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论我国酿醋起源的时代问题尉福生(山西大学历史系)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调味品。对于醋的起源,有些学者根据文字记载确认我国自周朝开始酿醋.据此,有人认为制醋的历史晚于制酒.笔者认为,我国酿醋同酿酒一样,起源于龙山文化时期。远在仰韶文化时期,我...

  • 标签: 酿醋 仰韶文化时期 大学历史系 制醋 制酒 考古发掘
  • 简介:本文对建国50多年来邯郸境内的旧、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做了回顾性的综述,同时,对今后邯郸区域史前考古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如:进一步做好现有资料的纵深研究,从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分析古人类的生存状况,及与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结合研究等.

  • 标签: 邯郸地区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考古 综述 邯郸
  • 简介:匈奴在中国历史上,乃至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个有相当影响的古老民族.秦汉时期,匈奴部落联盟成为秦汉政权在北方的最大威胁.匈奴强盛时,控地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尽辽东,西逾葱岭.近百年来,在匈奴活动的地域内,陆续发现有关匈奴的文化遗存.根据目前的发现,匈奴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分布于三个地区,即俄罗斯外贝加尔、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匈奴文化遗存包括墓葬和城址,尤以墓葬资料最为丰富.在外贝加尔的伊里莫瓦①和蒙古的诺音乌拉②等地均发现匈奴单于及贵族的大型墓葬.尽管这些大墓均被盗掘,但仍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其中包括玉器.本文拟就匈奴遗存中玉器的来源及相关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尚望同人批评指正.

  • 标签: 匈奴玉器 来源相关 玉器来源
  • 简介:宋代是我国铁钱发展史上的鼎盛阶段,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除川峡区继续铸行铁钱之外,南宋政府还在江北大力推行铁钱,促进了江北铁钱区的形成和发展①.南宋乾道四年,和州监的设置及鼓铸,拉开了江北铸行铁钱的序幕.自乾道六年起,南宋政府在江北又先后设置了同安监、宿松监、蕲春监、乔安监、定城监、汉阳监,在江西设置了富民监、广宁监、丰余监、裕国监.这些钱监专铸铁钱,以供江北行用.兹将江北铁钱监(包括输送江北铁钱的江西四监)的基本情况列表如下,并就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

  • 标签: 铁钱 南宋时期 富民 北大 宋代 阶段
  • 简介:本文对商代青铜面具的起源、文化内涵、传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青铜面具起源于石器时代,青铜面具的源地在北方,青铜面具的使用与巫术有关,墓葬中的青铜面具反映了死者的身份等级。

  • 标签: 商代 青铜面具 相关问题
  • 简介:北魏洛阳令更替频繁,史料记载相对较少,依据相关材料,将现存可考的北魏洛阳令及其职掌作了考证,对于我们分析和探讨北魏政权的整体框架,明了北魏政治的区域特色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 标签: 洛阳令 北魏 待遇 职掌 任职人员
  • 简介:2006年1月出版之拙著《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最新增订本·彩图本)中,增订了迄至2005年11月我对中自古陶瓷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见解,兹节录于后,补以必要注释,凑成小文,就教于方家。

  • 标签: 古陶瓷 窑址正名 文物考古 价值观念 文化交流
  • 简介:<正>张掖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其地西通西域,东接武威,南达青海,北控大漠,为河西枢纽。历史上法显、隋炀帝等都经“丝路南道”从青海越祁连山达张掖;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臣都路经张掖。由于张掖在中西交通路线上的这种地位、使得这个地区的佛教兴盛了很长时间,这从有关文献的记载和张掖附近现存的石窟两个方面都可看出。笔者在这里主要涉及的是现存张掖城中的著名古迹——大佛寺。关于此寺,至今还未见到一片较详的介绍材料,故这篇小文只对

  • 标签: 张掖大佛寺 藏传佛教 丝绸之路 十七年 马可波罗 舍利弗
  • 简介:自古以来,山东即为冶铁业的发达地区,特别是两汉时期,这一地区更是全国重要的冶铁手工业生产基地。建国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汉代铁器,为研究山东地区汉代冶铁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拟就近年来考古发现两汉铁器资料反映的有关问题及...

  • 标签: 汉代冶铁 冶铁业 山东地区 铁官 铁器 东汉时期
  • 简介:骨器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金属技术出现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骨制装饰品、工具和器具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仍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骨器研究概况、骨骼特性、骨器生产特征,以及制骨作坊的概念和分类、分析方法和存疑问题等进行了扼要讨论。

  • 标签: 骨器研究 制骨作坊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刘文彩被认为是最为著名的地主阶级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因而对其田产及租佃等问题的较全面了解十分必要。本文依据历史档案及有关资料,考察刘文彩及其家族发家置产历程,统计其田产数额及分布情况,分析其田地租佃关系,并简要谈一下近代封建土地制度,民国川西地区农村生产关系问题。因史料及参考资料的欠缺,亦因笔者功力的不够,难免出现谬误,敬祈专家指正。

