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后牙残根残冠的分体插入铸造桩核冠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颗后牙残根残冠应用分体插入铸造桩核冠修复,观察患者自我感觉、临床使用效果等.结果:68颗后牙修复后随访2年半至3年,所有患者均使用良好.其中2颗根管预备中发生意外侧穿,早期有轻度胀痛;2颗根管超填者,偶有不适感.结论:后牙残根残冠插入铸造桩核冠修复,既方便、简洁,义解决了共同就位道的问题.

  • 标签: 核冠修复 后牙 分体插入式 铸造桩核
  • 简介:近年来,随着酸蚀——粘接技术广泛应用于修复临床,前牙钨翼极粘接桥有希望成为永外性的修复体,但仍存在暴露金属影响美观的问题,从1996年以来,我科采用改良前牙金属翼板粘接桥修复17例,取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材料和方法1适应症选择前牙缺失,基牙健康,舌侧有较大面积的釉质粘接面,且可取得共同就位道.2基牙预备基牙近缺失侧邻面片切,按3/4冠

  • 标签: 前牙金属翼板粘接桥 适应症 基牙预备 桥体唇面 固位力
  • 简介:目的检测种植体功能矫治作用下Beagle犬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在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6只Beagle犬,分别在种植体功能矫治治疗后4、8、12周处死,制备左侧髁突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结果VEGF在髁突后上部表达最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髁突VEGF表达在4周时明显增加,在第8周时达到最高.结论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VEGF的表达有所增加,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髁突软骨的改建,并且更多的促进了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髁突软骨内骨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种植体 功能矫治器 髁突
  • 简介:目的对比戴用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后牙周指数的变化.材料和方法选取12~18岁正畸患者80例,按矫治类型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AO公司生产的T3自锁托槽矫正的患者;对照组,采用杭州西湖公司生产的徐氏托槽矫正的患者40例.由同一牙周专科医师分别检测8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GI,PLI,SBI,PD).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牙周指数(GI,PLI,SBI,PD)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自锁托槽矫治不会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牙周的健康状况取决于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

  • 标签: 自锁托槽 矫治器 牙周指数
  • 简介:Ⅱ类错在上下颌骨位置、形态、大小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功能性矫治治疗Ⅱ类错能取得良好效果,但部分病例治疗后有复发。因此,探究其复发原因与不同表现形式的Ⅱ类错的关系,从而更进一步理解功能性矫治的适应证范围,对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对Ⅱ类错的颌骨特征、Ⅱ类错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及功能性矫治的针对性治疗方面内容做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功能性矫治器 Ⅱ类错 颞下颌关节 复发
  • 简介:切牙的控根移动一直是方丝弓矫治的难点。作者将Begg控根辅弓应用于方丝弓矫治上,并取得满意的切牙控根移动效果。本文着重分析了该控根技术的力学基础,同时就其临床应用进行讨论,另附病例报告

  • 标签: 方丝弓矫治器 Begg控根辅弓
  • 简介:目的:研制实验用活体杂种犬的头颅侧位X线测量片定位设备与投照技术。方法:活体杂种犬麻醉后俯卧于摄影台,使用德国西门子产(ORTHOPANTOMOGRAPHR10)X线头颅测量定位系统,将自制的犬头颅定位与之连接,一端固定在x线定位耳塞上,另一端固定在犬头颅左右双侧面部的颧骨最突起处。结果:头颅定位侧位X线曝光投照,可以获取标准的活体杂种犬头颅测量用定位侧位影像。结论:使用特制的定位,获取标准的犬头颅侧位影像,为颌面整形外科实验提供标准的测量影像。

  • 标签: 杂种犬 侧位测量片 定位器
  • 简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缺牙区牙槽骨严重萎缩吸收,牙槽嵴骨组织丧失,无足够的骨组织提供给修复体,特别是下颌双侧后牙区牙槽嵴的高度低平而浅,仅前牙区或者其它牙位残存部分牙齿,而余留牙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冠过长,伴有不同程度的松动.为了保存余留牙,增强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持、固位和稳定,保存剩余的牙槽骨,我们对Ⅲ.松动牙采取了保存治疗,待牙稳固后,再行夹板固定,进行覆盖义齿修复.

