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的难治性癫痫大鼠脑内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情况。方法建立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的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通过药物筛选用出耐药大鼠和药物敏感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的方法,分析比较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耐药与药物敏感的表达。结果难治性癫痫大鼠脑内XIAP的表达明显高于药物敏感。结论癫痫大鼠脑内凋亡抑制蛋白XIAP可能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耐药机制。

  • 标签: 癫痫 凋亡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点燃模型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研究表明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与AD的发病有关。本文从Tau蛋白病因假说角度对AD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磷脂酶C(phospholipaseC,PLC)是肌醇磷脂信号通路的关键酶,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在哺乳动物中已鉴定出六个族:PLCβ、PLCγ、PLCδ、PLCε、PLCζ、PLC-η,至少13个同工酶。除PLCζ外其他各种PLC同工酶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器官。它受G蛋白耦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和非酪氨酸激酶受体等活化,

  • 标签: 磷脂酶C 信号转导 RAS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以及人格改变)为临床特征,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域出现细胞外老年斑、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NFT)和营养不良性轴突改变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并且其痴呆症状的严重程度与NFT的多少有关。

  • 标签: TAU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Rho激酶(Rho—associatedkirmse,ROCK)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是目前功能研究最为清楚的Rho下游靶效应分子。参与调节细胞的多种行为与功能,包括收缩、游走粘附、生长分裂、生存、肿瘤细胞的转化和浸润:存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巾可观察到Rho/ROCK通路的异常活化。脊椎动物脑、脊髓的损伤活化ROCK,并抑制神经轴突的萌芽和生长.已经证明抑制Rho/ROCK通路在脊髓损伤、

  • 标签: 小G蛋白 RHO RHO激酶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出现的放射性后颅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放射性后颅神经损伤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治疗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60~80mg静脉滴注,持续10d后逐渐减量;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20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8d;高压氧治疗10次;乙酰谷酰胺5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8d。对照25例给予维乐生2片,每天3次,连用45d;复方丹参片3片,每天3次,连用45d。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总有效率12%.治疗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未行化疗以及损伤症状持续时间越短者疗效好,与行化疗和持续时间越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高压氧治疗等联合应用能较有效地改善鼻咽癌放射性后颅神经损伤的症状,其疗效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有无配合化疗有关,对早期损伤者建议积极治疗。

  • 标签: 鼻咽肿瘤 颅神经 辐射损伤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脑红蛋白(Ngb)高表达对创伤性脑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将重组Ngb腺病毒载体立体定向注入大鼠脑内,使Ngb高表达,然后以Feeney's自由落体方法施以局灶性中度脑损伤,通过TTC染色和HE染色观察创伤性脑损伤程度是否减轻.结果Ngb高表达创伤性脑损伤灶体积较对照明显减小,而且伤侧海马CA1区细胞丢失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脑组织内高表达Ngb可以减轻创伤性脑损伤的程度,即Ngb对创伤性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红蛋白 创伤性脑损伤 腺病毒载体 神经保护剂
  • 简介:目的探究重组骨桥蛋白(r—OPN)的抗炎机制对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安慰剂(n=12)、SAH+安慰剂(n=12)、SAH+r-OPN0.03(0.03μg)(n=12)和SAH+r-OPN0.1(0.1μg)(n=12)。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首次注血后72h取脑脊液,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测量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和管壁厚度,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Westernblot测定基底动脉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SAH+安慰剂相比,SAH+r-OPN0.1大鼠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管壁厚度明显减轻,基底动脉p-JNK表达明显降低,脑脊液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结论r-OPN能有效缓解SAH后CVS,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JNK的表达,从而抑制TNF—α及IL-1β的产生,抑制SAH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重组骨桥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炎症
  • 简介:荧光示踪技术是激发光通过激发荧光基团到达高能量状态,而后产生发射光,并利用生物荧光影像分析技术直接检测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最常用的是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随后发现的红色荧光蛋白(redfluorescentprotein,RFP)在灵敏度和信噪比方面均比GFP高,此外还有黄色荧光蛋白(yellowfluorescentprotein,YFP)等,这为基于GFP的体内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补工具。随着荧光蛋白在细胞生物学上的广泛应用,使活体细胞显像问题得以解决,并且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荧光蛋白可以对各种细胞过程进行显像示踪,这些蛋白可作为报告基因,独特的荧光光谱能在体内外对尚未明确的细胞过程进行示踪。比如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在细胞水平有何异常?荧光蛋白的活体成像能观察各种肿瘤模型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包括肿瘤最初的发生,肿瘤细胞随后的迁移和入侵,转移播种,生成血管以及肿瘤和宿主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等。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各个阶段的研究中,本文就近些年来荧光示踪技术在肿瘤细胞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肿瘤发生发展 应用 protein 示踪技术 红色荧光蛋白
  • 简介:S100蛋白是一种分子量较小(10~12ku)的EF-手型钙结合蛋白,通过对钙离子的调节及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在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在细胞增殖、分化,肌肉收缩、基因表达、分泌及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1965年Moore等首先在牛脑组织中发现S100蛋白,因其在中性饱和硫酸铵中100%溶解而得名。现已发现S100蛋白家族成员20个,S100B蛋白为其中一员,

