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方法:49例脑卒中病人和5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表,症状、焦虑、抑郁自我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进行对照调查。结果:脑卒中组的焦虑,抑郁,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偏执,躯体化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在一年内的负性生活事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社会支持度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高,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索。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情绪障碍 生活变动事件
  • 简介:心身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焦虑、紧张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属于心身疾病。据研究,焦虑、愤怒可引起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增高,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加强心肌收缩力等途径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台治疗,对其所存在的焦虑、

  • 标签: 降压疗效 焦虑情绪 苯那普利 治疗 外周血管阻力 儿茶酚胺
  • 简介:冠心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异常的情志活动.如暴怒、过于激动、恐惧等都可诱发和加重冠心病,甚至骤然死亡。因此,冠心病人注意精神情绪的自我调节非常重要。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自我调节 情绪 精神 中老年人 常见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冠脉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6例急诊冠脉介入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是(43.6±5.7)分、(43.9±5.5)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是(40.3±6.3)分、(37.6±4.4)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患者大多处于焦虑状态,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 冠脉介入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干预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结果经过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得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更有利于缓解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因此,需要大力推广并使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心理护理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及对照组(n=4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SAS、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改善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抑郁 焦虑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5月~2016年7月于陆军总医院干四科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患者10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双心护理。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借助超声心动图对其心功能进行评估,并对其遵医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超声心动图指标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遵医依从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96.15%vs.76.9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8.08%vs.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心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高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遵医依从性,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心护理 高龄患者 冠心病 焦虑抑郁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8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疼痛以及护理满意。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缓解骨折术后患者不良情绪,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度,继而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折术 疼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究移情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诊患者负性情绪及期望水平的影响,为这类患者的优质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U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移情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引入移情护理)。两组于干预前后接受视觉模拟焦虑量表(VAS-A)、视觉模拟抑郁量表(VAS-D)及Herth希望指数(HHI)评价,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的VAS-A和VAS-D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移情护理组干预后VAS-A[(6.3±1.2)分比(3.6±0.6)分]和VAS-D[(6.8±0.7)分比(3.2±0.4)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均〈0.05。与干预前比较,移情护理组干预后HHI各维度[对目前及未来的态度(T)、采取积极行动(P)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I)]得分和总分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而常规护理组无显著改变;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移情护理组干预后T[(11.2±2.3)分比(12.9±2.5)分]、P[(11.7±1.9)分比(12.8±2.7)分]、I[(10.9±1.9)分比(12.9±2.3)分]和HHI总分[(33.8±5.7)分比(38.6±6.2)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移情护理模式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诊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和期望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焦虑 抑郁
  • 简介:患儿男,汉族,2岁9个月。因“无明确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困难1周余”,于2009年1月20日到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既往无类似表现,否认发热以及其他特殊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无贫血疾病史。足月顺产、第1胎,母乳喂养8个月断奶,进食良好,但因经济原因饮食成分主要为素食,肉类食物摄入较少。

  • 标签: 脑梗死 贫血 缺铁性 儿童 学龄前
  • 简介: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高峰是1~3岁,发生率为4%~8%。一些病例报告表明,儿童的缺血性卒中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系的Maguire等2007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选择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儿童医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儿15例为病例组,在门诊选择143例无卒中的健康幼儿为对照组。两组幼儿年龄为12—38个月,既往健康,无可确认的卒中危险因素。收集两组幼儿的年龄、性别、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水平等临床资料。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平均红细胞体积 病例报告表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法洛四联症(TOF)在发绀型心脏病中居首位。法洛四联症患儿在1岁内如不手术,死亡率可达25%,肺动脉狭窄严重者,40%可死于3岁以内,70%死于10岁以内。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法洛四联症唯一有效的手段。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绝大多数病例可行一期根治手术,一期根治手术也趋于小龄化。

