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肛瘘应用隧道式拖线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8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40)、干预组(n=40),常规组进行常规挂线疗法治疗,干预组进行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对比不同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干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费用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纯性肛瘘应用隧道式拖线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高。

  • 标签: 单纯性肛瘘 隧道式拖线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伴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临床医学也离不开医学影像信息的支持,医学影像已经成为临床患者诊治以及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医学影像中,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十分关键,该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信息处理处理技术,且综合涵盖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且逐渐发展成为专门技术领域。本文将针对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X线影像优化中的相关应用。

  • 标签: 医学影像 X线影像 后处理技术 应用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胸部X线及CT诊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我院发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60例,均实行胸部X线及CT诊断,对两种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CT检验中空洞的出现率(21.67%)大于胸部X线检测(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检验中小结节征的出现率(88.33%)大于胸部X线检测(8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检验中大片实变影的出现率(88.67%)大于胸部X线检测(83.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结合肺结核中使用胸部X线及CT检验时会出现一定的特殊性,如空洞,小结节征,大片实变影等,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诊断病人的情况,其中CT检验的特征检出率大于X线检验,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肺结核 胸部X线 胸部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窗引流加挂线术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40例肛周脓肿患者,均给予开窗引流加挂线术。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240例患者中,治愈为232例,一次应治愈率为96.67%;好转为8例,经进行二次手术后均得到治愈。一次性治愈患者的首次换药疼痛评分、术后24h疼痛评分、凹陷缺陷度及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二次治愈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可有效降低换药及术后疼痛,改善肛门缺陷症状,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肛周脓肿 开窗引流加挂线术 一次性治愈 二次治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与X线片诊断胸腹闭合性损伤的对比分析。方法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接收并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胸腹闭合性损伤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A组;另选同期接收并采取X线诊断的50例胸腹闭合性损伤病例作为本次研究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A组诊断胸腹闭合性损伤的准确率是92.0%,显著高于B组的6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对心脏损伤、肝脏损伤、脾胃损伤以及肺部损伤的检出率依次是80.0%、88.0%、82.0%、84.0%,均高于B组的64.0%、66.0%、66.0%、6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X线片相比较,采取多层螺旋CT对胸腹闭合性损伤进行诊断,准确率更高,同时对心脏、肝脏损、脾胃以及肺部等不同部位损伤的检出率也更高,建议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 标签: 胸腹 闭合性损伤 CT X线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肠梗阻患者76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的检查和腹部X线进行检查,最后以手术证实作为肠梗阻的基本标准。进而比较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肠梗阻当中结果的吻合度和临床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在梗阻原因、梗阻部位、梗阻诊断方面的吻合度显著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测的舒适度和图像清晰度方面显著优于X线,但其操作难度低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患者更具临床价值,同时在影像方面也更加具有特征性,能够更好的确定其梗阻程度、原因以及发生部位,并且为患者后续的治疗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肠梗阻 腹部X线平片 多层螺旋CT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肺结核患者,90例患者依次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X线胸片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及肺结核典型病理特征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及空洞、卫星灶、支气管播散灶、胸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和少量胸水的检出率均比X线胸片检查高(P<0.05),误诊率和漏诊率比X线胸片检查低(P<0.05)。结论在诊断肺结核中,低剂量螺旋CT技术的符合率较X线胸片检查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结核 低剂量 螺旋CT技术 X线胸片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患者应用中医挂线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中医挂线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挂线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分泌物量评分、肛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分泌物量评分、肛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挂线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显著,可有效加快创面愈合时间,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减少分泌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杂性肛瘘 中医挂线 中药熏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中青年妇女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经病理证实患有恶性乳腺肿瘤或良性乳腺疾病。采用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系统进行患者乳腺检查。结果A组特异度为67.03%、灵敏度32.97%;B组特异度71.04%、灵敏度28.96%,P>0.05,无统计学意义。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诊断患者特异度为89.68%,灵敏度为84.07%,正确率87.12%。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能及时发现乳腺病,对中青年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中青年乳腺癌 全数字化乳腺X线 摄影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CT、MRI三种诊断方式下对糖尿病足的病变诊断结果。方法选择30位糖尿病足病患,均给予X线、CT、MRI诊断。比较三种诊断方式下糖尿病足典型病变表现的诊出率差异。结果CT与MRI在血管壁钙化、骨端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神经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的诊出率上显著高于CT诊断。结论临床诊断糖尿病足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适合的影像学方式,为保证检出效果可考虑通过CT、MRI进一步明确病变类型。