  • 标签: S100B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在人胶质瘤细胞BT-325p38MAPK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介导法将hsp70基因导入人胶质瘤细胞BT-325中,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的形态学及粘附性变化,紫外线照射30min后,采用免疫化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转染前后HSP70的表达水平及照射前后p38MAPK表达情况.结果免疫化和Western-blot证实hsp70基因成功转染入BT-325中,转染细胞受到紫外线照射后p38MAPK表达减弱.结论体外转染hsp70基因可抑制紫外线照射后BT-325细胞p38MAPK的表达.

  • 标签: 胶质瘤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热休克蛋白70 病理
  • 简介:人类脑肿瘤研究证实.变异的致癌前体不仅能决定神经干细胞特性还能引发脑肿瘤。研究报道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中的骨形成蛋白4(BMP4)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脑恶性胶质瘤(glioblastomas,GBMs)的干细胞样肿瘤起始细胞。移植的胶质瘤细胞在体外短暂性接触BMP4将失去其发展为脑GBMs的能力。更重要地是,在移植了人胶质瘤细胞的小鼠大脑内接种BMP4,其脑内的肿瘤生长被有效地阻断了,小鼠也未再出现死亡;而单纯植入人胶质瘤细胞的小鼠则100%死亡。研究人员证实BMPs激活了其同源受体(BMPRs),并触发了从人类GBMs分离出的细胞Smad信号级联放大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了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上调了神经分化标记物的表达,但细胞活性未受影响。

  • 标签: 骨形成蛋白 起始细胞 脑肿瘤 人类 人胶质瘤细胞 人脑恶性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患者临床表现与MRI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一家系同代4例患者施行常规MRI和MRA检查,并对其脑部病变的信号特征、分布范围、分布规律、脑萎缩程度及相关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其中3例(先证者及其姐妹)经Notch3基因检查和皮肤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余1例(先证者弟)经MRI和临床检查拟诊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结果先证者经皮肤组织活检证实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存在嗜锇颗粒沉积;Notch3基因突变: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减退,伴轻度偏瘫。家系中连续2代5例于43—48岁发病,均以痴呆伴轻度偏瘫为主要表现。MRI显示多发小灶性脑梗死,脑深部白质广泛稀疏和O'Sullivan征、双侧额叶和顶叶大致对称性广泛皮质下与侧脑室旁的白质病灶、脑萎缩、皮质下腔隙性脑梗死、“人字征”、基底节和脑干形态不一的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黑洞征(blackholessign)”和“胡椒壶征(pepperpotsign)”等。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先证者和其姐分别为21分和23分,其妹和弟分别为22分和29分;Coulthard评分先证者和其姐分别为32分和29分,其妹和弟分别为25分和27分。结论Coulthard评分提示CADASIL伴痴呆患者的MRI改变更为广泛,但该评分难以反映疾病早期的l临床表现。

