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大众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及其抽采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然后对大众煤矿低浓度瓦斯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接着,对现有的低浓度瓦斯工艺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和改进策略,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大众煤矿 低浓度瓦斯 发电技术 抽采工艺
  • 简介:摘要:光催化氧化法降解染料废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纳米TiO2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酸和碱、成本低而活性高,其应用前景极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N, Co掺杂的介孔二氧化钛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碱性品红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高效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 标签: 光催化降解   染料    介孔二氧化钛     碱性品红   N Co 掺杂
  • 简介:摘要:无机盐溶液成分分析与浓度测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任务之一,对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和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准确测定无机盐溶液的成分和浓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液的化学性质,优化生产工艺,保证产品质量,以及进行环境监测和病理诊断等。基于此,本文章对无机盐溶液成分分析与浓度测定方法研究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无机盐溶液 成分分析方法 浓度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对混凝土企业中回收水浓度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混凝土企业在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浆水,再利用成了混凝土行业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回收水代替清水搅拌试验,采取一定措施后,完全能够回收作为搅拌用水重新利用,从而实现废水零排放,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试验配制不同浓度回收水以替代清水进行拌和,以试验结论结合实际生产,通过对坍落度、扩展度、强度的研究,详细探讨回收水浓度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变化。

  • 标签: 回收水浓度 替代清水 混凝土工作性能 强度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买房也成为一种热潮,但是,买房的背后用什么样的油漆粉刷墙壁也成了人们苦恼的一件事情。众所周知,房屋装修、劣质家具等所留有害气体主要为甲醛,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许多疾病的诱发都与甲醛有关,如哮喘,白血病等。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款WIFIW甲醛浓度检测仪,能够实时监控屋中的甲醛含量,让人们不用再为无形的危害而苦恼,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防护。

  • 标签: 单片机 WIFI 甲醛浓度 检测
  • 简介:摘 要:利用 2016年 1月 -2018年 5月临汾市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城区 6个环境监测点的臭氧( O3)监测数据,探究临汾城区近地面 O3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 :臭氧平均浓度最大,超标率最高;降水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则无明显变化特征,但量级为小雨的降水对臭氧的清除作用最强。

  • 标签: 臭氧浓度 时空分布 气象因子 超标率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进步。而传统的监测技术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环保执法工作所需,由于传统的监测技术工作效率过低,目前的环保执法工作又繁重。因此,需要提升监测技术水平,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监测技术是烟气排放浓度在线监测技术,这项技术有效对目标污染物进行在线监测。同时,还可以将监测的结果通过网络传送到环境监测的相关部门,不仅促进了环境监测部门的管理效率,也使得信息化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从而进行广泛的推广使用。

  • 标签: 环保执法 烟气排放浓度在线监测技术 技术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造成火灾的因素也明显增多。基于视觉感知的监控系统在城市防火、森林防火和其他重要场所的防火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早期的火灾事件进行监测,已经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烟雾识别方法主要是有监督学习范式,包含端到端的烟雾图像分类、烟雾目标检测等。但是烟雾目标不同于一般的刚体目标,其存在半透明、非刚体的特征,因此人工无法对烟雾图片进行非常精确的标注,尤其是逐像素的浓度标注。但是烟雾的浓度信息又是烟雾的核心信息之一,其中包含了最丰富的烟雾像素级别信息。为了弥补烟雾标注困难和浓度预测的鸿沟,本文从深度学习内部的特征空间优化开展,结合弱监督学习范式,对烟雾和背景特征的分布进行优化,最后特征空间分布优化、不同浓度烟雾特征度量和知识蒸馏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了视觉感知中的烟雾浓度弱监督估计策略。

  • 标签: 视觉感知 烟雾识别 弱监督学习 浓度估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建立了利用目视比色法快速预判水中苯的浓度范围的方法。在本次试验温度25.5℃,湿度69.4%条件下,配制40ug/L、100ug/L、150ug/L、200ug/L、400ug/L、1000ug/L水中苯标准溶液,使用COD快速检测包制作浓度系列的显色表;使用COD快速检测包测定浓度为80ug/L、300ug/L、600ug/L的三组水中苯标准溶液的显色情况;使用COD快速检测包测定未知浓度的水中苯标准样品,判断其浓度范围。实验结果表明COD快速检测包在相同温度、时间间隔下,对不同浓度梯度的水中苯样品显不同颜色并有明显变色趋势,对相同浓度样品重复测定显色情况一致,能准确判定未知浓度水中苯样品的浓度范围。因此该方法可作为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在水中苯的应急监测中的预判样品浓度的辅助方法。