  • 标签: 婴幼儿 法洛四联症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体重≤6kg的婴幼儿接受不同的封堵器械进行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的结果.方法对体重≤6kg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四所医疗中心,在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经皮PDA介入封堵术.结果适合做心脏导管介入的13例PDA患儿,年龄19天至1.3岁,平均(4.6±2.7)个月,体重2.5~6.0(4.6±0.9)kg;血管造影PDA的最窄处直径为1.0~7.3(2.9±1.1)mm.10例患儿成功置入了封堵装置(10/13),3例失败.平均透视时间11~52(22±15)min.术中使用了多种类封堵装置和动、静脉鞘.术后即刻无房室瓣关闭不全、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没有需要输血的病例、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等、无卒中或死亡病例.术后即刻造影,2例患儿存在残余分流(2/13).最后一次随访时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左心室/右心室直径均在正常范围,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未观察到降主动脉血流加速.结论谨慎的选择病例,体重为2.5~6.0kg的婴幼儿在经验丰富的介入中心可以安全并且成功地进行经皮PDA封堵术.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低龄低体重 导管介入 PLUG 弹簧圈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给予围术期整体化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儿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5例):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65例):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后在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在疾病死亡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结论于围术期选择整体化护理的方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患儿有效实施肺部管理,可以成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概率,最终显著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整体化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快通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采用丙泊酚持续泵人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方法维持全麻。术中常规监测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心电图,间断查动脉血气。结果本组患儿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阻断升主动脉(31.0±7.6)min,体外循环转流时间(43.0±8.9)min,关胸时间(43.0±11.3)min,术中无1例患儿出现肢体躁动、呼吸抵触等情况。患儿送回重症监护病房后2h-4h均可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循环抑制现象,查血气各项指标无异常,全组无2次插管患儿。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丙泊酚 芬太尼 麻醉 室间隔缺损 心脏手术 幼儿
  • 简介: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前、后左心房及左心室的大小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2年12月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术前及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诊,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房内径术后明显减小,并在随访中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达到平衡。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短期内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后左心室及左心房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及左心房大小恢复平衡。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能恢复到正常。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气囊封堵 超声心动图 心脏重构
  • 简介:目的分析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4mm)的短中期随访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大型PDA患儿的疗效、并发症及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中期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成功植入封堵器49例(98%),其中46例(92%)应用PDA封堵器,2例(4%)应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1例(2%)应用膜周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后3d内复查超声心动图:4例(8%)有残余分流;封堵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反流(tricuspidregurgitation,TR)及二尖瓣反流(mitralregurgitation,MR)均较术前缩小或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后主动脉收缩压及主动脉瓣反流(aorticregurgitation,AR)较术前增加或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完成随访41例,随访率81.6%,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57个月)。残余分流率在术后3d、1个月、6个月分别为8%、4%、2%。术后1~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后3d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年内随访:MR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R及T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11例患儿出现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加快(1.5~2.1m/s),其中9例随访1年以上左肺动脉血流1.5~2.0m/s,4例随访3~5年左肺动脉血流速度1.5~2m/s,但左肺动脉至主肺动脉压差均≤20mmHg(1mmHg=0.133kPa)。无降主动脉狭窄。结论经导管用封堵器治疗婴幼儿大型PDA(≥4mm)的短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对左肺血流速度增快患者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堵闭 疗效 随访 婴幼儿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脏外科的诊治逐渐向婴幼儿、新生儿和低体重儿的复杂性先心病领域发展。5kg以下低体重患儿往往病情重、易发生呼吸道反复感染[1],因此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近三年来,我科治疗5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8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低体重儿 护理工作 围手术期 呼吸道反复感染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总结新生儿和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监护及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病情危重,或解剖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婴幼儿行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手术年龄,手术方法,术后各种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占23.3%(7/30);术中16例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其中12例行食道超声监测(体质量>5kg),4例行剑突下超声监测;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结论强调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重要性,积极监测,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围手术期 新生儿 婴儿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更加安全地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股动脉途径对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术中扩瓣同时应用右室快速临时起搏使左心室和主动脉收缩压下降,从而使扩张瓣膜的球囊在左室流出道位置稳定,减少球囊的移动和对瓣膜的损伤。结果1岁2个月和3岁的男性患者2例,体重分别7Kg、16Kg,球囊/瓣环直径比分别0.83和0.8。术后即刻主动脉收缩峰压跨瓣压差分别从80mmHg和90mmHg下降至20mmHg和18mmHg。随访2个月~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分别38mmHg、43mmHg,主动脉瓣返流无明显增加。结论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扩瓣同时右室快速临时起搏可保持球囊稳定,减少并发症。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成形术 经皮球囊 婴幼儿 临时起搏 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