  • 标签: 铸造联冠 固定夹板 覆盖义齿 修复术
  • 简介:锤造固定义齿在基层口腔牙列缺损修复中应用广泛.但临床常出现因桥体原因造成固定桥制作失败,如桥体磨损穿孔、变形、折断、金属(牙合)面与塑料脱离等.为避免上述情况,我们将桥体设计为金属全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1997年6月至2000年5月,我们在没有铸造条件下按此法制作固定桥76例,男44例,女32例,年龄25-60岁,均为后牙双端固定桥,缺牙l-2个.缺1个牙57例,缺2个牙19例.上颌牙39例,下颌牙37例.桥体全冠内的空隙用自凝或热凝塑胶填塞.

  • 标签: 后牙 锤造固定义齿 锤造固定桥 全冠式桥体
  • 简介:目的:探讨插销分体桩桩冠修复重度磨耗后牙的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0颗重度磨耗后牙采用插销分体桩桩冠进行修复,即根管预备取印模后分别制作插销分体桩及另一部分桩冠、玻璃离子粘固,完成修复。结果:60颗修复体均固位良好,边缘密合,咀嚼功能良好,牙周健康,患者满意。结论:对于黯龈距过低(〈3mm)的重度磨耗后牙采用插销分体桩桩冠修复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插销式分体桩 重度磨耗 桩冠
  • 简介:目的观察经口腔矫治治疗OSAHS的患者牙拾、骨骼以及上气道周围组织变化情况。方法对25例接受口腔矫治治疗OSAHS的患者,通过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观察患者牙耠、骨骼以及上气道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25例使用VI腔矫治的患者,经平均5年使用后,患者的覆盖减小(1.12±O.99)mm(P〈0.001)、覆骀减小(1.46±1.12)mm(P〈0.001),上中切牙内收(3.34±3.36)。(P〈0.001),下中切牙前倾(1.78±3.06)。(P=0.008),下颌平面角MP-FH增大(1.36±1.41)。(P〈O.001)、下颌平面角MP-SN增大(1.32±1.35)。(P〈O.001),前面高、前下面高及舌骨-眶耳平面距增加。结论患者使用口腔矫治后,牙齿咬合以及颌骨会发生微小的改变,医生应予以关注。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头影测量 改变 追踪
  • 简介:目的探讨Damon自锁矫治非拔牙矫治后牙列拥挤的软组织变化,为预测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因错畸形就诊的牙列拥挤患者15例,采用DamonMX或DamonⅢ自锁矫治进行非拔牙矫治,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上唇倾角、颏唇沟角、面角、Z角和面突角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经过平均16个月的矫治后,牙弓内无间隙或拥挤存在;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磨牙关系及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牙齿位置及咬合关系精细调整至正常。矫治后上唇倾角和面突角均较矫治前略增大,而颏唇沟角、面角和Z角均较矫治前略减小,但各测量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amon自锁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矫治,不会使患者面部软组织发生明显的前突。

  • 标签: Damon自锁托槽 非拔牙 头影测量 软组织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唇裂修复的效果,在16例婴儿期完全性唇腭裂术前采用Latham颌骨矫治,关闭婴儿单侧唇腭裂的牙槽嵴裂隙,为唇鼻整形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atham颌骨矫治方法,个体化制作矫制,用骨内针固定矫治.用螺旋加力法将错位的各骨段移位到较为理想的排列位置.结果:经过2~4周矫治后可使患侧鼻翼基底部升高,两侧牙槽嵴裂隙显著缩小.结论:对婴儿期完全性唇腭裂术前颌骨裂隙的矫治,为初期的整形手术奠定了较好基础.