  • 标签: 预判水中苯浓度 COD快速测定包 目视比色法 应急监测
  • 简介:摘要:本论文为了研究掺铁二氧化钛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对有机物的降解性能,使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铁二氧化钛颗粒,然后将掺铁二氧化钛依次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来观察了解样品的结构和形貌以及样品的化学性质,并且用粒径检测仪测定它的粒径分布。最后以光催化降解硝基苯实验为探究对象,对掺铁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铁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比没有经过改性的二氧化钛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二氧化钛 掺杂 光催化
  • 简介:摘要:氢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将氢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大规模商用可以缓解传统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未来清洁能源变革的愿景。氢燃料电池中的催化剂层是氢气和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场所,是氢燃料电池的核心。目前,氢燃料电池中最常用的阴阳两极催化剂均为 Pt/C催化剂,但是氢燃料电池恶劣的工作环境容易导致催化剂降解失去活性,而在众多导致催化剂电催化失活的因素中,碳载体的表面结构和组分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商用碳黑因其低成本、高可用性和高介孔分布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作 Pt/C 催化剂的载体材料,但是该碳材料在缺陷和边缘处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且其与铂纳米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弱会引起催化过程中铂的迁移聚集,以上都会导致催化剂失活,进而影响到膜电极及最终电堆产品综合性能。因过渡金属ORR催化剂具有可媲美甚至超越Pt/C的ORR催化性能、更低廉的造价和更稳定的耐久性能,所以过渡金属掺杂的碳材料成为研究热点,展现出较大的商业潜能。本文通过镍氧化物修饰碳气凝胶得到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性能提升效果明显,单电池性能可达0.628V@2000mA。

  • 标签: 碳载体改性 Ni掺杂 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氢燃料电池
  • 简介:摘要:在相同煤泥粒度组成下,通过采取不同煤泥入料浓度对快速隔膜压滤机的工艺性能研究可知,当压滤机入料浓度控制在 500g/L以上,压滤机循环时间比较短,滤饼水分低于 27%,能够及时处理张集选煤一厂当天煤泥量,且此时也正能满足煤泥水分小于 27%的生产指标。

  • 标签: 选煤厂 快速隔膜压滤机 不同入料浓度 工艺性能
  • 简介:摘要:我公司 12万吨 /年环氧乙烷装置(以下简称 EO装置)。 EO装置存在两处固定排气筒,分别为废热锅炉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含量)排放、再生塔冷凝器凝液罐( D-222)顶部放空(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 NMHC))。经多次分析确认, D-222放空气中 NMHC主要污染物为乙烯。 2015年,公司根据国家标准《 GB31571-2015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组织通过了装置环评验收。

  • 标签: 乙烯浓度 非甲烷总烃 工艺参数调整
  • 简介:摘要:因为不同的组分在色谱柱中具有不同的流动相间分配系数和不同的吸附系数,因此可以利用流动组将待检测样品带入到液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通过比较不同组分在分离器中的保留时间和对应的峰面积等数值来进行相应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工作,本文将对液相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 标签: 液相色谱仪 最小检测浓度 测量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变化与混凝土质量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海洋潮汐浪溅区是海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劣化最为突出的区域,基于文献[1]简述了海洋潮汐浪溅区环境下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计算模型,基于文献[5]的实验数据分析了海洋潮汐浪溅区环境下混凝土表面氯离子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海洋环境,氯离子浓度,敏感因素,潮汐浪溅区
  • 简介:【摘要】:化学分析测试是当前重要的化学工作之一,对多项工作有运用价值。化学分析测试中低浓度干扰会对化学分析测试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整个处理和分析过程都有不良影响。本文针对化学分析测试的低浓度干扰的原因和应对消除方式予以研究,内容如下所述。

  • 标签: 化学分析测试 低浓度干扰 消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