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作者: 温雪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641000
  • 简介:乳腺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肿瘤,成年女性中患病率最高。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其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乳腺肿瘤的诊断通常需要发现可疑肿块后进行穿刺活检,以确定是否是恶性肿瘤。在这个过程中,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就比较重要。那么,下面会详细介绍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原理、操作步骤、相关应用等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技术,并学习其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恶性肿瘤;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男性乳腺癌少见,男性乳腺囊内乳头状癌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男性乳腺囊内乳头状癌。

  • 标签: 男性 乳腺肿瘤 囊内乳头状癌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18~35岁)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2年度在本院治疗的青年女性乳腺癌176例,就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及C-erbB-2表达等方面与同期就诊的242例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35岁)相比较。结果青年组就诊时间明显晚于中老年组;两组在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分布上并无明显差异;组织学分级中,青年组Ⅰ级明显较中老年组少,而Ⅲ级明显多于中老年组,青年组腋窝淋巴结以及内乳淋巴结的转移率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晚期(Ⅲ、Ⅳ期)病例数比例较中老年组高,青年组ER、PR阳性率低,而C-erbB-2阳性率高,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乳腺癌相对于中老年乳腺癌具有临床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激素受体阳性率低,c-erbB-2阳性率高等特点,且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

  • 标签: 乳腺癌 青年 临床分析 预后
  • 简介:目的检测Notch1和JA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分析Notch基因在人类乳腺癌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Notch1和JAG1的表达,对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进行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的统计学比较,并在不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间、不同TNM分期和病理学分级间进行Notch1表达强度标准化系数的统计学比较。结果乳腺癌组织Notch1的表达率和标准化系数分别为93.3%(56/60)和0.83,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JAG1的表达率为10%(6/60),癌旁组织中无JAG1表达,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Notch1标准化系数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乳腺癌Ⅰ期病例Notch1标准化系数(0.57)低于Ⅱ期(1.05)Ⅱ期高于Ⅲ期(0.59),Ⅰ期与Ⅲ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Ⅰ级病例Notch1标准化系数(0.55)低于Ⅱ级(0.83)和Ⅱ级低于Ⅲ级(1.05),Notch1可能在分化较好的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是低的,在分化较差的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是增高的。结论人类乳腺癌中存在Notch1和JAG1的异常高表达,提示Notch1的异常表达与活化可能与人类乳腺癌的形成有关,在人类乳腺癌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可能不同。

  • 标签: NOTCH 基因 信号通路 乳腺肿瘤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发现左乳上方肿块2个月,如拇指末节样大小,伴胀痛,与月经周期无关,无红肿发热,2个月来肿块无明显增大。查体:左乳上方距乳晕4.0cm处触及一肿块2.5cm×1.5cm×1.0cm大小,与皮肤无粘连,质地中等偏硬,表面欠光滑,无压痛,边界尚清;与胸大肌无粘连,活动度可,无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未触及。于2009年8月12日在局麻下手术切除肿块。术中见肿块无明显包膜,位于乳腺组织内,未侵犯周围组织。病理检查示左乳梭形细胞肿瘤,

  • 标签: 乳腺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的63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5例患者中,术后局部复发49例,局部复发率为7.7%(49/635),其中3年内复发34例,占69.3%(34/49)。总复发率7.7%。年龄、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无显著影响。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治疗完成情况和c-erbB-2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激素受体测定双阳性、双阴性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有影响。结论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治疗完成情况和c-erbB-2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 标签: 乳腺癌 根治术 局部复发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因"发现右乳腺肿物3年"于青岛市肿瘤医院就诊。患者3年前偶感右乳腺局部刺痛不适,始发现右乳晕外下约花生米大小肿物,无乳头溢液,无明显局部红肿发热及其他不适。3年来肿物逐渐增大,尤以近半年明显,且局部的刺痛不适感较前加重且发作频繁,于2015年2月20日住院。

  • 标签: 乳腺癌 导管内癌 叶状肿瘤
  • 简介:乳腺癌的治愈率逐年有所提高。治愈率与分期密切相关,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Ⅰ期可达到90%~95%,Ⅱ期70%~80%,Ⅲ期50%。60%,Ⅳ期很不理想,大约10%左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实,影响治疗效果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按照乳腺癌的分期、病理分子分型,考虑病人个体的高危复发因素,设计与实施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挽救患者的最佳选择,能达到预期疗效。