  • 标签: 颌骨 唇腭裂术 婴儿期 矫治器 术前 单侧
  • 简介:近年来无牙颌种植支持固定义齿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但是由于受到上颌骨的解剖形态、上颌骨吸收形式、种植区牙槽骨的质量、上颌骨在发音中的重要作用、上前牙在面部美学中的重要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医生在进行上颌无牙颌种植支持固定义齿的诊断和设计时需要非常谨慎。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上颌无牙颌种植支持固定义齿牙颌面部美学诊断、设计的文章,通过对牙颌面部进行垂直向美学分析,为需要进行上颌无牙颌种植支持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提供美学设计基础。

  • 标签: 无牙颌 种植 美学
  • 简介:本文通过选用下切牙区下颌运动的描记,探讨用FRI矫治矫治安氏ⅡⅠ错,下颌运动的变化,发现型对下颌边缘运动具有引导作用,随着矫治后深覆的改善,运动轨迹随之改变;通过矫治使下颌运动轨迹重复性增加,说明下颌运动可作为一种功能监测手段,帮助分析、诊断、评价正畸疗效

  • 标签: 矫治器.功能 错 下颌运动
  • 简介:在正畸临床工作中,AngleⅡ类错是常见的畸形类型。据我科近两年临床资料统计约占门诊病人的35%。AngleⅡ类错矫治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咬合打开及颌间关系调整。作者采用上颌前牙平面导板(MaxilaryPlaneBitePlane,MPP)结...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平面导板 上颌前牙 打开咬合 错 方丝弓矫治器
  • 简介:目的探讨Silensor口腔矫治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04年8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OSAS患者150例,Silensor口腔矫治矫治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OSAS患者矫治后心理状况各项指标较矫治前均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S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障碍,Silensor口腔矫治治疗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 心理状况
  • 简介:目的探究Headgear—Twinblock矫治对于治疗垂直生长型骨性早期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选取12例恒牙早期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4岁,呈垂直生长型骨性下颌后缩病例,使用加口外弓Headgear—Twinblock矫治治疗,疗程10~14个月,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A—horiz、Ui—horiz、Li-horiz、L6-horiz、Ar—pog、Ar—Go、Pog-horiz、Go—Me、Ui—Max、SNA、SNB、ANB、OJ、0B有统计学意义.颌骨改变明显。结论Headgear-Twinblock矫治在矢状向及垂直向均能有效抑制上颌骨发育.促进下颌骨生长,并可控制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对改善上颌前突伴垂直生长型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侧貌疗效明显。

  • 标签: Headgear-Twinblock 上颌前突 垂直生长型 骨性Ⅱ类错
  • 简介:目的采用CBCT(ConeBeamCT)三维体素配准评估Invisalign矫治在牙周炎正畸中对牙槽骨改建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唇向伸长展开的48颗前牙(来自6名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Invisalign矫治对前牙进行压入内收.采用Analyze12.0软件,上颌以双颧部为基准区域对治疗前后的CBCT图像进行体素重叠,下颌以下颌下缘及颏前部为基准区域建立测量参考平面,测量上下切牙根尖及切缘位置和唇倾度的变化、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以及牙槽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双颧部重叠分析显示,上前牙平均压入(0.82±0.31)mm(P<0.05),唇倾度减小(10.59±6.77)°(P<0.05),平均骨高度增加(0.41±0.15)mm(P<0.05).下颌重叠分析显示,下前牙平均压入(0.68±0.41)mm(P<0.05),唇倾度减小(6.84±3.77)°(P<0.05),平均骨高度增加(0.26±0.27)mm(P<0.05).治疗后上下颌各测量区域的密度均降低,在牙槽嵴顶的舌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nvisalign矫治应用于成人牙周病正畸,能有效实现前牙的压入内收.牙槽骨高度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 标签: 成人牙周病 隐形矫治器 CBCT 体素配准 牙槽骨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