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的世纪》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1999年的新作.它体裁独特,内容包罗万象,从1900年写到1999年止,"一百年,一百个故事".作者让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视角来叙述一百年来发生在德国或与德国有关的历史事件.本文尝试对一百个故事的人物视角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加深对作品和作家的认识和了解.

  • 标签: 君特·格拉斯 故事 作家 人物视角 当代 叙述
  • 简介:<正>一在《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一书中,汪先生的大女儿汪明写了这么一节:有一天很晚了,有人敲门,开门一看,两个小伙子。爸介绍说,一个是龙冬,一个是苏北。夸张地看了一下客厅的挂钟:近十点半。爸一把将我扯到一边,悄声说,

  • 标签: 汪先生 汪曾祺 汪明 徐青 《北京文学》 高晓声
  • 简介:石黑一雄的《千万别丢下》借克隆人凯丝·H之口,用极其伤感的笔触呈现了为人类移植器官的克隆人世界。本论文将小说置于后人类的视域下,探讨后人类与人类相互观照的关系。以黑尔舍姆学生为代表的后人类通过人类的后天教育具身化成人类,而人类自身则通过器官移植转变为后人类。人类通过器官移植转变为后人类的同时,克隆人正在籍由人类创造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具身化成人类。后人类最终通过对死亡的选择获得人的身份,成为有德性的人。石黑一雄借助想象的后人类有力地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超前的科技带来的恶果,也促使人类进行伦理道德层面的自我反思。

  • 标签: 石黑一雄 《千万别丢下我》 后人类 人类 德性
  • 简介:<正>写作是的职业,这已经知道很久了。如果做些别的什么。如果研究一门外国语,或者试着学学历史、地理、或速记。如果试图去演讲、从事编织或去旅行,那我可就受罪了,就要不断地问自己别人是如何做这些事情的。而且似乎觉得自己眼昏耳愦,感到腹中有几分恶心。但在写作

  • 标签: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生活中 笔记本 说写 粗面粉
  • 简介:不是麻痹无知觉的人,你不是哑巴[以色列]阿玛莉亚·卡哈娜-卡蒙郑真译患了瘫痪,医生说是无药可治了。于是,被送到了这儿。这是阿历克斯的主意。他说反正是没救了,到这儿来,透透乡间新鲜空气,倒也许可以让重新站起来。当然,这不是他的原话,但意思也差...

  • 标签: 无知觉 手电筒 梳妆台 床头柜 大学教师 电子钟
  • 简介:<正>"心中的香港——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征文活动于2009年3月31日截止投稿,历时半年,共收到约七千篇文章,经初审和13位终审认真审读后,产生了以下获奖者。

  • 标签: 明报月刊 不了情 阮明 阎纯德 张晓林 绮云
  • 简介:本文从约翰·福尔斯的小说与哲学互文性的角度归纳、厘清、剖析、点评其浓重而独特的存在之思:上帝隐退无为;此在卡在物理、情绪、精神、认知的种种误区和两难中;个体渺小虚无。于是,他的小说常常描述上帝缺场、智者出场、极端环境中的身心反应、命与仇谋、渺小情结等。个体应对存在压力的对策则是自我放逐、反叛、责任、仁爱。但是,当上述哲学观点转换为文学叙事时,却常常偏颇过度,欠缺圆融辩证,使人迷惑,引人诟病。

  • 标签: 约翰·福尔斯 存在困境 领悟 刻画 出路 过度
  • 简介:六年前应《文史知识》编辑部邀约,为该刊"治学之道"专栏撰一文,文成,取题《筏上戋语》。戋者,小也,所谓"筏上",是指自己既未抵达彼岸,亦谈不上已定位,仍在无涯学海探溯。此说决无矫情意味。

  • 标签: 累积 文化现象 清代诗文 诗词 治学之道 文学实践
  • 简介:这是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麦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六岁男孩,他和厨娘塞莉娅相依为命,住在一间被人遗弃的小屋中.可每当塞莉娅去主人家上班的时候总是把所有的门窗紧紧锁住,严格禁止麦特接触外面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麦特对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越来越感到厌倦.每当他看到电视里的孩子们时刻受到父母的呵护还能和同伴们尽情地玩耍,他就对外面的世界无限憧憬而且对自己的身世心存疑惑.日益强烈的好奇心使麦特开始偷偷违抗塞莉娅的命令,经常趴在窗口张望外面的世界.

  • 标签: 克隆故事 生命克隆
  • 简介:中学时偷师“画宝像”要说跟绘画结缘,还要从杨宏富的中学时代讲起。那是“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时代,申城大街小巷的空墙上大多写着毛主席语录或绘有毛主席的画像。一些喜爱画画的人虽然是业余水平,但也都以能“画宝像”为荣。那时的杨宏富还不会画画,但他很羡慕这些人,于是,他就向学校、里弄请战,

  • 标签: 杨宏 领袖人物 中学时代 毛主席 画画 学校
  • 简介:“不是,而是风……”——读D.H.劳伦斯的诗徐崇亮D.H.劳伦斯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但也许正是诸如小说、文论、游记、书信和戏剧方面的巨大成功抵消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地位。劳伦斯共写了近1,000首诗,有十来个诗集:《爱情诗及其它》、‘Amore...

