肿,需再次手术清除血肿。1例出院后头皮感染钛板外露,手术取出钛板并切除感染头皮后愈合良好。经随访,绝大部分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颅骨修补术能有效改善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症状。只要患者临床病情允许,应尽早完成颅骨修补。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可塑形三维钛网修复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所致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43例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患者,以可塑形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结果43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头颅外观及CT复查均见塑形良好。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恢复良好,无后期感染发生。结论可塑形三维钛网用于修补颅骨缺损,塑形简便,效果良好。

  • 标签: 颅骨缺损 可塑形三维钛网 颅骨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例双侧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双侧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标签: 双侧颅骨缺损 修补术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