  • 标签: 治疗效果 乳腺癌 期望 治疗方案 高危复发因素 早期治疗
  • 简介:第十五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于2017年3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该次会议围绕早期乳腺癌精准治疗概念下的“加法”和“减法”主题,从乳腺癌的手术、系统治疗、放疗以及病理检查等多方面进行了讨论。现就会议的热点问题:早期乳腺癌手术边缘评估,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取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辅助卡培他滨及铂类的应用,淋巴结阴性患者辅助化疗疗程的调整,辅助靶向治疗的适用人群,辅助内分泌治疗时长及卵巢功能抑制治疗的使用等进行概述,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

  • 标签: 乳腺肿瘤 治疗应用 St.Gallen 热点 精准治疗
  • 简介:乳腺癌成为越来越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已经毋庸置疑,尤其是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和这一阶段治疗的复杂性更是扑朔迷离。如何利用现阶段的科技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进展,以及新的药物来挑战这一疾病,是目前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

  • 标签: 阶段治疗 乳腺癌 进展期 分子生物学 女性健康 复发转移
  • 简介:乳腺增生病(乳腺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有一定的癌变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2年至1994年6月,我们对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病进行了观察,治疗组110例,对照组40例。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增生病 中医药治疗 平消胶囊
  • 简介:妊娠期乳腺癌定义为妊娠期间或产后一年内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其诊治更加强调多学科合作及个体化治疗。手术可以在妊娠的任何时间进行,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在妊娠3个月后至35周前实施,生物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常被视为孕妇禁忌,放疗可安排在分娩后。由于妇女生育年龄的延迟,妊娠和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显得更加重要:一方面,妊娠期的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确诊乳腺癌时可能尚未婚育。因此,对于上述女性而言,她们将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难题;更重要的是生育能力的保持及再次妊娠所面对的问题。

  • 标签: 乳腺癌 妊娠 治疗 诊断 预后 生育能力
  • 简介:AKT是细胞生存通路PI3K/AKT的关键分子,其持续活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被定义为癌基因,它通过磷酸化多种作用底物,在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促进细胞运动、侵袭,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抵抗化疗和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其与乳腺癌各种治疗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AKT 乳腺癌 肿瘤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GELightSpeedRT型CT模拟及NucletronSIMULIXHQ型模拟定位在头颈部肿瘤IMRT靶区治疗中心位置校正方法及各自优势。方法:抽取60例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用DRR正侧位图像在模拟定位下校正位置30例,利用中心层面的横断面图像在CT模拟下复位30例。分别测量在X(左右)、Y(头脚)、Z(前后)三个方向上校位中心与治疗中心的位置差别,记录三个方向上的误差为Ex、Ey、Ez。结果:误差整理分为三个等级范围Ea≤±1mm,±1mm±2mm。CT模拟校正中心时X方向上各误差等级范围例数依次为8(26.7%)、18(60.0%)、4(13.3%);Y方向上为19(63.3%)、8(26.7%)、3(10.0%);Z方向上为9(30.0%)、14(46.7%)、7(23.3%)。模拟定位校正中心时X方向为6(20.0%)、19(63.3%)、5(16.7%);Y方向上为9(30.0%)、18(60.0%)、3(10.0%);Z方向上为8(26.7%)、14(46.7%)、8(26.7%)。三个方向上CT模拟校正中心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39mm、0.53mm、1.48mm;模拟定位分别为1.51mm、1.43mm、1.66mm。60例患者首次治疗时按照校正后的中心进行摆位,经加速器治疗前IGRT验证其三维方向上的误差均控制在±2mm以内。结论:对于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无论是采取CT模拟复位还是模拟定位复位,其三维方向上整体最高只有40%的患者位移精度在1mm以内,所以为确保患者的治疗,IMRT计划出来后进行位置验证和修正是非常有必要的;三维方向上,CT模拟和模拟定位的复位平均精度都控制在2mm以内,所以两种设备都可以适用于IMRT计划的位置验证,有利于提高模拟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CT定位复位方法在三维方向上平均精度高于模拟定位的平均精度,主要是在Y方向上的差异明显。

