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在针灸临床中对针刺心理效应及临床应用的探讨,指出提高针刺心理效应的重要性.对医者应提高其心理素质,对患者则应调整其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针刺疗效.

  • 标签: 心理素质 心理状态 心理效应 针刺疗效
  • 简介:脑功能成像在针灸领域的研究是近10余年来的热点之一,重点在针刺穴位脑效应,如穴位特异性、得气等。近年来,针灸优势病种疗效脑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普遍,本文予以简要介绍。1经络脑功能成像研究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基础理论之一。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 标签: 脑功能成像 针灸 脑效应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MRI观察针灸效应对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10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将双侧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别于针刺足三里前、拔针后25分钟患者进行 MRI扫描,对其针刺前后脑功能连接进行比较。结果:经针刺后,与后扣带回存在脑功能连接的脑区除囊括针刺前观察到脑区外,同时产生新增区域,囊括左侧旁中央小叶以及右侧顶上小叶和右侧中央后回等,通过针刺后原先的大部分脑区功能连接强度具有凸显的加强。针刺前患者的双侧小脑、舌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上回、双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前回以及双侧额上回与双侧扣带回具有时间相关性(P

  • 标签: MRI 针灸 脑功能连接 影响
  • 简介:不同时辰针灸通过影响体温表现出治疗效应的差异性,不同时辰针灸治疗效应差异性的实验研究,不同时辰电针对阴虚大鼠的体温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不同时辰 差异性研究 效应差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检索1999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针灸足三里治疗疾病的文献,获取足三里治疗疾病的靶点,构建足三里-靶点网络图,同时对靶点进行疾病富集、GO生物过程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结果共纳入文献297篇,涉及196个靶点;富集得到6类疾病,包括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得到18条GO生物过程相关条目与10条信号通路,涉及免疫、细胞因子、促胃液素分泌等信号通路。结论针灸足三里可治疗多个系统的疾病,这与其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研究可为今后进一步阐明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 标签: 穴,足三里 针灸疗法 靶点网络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近期镇痛效应。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8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随机分组,温针灸组治疗方式为温针灸,牵引组治疗方式为物理牵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干预前后VAS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的差异。结果温针灸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牵引组,组间数据差异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患者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优于牵引组,组间数据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近期镇痛效应确切,可减轻其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 近期镇痛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效应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入选的5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脑血管Vm。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6.55%,高于对照组86.21%,P

  • 标签: 针灸 缓解期 精神分裂症 脑功能效应
  • 简介:九根赤脚的时候,还不是医生。等他从部队回来,就成了赤脚医生。那个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赤脚医生"。我们注意到九根一年四季穿一双泛白的军用跑鞋,里面套一双青白灰的袜子。我们愈发觉得"赤脚医生"这称呼不地道。

  • 标签: 赤脚医生 针灸 神经痛 风湿病 副书记 拔火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柯大夫:前阵子逛百货公司的时候,我给家里人买了一台电子针灸治疗仪,销售小姐说可以让人体会到针灸、推拿、按摩、捶击、火罐、刮痧的美妙感觉,称其还有治疗高血压的独特功效。

  • 标签: 针灸仪 电子 针灸治疗仪 柯大夫 高血压
  • 简介:中医针灸是中国人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熏灼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目的的传统知识与实践。作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独特文化表现形式,中医针灸稳定的实践频率以及历代延续的完整知识体系,为保障相关群体的生命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

  • 标签: 针灸 中医 天人合一 传统知识 平衡状态 文化表现
  • 简介:相对于药物的固有属性——"药物副作用"而言,针灸算得上是一种绿色疗法。出于养生的目的,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认为,既然是绿色疗法就可以"经常扎"。事实上,这样针灸的治疗效果并不好,身体也不会因此更加获益。针灸学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临床治疗、针灸医经医籍、实验针灸等学问。

  • 标签: 针灸学 药物副作用 闲谈 中医理论 固有属性 中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灸手法对针灸疗效的影响,以期为针灸的临床使用提供有效指征。方法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脾胃虚寒以及肾阳虚等其他疾病患者50例,通过比较不同针灸手法的临床针灸效果,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性。结果根据患者疾病虚实情况,对症采取补法与泻法,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其中38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11例显著改善,1例无效,后期诊断分析,是受到合并疾病干扰影响所致。临床有效率为98.0%。结论根据患者病情虚实情况,合理选用针灸手法,才能提高临床针灸效果,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手法 针灸疗效 补法泻法 临床探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与物理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应比较。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1月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第Ⅱ组(34例)行针灸治疗,第Ⅰ组(34例)行物理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1个月优良率、3个月优良率、6个月复发率、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1个月优良率相似,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第Ⅱ组3个月优良率明显高于第Ⅰ组,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第Ⅰ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swestry评分相似,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第Ⅱ组患者VAS评分、Oswestry评分明显优于第Ⅰ组,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果优于物理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下腰背疼痛功能障碍,且可预防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物理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 效应比较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