  • 标签: 痴呆 多发性梗塞性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病灶 磁共振成像 基因 显性 遗传性疾病
  • 简介:目的提高对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autosomal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4月7日收治的1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皮肤活检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偏头痛、记忆力下降,头部MRI检查可见皮质下梗死、脑白质变性;皮肤活检电子显微镜显示小血管内皮下出现嗜锇酸颗粒.结论对出现反复发作性偏头痛的中年人,MRI检查示皮质下白质或基底节区长T1、长T2异常信号,应高度怀疑为CADASIL,需进一步行皮肤活检及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 标签: 皮质下梗死 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MRI检查 皮肤活检 基因检测
  • 简介:脑创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继发性脑损伤是影响脑创伤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的治疗可以减轻或避免某些继发性损伤的病理变化,提高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对基质金属蛋白基质系(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不断深入研究,金属蛋白酶系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系在脑创伤方面的研究概述如下。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脑创伤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72例老年AIS患者和56例健康查体者,检测血浆hsCRP水平,以多项临床及生化指标为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AIS的hsCRP水平(4.68±3.16)mg/L明显高于对照(1.65±1.89)mg/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是AIS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hsCRP(≥1.5mg/L)发生AIS的OR值为6.9.且随hsCRP水平的增高,AIS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年龄、BMI、总胆固醇、HDL-C以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显著相关,但校正年龄和BMI后,只有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仍保持显著相关.结论老年AIS患者的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是升高的,hsCRP是老年AIS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老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量化关系.方法对病程为2周以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入院时和1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入院时C-反应蛋白测定值为CRP1,1周后检测值为CRP2;根据入院时C-反应蛋白测定值进行分组.A:CRP1≤2.00mg/L,B:2.00mg/L<CRP1≤9.50mg/L,C:CRP1>9.50mg/L.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1指数(BI)记分法,对入院时90例患者(NIHSS1及B11)和随访的58例患者(NIHSS2及BI2)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发病时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P≤0.001),且这种相关性存在量化关系:CRP1≤2.00mg/L时,NIHSS1中位数为5.00分,BI2中位数为100.00分;2.00mg/L<CRP1≤9.50mg/L,NIHSS1中位数为7.00分,BI2中位数为85.00分;CRP1>9.50mg/L时,NIHSS1中位数为13.00分,BI2中位数为47.50分.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治疗后3个月恢复期水平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01).血清CRP2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据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量化评估.

  • 标签: 蛋白水平 量化研究 预后 血清C-反应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BARTHEL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海马CA3区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单纯脑损伤和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3,应用改良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TBI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免疫化法检测各组动物脑海马CA3区细胞凋亡率和Bcl-2、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相比,大鼠TBI后海马CA3区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表达增高(P<0.05),Bcl-2/Bax表达比下降(P<0.05).亚低温治疗后,大鼠脑海马CA3区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表达较单纯脑损伤降低(P<0.05),而Bcl-2/Bax表达比升高(P<0.05).结论亚低温对TBI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伤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亚低温 创伤性脑损伤 细胞凋亡 Bcl-2 CASPASE-3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所致脑损伤和痴呆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诱导脑卒中。再灌注1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糖尿病对脑缺血后梗塞灶体积以及皮层神经细胞内淀粉样蛋白(Aβ)及其生成关键酶β-分泌酶(BACE)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与正常对照相比,糖尿病实验动物梗塞灶体积增大,且皮层存在大量神经元样及活化的胶质细胞样细胞内表达Aβ和BACE。结论糖尿病加剧脑缺血损伤及皮层淀粉样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卒中后更为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产生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脑缺血 Β淀粉样蛋白 淀粉样前体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