  • 标签: 糖尿病足 影像诊断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月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均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VS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胃癌晚期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小,该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多西他赛 卡培他滨 晚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椎转移瘤中实施X线平片、CT及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7月间9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分析总结三种检查方式的检测效果。结果患者实施MRI检查对胸椎、颈椎、腰椎、骶椎部位病灶检出率及总检出率与X线平片、CT检测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患者实施MRI检查对软组织肿物、椎管损伤、病理性骨折检出率及病灶内容总检出率与X线平片、CT检测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脊椎转移瘤中实施MRI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平片、CT检查效果。

  • 标签: 脊椎转移瘤 X线平片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开引流术配合排脓生肌中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分别接受切开引流(挂线)术配合排脓生肌中药和单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创面红肿评级、创面腐肉脱落时间、术后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VAS评分4.7±0.8分,创面红肿评级1.2±0.3分,创面腐肉脱落时间3.2±0.7d,术后愈合时间15.4±1.8d;对照组患者平均VAS评分5.6±0.4分,创面红肿评级2.8±0.7分,创面腐肉脱落时间3.9±0.5d,术后愈合时间20.8±2.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引流(挂线)术配合排脓生肌中药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疗效显著,患者术后疼痛更轻,创面愈合更快,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切开引流 排脓生肌中药 高位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诊断及疗效评估中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X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7例肩胛骨骨折患者,Ⅰ组采用X线检测法对患者进行诊断,Ⅱ组采用CT联合X线法对患者加以诊断,根据临床手术结果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97例病患中肩胛骨骨折伤处共计139处,Ⅰ组诊断中共计86例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合,一致率为87.63%,Ⅱ组共计97例与临床诊断相符合,一致率达到100%,两组诊断一致率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CT联合X线在肩胛骨骨折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有效确认患者肩胛骨骨折情况,评估患者术后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诊断 肩胛骨骨折 X线 CT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3例62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62髋早期ANFH中,Ⅰ期25髋,Ⅱ期37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24.1%、62.9%及100%。结论:MRI在早期诊断ANFH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方面优于X线和CT。

  • 标签: 股骨头坏死/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二线抗结核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耐药结核病患儿35例临床资料,选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探究分析二线抗结核在儿童耐药结核病中的临床疗效及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我院收治的240例结核病患儿中耐药结核病病例仅占14.58%(35/240),35例患儿中结核接触史明确者占62.85%(22/35),耐药结核治疗有效率为85.71%(30/35),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11.42%(4/35)。儿童耐药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例数与以往2013~2016年同期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儿童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良好,接受二线抗结核治疗的患儿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儿童耐药结核病 临床特点 二线抗结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X线平片及CT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非骨化性纤维瘤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盲选方法将纳入的4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检查,给予研究组采用X线平片及CT检查;比较分析两组的检出率。结果两组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经过单一采用X线平片检查或者采用X线平片及CT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检出率80.00%(16/2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检出率100.00%(20/20),P<0.05,差异显著,提示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X线平片及CT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率,可以得到早期对症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鉴别诊断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非骨化性纤维瘤 X线平片 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钼靶X线和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病理学诊断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实施病理学诊断前,为6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实施B超诊断和钼靶X线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诊断情况。结果6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经过B超诊断,确诊46例,诊出率76.67%,钼靶X线诊断,确诊56例,诊出率93.33%,钼靶X线的诊出率高于B超,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和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程度的诊断效果,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钼靶X线的诊断价值更高,准确率更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钼靶X线 B超 乳腺良恶性病变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将SPECT骨显像特征与X线、CT影像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SPECT组(29例)、X线组(29例)和CT组(2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SPEC、X线、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SPECT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6.55%、0和3.45%。X线片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79.31%、10.34%和10.34%。CT影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9.66%、6.90%和3.45%。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中,SPECT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根据SPECT骨显像特征,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SPECT骨显像特征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分别将钡餐造影与CT检查应用于食管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54例,分别给予钡餐造影与CT影响检查,分析比较其诊断结果,以判断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钡餐造影早期阳性率显著高于CT造影,两组早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晚期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钡餐造影对癌变部位、类型及范围具有较为直观的识别,CT可全面且准确地显彰癌肿的范围、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及周围浸润程度。结论钡餐造影应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明显较CT检查高(P<0.05);CT检查有助于确定食管癌分期及手术方案的制定,两种诊断方式各有优势,在食管癌的诊断中联合运用钡餐造影及CT检查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钡餐造影 CT检查 食管癌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