  • 标签: CT模拟机 模拟定位机 IMRT 位置验证 误差
  • 简介:近年来,随着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的改变,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逐步攀升。据最新文献报道,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乳腺癌的多线治疗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 标签: 乳腺癌 微环境 靶分子 恶性肿瘤 生活方式 死亡率
  • 简介:目的通过微球体培养富集乳腺癌干细胞,并检测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将MCF-7乳腺癌细胞进行第一代微球体培养,7d后消化微球体获得单细胞悬液,取部分细胞进行第二代微球体培养,另一部分细胞则在胶原底物进行分化培养。于培养第11天收集第二代微球体细胞、分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干细胞比例分析;同时应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β-catenin、CXCR4、SOX2、ALDH3A1mRNA表达。结果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微球体细胞和分化细胞的侧亚群细胞比例分别为(7.36±0.54)%和(4.32±0.42)%(P〈0.05),CD55^high比例分别为(17.41±1.09)%和(4.47±0.33)%(P〈0.05)。Real-timePCR检测结果表明,微球体细胞与分化细胞相比,β-catenin、CXCR4、SOX2及ALDH3A1mRNA表达分别上调了约1.5、5.0、4.0和5.7倍(P〈0.01)。结论微球体细胞富集了较高比例的乳腺癌干细胞,且β-catenin、CXCR4、SOX2、ALDH3A1mRNA呈现高表达。

  • 标签: 乳腺癌细胞 相关基因表达 细胞富集 干细胞 Β-CATENIN REAL-TIME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癌灶区段的淋巴引流途径分型,了解各型淋巴结转移差异。为研究各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探索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5月间开封市肿瘤医院行乳腺癌cT1-4N0-1M0手术的患者,术前对肿瘤所在区段的瘤周腺体注射亚甲蓝,进行淋巴染色示踪,术中见淋巴结或淋巴管染色显示淋巴途径者450例,根据被染色的淋巴管走向和淋巴结尤其是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所在区域,进行乳腺癌区段淋巴引流途径分型(lymphaticdrainagepathwaytype,LDPT),分为腋下(axillary,A)型、内乳(internalmammary,IM)型、腋下-内乳(axillary-internalmammary,A-IM)型、锁骨上下(supraclavicular-subciavian,S)型、胸肌间(interpectoral,I)型、上腹(epigastriumtype,E)型和其它;其中A型、A-IM型、IM型较为常见,在这三型中选取140例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均行经肋间隙入路的内乳区淋巴结(internalmammarylymphnodes,IMLN)探查、腋下淋巴结(axillarylymphnodes,ALN)探查或清扫、保乳或全乳切除,观察比较这三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LDPT共450例:IM型25例占5.6%、A-IM型75例占16.7%、A型345例占76.7%、S型2例占0.4%、I型2例占0.4%、E型1例占0.2%、其它0例;其中A型、A-IM型、IM型共占98.9%,对比发现:A型、A-IM型、IM型这三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型、A-IM型分别与IM型比较,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IMLN和ALN均转移的概率A-IM型约是A型的5倍,单纯IMLN转移的概率A-IM型约是A型的26倍。结论:不同淋巴分型的乳腺癌淋巴转移规律不同,适合的诊治方法也可能不同,分型研究,具有临床意义;IM型乳腺癌淋巴转移与其他型不同,有其特有的规律,具有与A型同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关注。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引流途径 淋巴流域 淋巴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疗效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4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法筛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mg/m^2(或多西他赛75mg/m^2)静注,d1;顺铂30mg/m^2,静滴,d1~3。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及预后。结果147例患者中20例(13.6%)为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原发灶大小与非三阴性乳豫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余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有效率(55.0%)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32.3%,19=0.048),但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5.5月和6.5月。结论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三阴性乳腺癌较敏感,但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则劣于非三阴乳腺癌。

  • 标签: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化学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肾转移的临床诊治特点及其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例行后腹腔镜下患肾切除术的乳腺癌肾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诊治特点、病理特征、发展及预后。结果2例均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乳腺癌肾转移并行后腹腔镜下患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诊断示乳腺癌。肾转移(浸润性癌伴淋巴结转移,肾肿瘤与乳腺肿瘤形态一致,腺样结构,核分裂像多,见大量坏死组织),免疫组化示Vim(-),CK(+)。发生其他脏器转移并随访2年内死亡。结论乳腺癌肾转移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结合免疫组化及病史、病理可确诊,后腹腔镜患肾切除术对缓解并发症的进展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肾转移癌 腹腔镜 肾切除术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