  • 标签: D.H.劳伦斯 三色堇 爱情诗 韵律 早期诗歌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 简介:<正>(一)本文所指的存在主义是以萨特为核心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萨特是法国战后文学中影响最大的存在主义文学流派的鼻祖,被誉为“二十世纪法国文化最有代表性者”,但同时,他也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中一位“执拗的反抗者”,他在逝世前不久接见法国《新观察家》杂志记者时说:“看到一些社会力量正奋勇前进,觉得就在他们中间。”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生

  • 标签: 鲁迅 自我意识 新文化运动 文学流派 二十世纪 存在主义
  • 简介: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在他看似粗犷而简略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存在意识。本文通过对海明威作品所体现的世界的荒诞感、人生的虚无感、死亡意识、准则与选择,以及表现手法与存在主义的关系的探讨,认为海明威的创作在内源上与存在主义是一致的,而且对“二战”后存在主义思潮产生了不可否认的影响。

  • 标签: 海明威 存在主义
  • 简介:《无人伴随》延续了戈迪默对南非现实问题的关注,集中叙述了后种族隔离南非应当具备的三种政治正义,即物质正义、性别正义和民主正义。戈迪默指出,仅仅倡导宽容与和解对新南非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南非走向未来的根本是解决土地问题,给黑人以物质正义。黑人女性是新南非建设的重要力量,实现新南非的政治正义,必须重塑黑人女性的主体性,实现黑人女性的性别正义。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革命者尤需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份转换,积极推动南非走向民主的未来,实现民主正义,这是政治正义实现的最终保证。

  • 标签: 戈迪默 《无人伴随我》 后种族隔离 政治正义
  • 简介:本文乃个人迄今从翻译文学的角度研究明末东传之西学的自述,但在文章开头及结尾,也稍谈前人如陈垣与今人如毕墨惜的研究。就翻译文学所做的研究始自个人的博士论文,而我的第一本书《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明末耶稣会古典型证道故事考诠》也就这本论文扩大改写与加章添节而得。的第二本专书《译述: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讨论了八部当时译作,包括《圣梦歌》与《轻世金书》在内。第三本拙作乃与梅谦立合著,题为JesuitChreiainLateMingChina:TwoStudieswithanAnnotatedTranslationofAlfonsoVagnone’s“IllustrationsoftheGrandDao”。如书题所述,除两篇专论外,我们笺注并出,中译了高一志的《达道纪言》。第四本拙作《明清西学六论》系论文合集,所论议题多与翻译有关,例如利玛窦译《二十五言》或贺清泰译《古新圣经》等。现在撰写中的是一本有关马若瑟的专书,内容和马氏的中文创作及法文翻译有关,希望能尽快完成,送请学界指正。

  • 标签: 明清间耶稣会士 明末翻译文学 传教士小说 明末耶稣会证道故事 明清西学
  • 简介:在小说中,索尔·贝娄塑造了一位精神失落但努力拯救自己的美国富翁形象.小说中聚焦的一直困扰着主人公尤金·汉德森的问题,即他内心发出的"要"的呼声正体现了他的精神危机,而这种精神危机则是源于他的社会自我和纯粹自我的矛盾冲突而形成的.尤金·汉德森为了寻求自我救赎、平息内心的焦灼,而远遁非洲,在远离美国现代文明的非洲土著部落成为雨王,他的社会自我发生变化,而与此同时他的纯粹自我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最终两者达成和解,使他在求索中完成了一次心灵上的蜕变.

  • 标签: 美国 小说 《雨王汉德森》 索尔·贝娄 精神危机 人物形象
  • 简介:在少年时代就爱好文学。小学五六年级时,喜欢阅读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粉妆楼》、《包公案》等。虽然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但是小说情节动人,亦感到浓厚的兴趣。初中时,爱好中国现代文学,迷恋五四和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喜欢读巴金、曹禺、郁达夫等人的书。

  • 标签: 文学研究 治学 六朝 《三国演义》 中国现代文学 《水浒传》
  • 简介:近日收到《古典文学知识》200期特刊约稿信后,颇感惭愧,多年未曾给刊物写稿,赶紧推开正在涂鸦的文稿,先行写此文寄奉请正,既表示对刊物的祝贺,也略表一己的歉疚。

  • 标签: 古典文学知识 特刊 刊物 约稿 写稿 文稿
  • 简介:水仙花是评论界公认的美国华裔文学先驱。她采取女作家常用的“大题小作”策略,以恋爱、婚姻、家庭和儿童生活为创作题材,在描写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同时,着意表现破坏这些感情的种族,性别、阶级关系和霸权势力,尤其是针对华人的种族主义和东方主义话语。在当时猖狂排华的政治气候下,作为欧亚裔混血儿的水仙花敢于彰显自己的中国血统,献身于用笔墨为华人抗争的事业,她的反抗精神、正义感和社会批判意识激励着后来涌现的一波又一波的美国华裔作家。

  • 标签: 水仙花 种族主义话语 东方主义话语 美国华裔文学 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