  • 标签: 民国时期 川西地区 田地 租佃问题 刘文彩 地主阶级
  • 简介:新出清华简《[旨阝]夜》“武王八年”纪年并不是目前学界多认为的武王即位后第二年,“舒”也不在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东郡黎阳。《[旨阝]夜》所记的征伐战亨,发生在武王即位第八年,也就是克商后第四年,讨伐的对象是上党壶关的黎国。“武王八年”纪年的出现,恰证宋儒为弥合《尚书》各篇间纪年说法错乱而提出的“文王受命改元”与“武王冒文王年”为伪妄之说。简文提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即武王克商以后,可能曾在山西地区有过军事行动。西周武王的活动对于商周大变局至关重要,但因材料稀少在认识上—直有断裂,这篇新问世的简文是帮助了解武王克商以后活动非常珍贵的史料。

  • 标签: 清华简 武王八年
  • 简介:新郑祭祀遗址出土青铜礼乐器作为祭祀重器,是春秋中期郑国特殊祭祀文化的具体表现。不同遗址出土器物组合的差异,从器物层面体现了当时郑国高等级贵族间的微妙关系,轮流执政的卿大夫已经掌控了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内的多项国家权力,拥有和国君同等级的礼器、乐器使用权,仅在用鼎数量方面存在着差异。作为祭器的祭祀坑出土青铜礼乐器和同时期墓葬出土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表明当时祭祀礼仪仍然严格遵循着传统礼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能将遗址出土青铜乐器与“郑卫之声”简单地等同分析。

  • 标签: 郑国 礼乐器 祭祀
  • 简介:莫高窟第156窟是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在位期间修建的一座功德窟,关于该窟的建窟时间,前贤已有较多探讨且已几成定论。本文对窟内人物题记进行重新比对考查,并参照张议潮本人的官阶品级和职衔变化,推断该窟的始建时间有可能在大中五年(851)张议潮被朝廷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并赐封旌节之后不久,而出行图中的题记则是成通二年(861)张议潮收复凉州后的补(改)题。同时,文章还对第156窟的选址问题、窟内的《莫高窟记》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第156窟 题记 开窟时间 选址 《莫高窟记》
  • 简介: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全社会展示和传播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以期在保存历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传播已经呈现了学校、报纸刊物、电台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并举的局面.在这些社会传播媒体中,相对来说,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力度要显得弱小许多,但博物馆文化还是有其特定的难以替代的内涵,这主要就是作为保存、延续和弘扬民族精神文化的特殊载体而存在,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更能激励民族精神和强化凝聚力.由此,博物馆在它所辐射的区域内强化文化传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现这一责任就更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博物馆文化的大众化传播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博物馆文化 文化传播 传统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文化 当代 试析
  • 简介:灯具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照明器具,包括灯和烛台两大类。灯具延展了人们作息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了人类生活,同时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本文以南方地区出土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灯具的类型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探讨相关问题。六朝铜灯具可以分为竖柄灯、横柄灯、提吊灯和座灯四类。通过比较当时南、北方铜灯具形制,可知铜灯具的造型和工艺承袭自汉,虽独立发展,然南北交流存续未绝。通过比较铜质和陶瓷灯具,可知虽然陶瓷灯具逐渐占据主流,但是铜、瓷材质各有优势,二者互为补充并相互借鉴,可满足不同阶层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六朝是中国古代灯具的转折时期,汉灯余韵和时代新风在六朝灯具上显得尤为突出,反映出深层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变迁内容。本文是基于物质资料对汉唐社会历史进行实证化、具象化研究的新尝试。

  • 标签: 铜灯具 灯和烛台 六朝 社会生活 汉文化
  • 简介:铁,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被我们熟知,而且由于铁的化学性质相对于金、银、铜等金属更为活泼,化学稳定性差,因而更容易腐蚀生锈。古代铁制品是铁元素和碳元素形成的混合物或化合物,极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以及细菌腐蚀。如不及时地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处理,铁质文物将会面临进一步的腐蚀,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铁质文物会逐层脱落,直至锈蚀殆尽。本文就铁器文物腐蚀与保护的研究现状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铁质文物 防腐蚀材料 缓蚀剂 封护剂
  • 简介:<正>北魏刘昞《敦煌实录》中有关于著名弹筝高手索丞及其“雍门调”的记载。文如下:索丞,宗伯夷成,善鼓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调”。这则文字,后又被《十六国春秋》、《渊鉴类函》、陈肠《乐书》、《太平御览》、《记纂渊海》等书反复抄引。《十六国春秋》、《渊鉴类函》本,一如上引文字《太平御览》、《记纂渊海》本中,“雍门调”又作“雍门周”。一九三九年商务印书馆《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之“雍门调”条,引《十六国春秋》本文字后加了如下的按语:

  • 标签: 清商 姜白石 乐志 音调 重三六 秦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