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到2013年2月选择在我院康复的中风后遗症患者5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由治疗师对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灸干预,干预周期为30天。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7.6%,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运动评分都明显上升,同时干预后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有利于提高运动功能,为其康复提供服务与帮助,从而提高其干预效果。

  • 标签: 针灸 中风 后遗症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采用百会、印堂、神门、太溪、太冲、三阴交、足三里为主穴,对27名训练期间运动员进行针灸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训练相关情况及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运动员睡眠质量、晨起精神、饮食情况、训练欲望、训练体能、训练质量、训练注意力的集中等训练相关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红蛋白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针灸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灸调理肝之疏泄、脾之运化有关。

  • 标签: 针灸 疲劳 运动过度 血红蛋白 针灸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障碍症状性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救治的急性或亚急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针对其运动障碍的症状展开治疗,分别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障碍有效率66.7%;左旋多巴制剂的有效率为88.9%;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83.3%。结论左旋多巴制剂治疗目前为止仍是大多数病人缓解症状最有效的手段。抗胆碱能药物多用于有静止性震颤的病人;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递质的结合能力增强。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运动障碍症状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运动疗法用于小儿肥胖症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体重超过正常年龄体重20%以上的60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观察组患儿采用运动疗法配合食物疗法及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食物疗法及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体重下降的情况以及随访1年后患者体重反弹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平均体重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前后患者体重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重下降的幅度将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两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具有差异性(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体重反弹,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体重反弹,两组患者体重反弹率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患有肥胖症的患儿采用运动治疗并配合食物疗法及药物疗法共同治疗,患儿的体重下降幅度较大,且体重反弹率较低,临床效果让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小儿肥胖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关于PNF牵伸技术在运动健身等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有很大的发展,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还仍是体育保健与运动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近年来国内外PNF牵伸技术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对PNF牵伸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在发展柔韧性素质,预防运动损伤和防治非特异性慢性疼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PNF牵伸技术 机制 康复 柔韧性 运动损伤 疼痛
  • 简介:摘要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全,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欠缺,经口喂养困难大。口腔运动干预采取口腔按摩、口腔支持、非营养性吸吮等方法,对早产儿唇、颌、舌、咽等与吸吮、吞咽、呼吸相关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提高口咽部肌张力、促进原始反射建立,可促进婴儿吸吮、-吞咽、-呼吸等一系列协调功能的发育,可改善早产儿营养期的喂养表现,提早达到完全经口喂养,同时还可减少溢奶现象的发生,更能提高早产儿下颌的稳定性,对患儿缩短管饲时间,提前到达经口喂养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阐述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运用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

  • 标签: 口腔运动干预 早产儿喂养 运用
  • 简介:摘要“意念振颤运动”是一项新的理念运动,是借鉴中医推拿“掌振法”的原理通过人体意念引导振颤产生对机体刺激,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和经络的传感,对肌肉神经系统起兴奋或抑制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肌肉中乳酸代谢,达到调节机体、增强免疫功能、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 标签: 意念 振颤 人体 健康 初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CHD)患者运动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经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运动干预,观察患者护理前、后,体重指数、血糖(FBG)变化、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变化。结果护理后,所有患者体重指数、血糖、血压等指标,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患者运动量和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经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相关的危险指标,并保障运动量。

  • 标签: 冠心病 运动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痉挛型偏瘫采取悬吊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痉挛型偏瘫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疗法,n=40)和对照组(传统疗法+悬吊运动训练,n=40),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同时悬吊弱链测试转阴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可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康复效果 小儿痉挛型偏瘫 悬吊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就帕金森(PD)患者生活质量与非运动症状(NMS)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40例PD患者组成实验组,并将同年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相关量表评定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焦虑、抑郁倾向,伴有智能障碍,睡眠质量与记忆力差,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NMS的早期鉴别及相应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遏制病情发展速度,利于预后。

  • 标签: 帕金森 非运动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44例是长期坚持运动疗法的糖尿病患者,对照组38例是不能坚持运动疗法的糖尿病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结果FBG、P2hBG、HbA1c血糖指标,两组在治疗前比较,P>0.05,无差异性。治疗后观察组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及高血压危险因素,在治疗后观察组下降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较大,是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健康疗法,值得应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原地区不同运动负荷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探讨高原地区所适应的运动强度。方法随机抽取移居拉萨(3658m)满两年的健康汉族人和世居拉萨健康藏族人各120名。汉族和藏族各分为4组,共8组,每组30人,按照课题设计的Bruce运动方案(8min运动强度为3、4两个级别,10min运动强度为3、4两个级),进行平板运动实验。运动前后5min各抽血一次,用抗凝管存取血液、离心、分离血浆。用ELISA法检测。结果汉族8分钟3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1,藏族8分钟4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1,藏族10分钟4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5,其余均为P>0.05。结论用统计学处理的结果和直接观察各组数据运动前后数据很大变化,运动前略高于运动后。

  • 标签: 高原 运动负荷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帕金森疾病是临床诊疗中并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最明显的表现和特征就是肌僵硬、姿势不稳、行动迟缓等,同时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以往研究中多关注帕金森患者的核心运动症状,但是对其非运动症状的研究关注较少。本文对非运动症状表现及其对帕金森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做一综述,旨在为帕金森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 标签: 帕金森 非运动症状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NMS)进行探究。方法选取72例住院帕金森病患者,统计NMS发生情况与NMS分数的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NMS发生率为97.22%;不宁腿综合征、记忆困难或遗忘、恶心或呕吐、抑郁、疲劳、便秘、注意力下降、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5.28%、62.50%、55.56%、52.78%、43.06%、38.89%、36.12%、34.72%;NMS分数与年龄、性别、病程、Hoehn-Yahr(H-Y)分级正相关(P<0.05),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负相关(P<0.05),与发病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帕金森患者中NMS发生率很高,年龄、性别、病程、H-Y分级、MMSE评分是影响NMS评分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不宁腿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在运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运动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35例显效,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38例满意,满意率为95%,高于对照组(65%)(P<0.05)。结论运动损伤患者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疗法 运动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运用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针对运动性月经失调(AMI)的临床表现,分别从脏腑、气血、经络、阴阳等方面进行辩证,并分型论治。疗效确切,且无任何副作用。

  • 标签: 运动性月经失调 辩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阴阳 气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音乐运动疗法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仅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运动康复训练+音乐疗法,共治疗3周,疗法前后分别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HADM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运动疗法可缓解PSD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其睡眠质量。

  • 标签: 音乐运动疗法 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运动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运动疗法,可以使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有效范围以内,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运动疗法 糖尿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指导病人进行早期产后运动,对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患者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士的指导和督促下,患者进行早期产后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产后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产后无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及早离床进行合理的锻炼,肠蠕动功能恢复快,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率低。

  • 标签: 剖宫产 早期 产后运动 肠蠕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