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近年来,因ABO同型交叉不合的病例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时有发生,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作者通过自身所遇到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引起ABO同型交叉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使用凝聚胺法和卡式法。结果:在对1例临床病人常规合过程中,经凝聚胺和卡式法进行严格操作,出现主侧凝集,不合。病历显示病人有反复输血史,通过不完全抗体检测,发现病人血清中有抗-E产生,通过调换同型血液后成功。结论:多次输血可产生不完全抗体,引起输血不合,遇有AB0同型交叉不合病例,应首先检查血型是否正确,有无输血史,利用筛查试剂检查不完全抗体,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将预约病人的不完全抗体筛查列入常规工作,提前为将要输血的病人作好准备,避免在合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找原因而浪费时间。如自身无法作详细的血型检查的,应及时将标本送血液中心请求帮助。

  • 标签: 同型 交叉配血 不完全抗体 抗-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不合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输血患者进行交叉。结果4826例检出阳性31例占0.64%,其中假阳性27例占阳性例数87.1%,真阳性4例占阳性例数12.9%。结论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但易引起假阳性,交叉前要注意标本充分抗凝及离心。一些恶性肿瘤及血液性疾病也可能出现同型交叉型不合,应根据不同病因去除影响交叉不合的因素,以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不合 安全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309例肿瘤患者进行交叉试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①输血2~3次的肿瘤患者交叉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4~8次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4~8次的患者(P〈0.05)。②输血2~3次的176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4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输血4~8次的133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3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9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相合率与输血次数呈负相关,与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试验,可提高交叉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肿瘤 抗体 交叉配血 输血
  • 简介:临床患者因多次输血而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IgG型抗Fy^a抗体是非常罕见的同种异体抗体,笔者在1例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血清中,检出IgG型抗Fy^a抗体,报告如下。

  • 标签: Duffy 血型 IgG型抗Fy^a抗体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柱凝集技术交叉不合的凝集情况。方法使用强生全自动系统应用微柱凝集技术进行交叉试验,对微柱凝集技术法不合的标本,用试管法做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验证,并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和鉴定等血清学辅助检查。结果不合的种类主要有IgM、IgG类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凝集(14/75,18.7%);自身抗体及冷凝集素等所致的非特异性凝集(61/75,81.3%)。结论熟练掌握血型血清学专业技术,正确分析不合的种类,能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 标签: 交叉配血不合 自身抗体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集技术
  • 简介:对我院收治的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过程中纠正错定血型情况报告.1对象患者,女,41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预约AB型,RhD阳性,洗涤红细胞2单位,无输血史,Hb22g/L,血小板187×109/L,HCT4.30,ALT21U/L.

  • 标签: 交叉配血 错定血型
  • 简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贫血,是患者体内产生了与红细胞自身抗原反应的自身抗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细胞过早破坏而产生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在临床输血过程中,

  • 标签: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Ce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液输注不仅可以补充血容量,还可以治疗因红细胞减少或者其携氧能力降低导致的急性缺氧症,同时还能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营养物质,所以输血在贫血、急性大失血或其他血液病等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血液中各成分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血液输注的效果,甚至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

  • 标签: 去白细胞全血 储存时间 质量 血液输注 输血反应 补充血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ime to positive,TT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培养阳性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原菌、早发/晚发型败血症、污染/非污染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的TTP,分析TTP的临床意义。结果共10 035例进行血培养,阳性307例,排除污染菌162例,确诊败血症145例(1.4%)。145例败血症培养TTP中,<24 h 131例(90.3%),24~<48 h 11例(7.6%),48~<72 h 2例(1.4%),≥72 h 1例(0.7%)。其中早发型败血症TTP中位数为9.0 h,晚发型败血症TTP中位数为11.5 h。污染菌TTP[24.5(19.9,30.5)h]长于非污染菌TTP[11.1(8.1,16.2)h];革兰阳性菌TTP[14.0(9.4,18.8)h]长于革兰阴性菌TTP[9.6(7.5,11.3)h];真菌TTP[32.5(25.5,39.0)h]较细菌TTP[10.6(8.1,15.5)h]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原菌的TTP不同,对于怀疑败血症的新生儿,若培养72 h仍未报阳,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液非特异性检查,可考虑停用经验性抗生素。

  • 标签: 败血症,早发型 败血症,晚发型 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
  • 简介: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人民医院164155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对血糖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2例被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空腹抽取静脉宁选出最佳的5个血液标本,探究各个血液标本在5h内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在放置1、2h后,5个血液标本各标本间及与1h和2h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在放置2h以上血糖临床检测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在不断的下降,各标本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临床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与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有关,放置时间越长,相应的血糖浓度就会越低。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糖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效果。方法 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血液化验患者100例;给予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后将其放置1小时、4小时以及8小时后进行送检,对比分析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100例血液化验患者以1小时的检验结果为标准,放置4小时、8小时以后的血液常规化验结果与生化指标化验结果相比,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时间越长,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越大,需要引起一定的关注和重视。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18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健康体检者血样32例,分别于2h,4h,6h,24h对全标本进行18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18项生化指标中,有14项检测指标不随保存时间的延长检测值发生变化,有5项指标检测结果发生变化。其中钾、磷、尿素氮随时间延长检测值升高,血糖、胆红素随时间延长检测值降低。结论针对标本量大,采血后不能及时上机测定这一情况,应根据其检测项目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对其进行检测。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患者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门诊进行血液化验的 60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临床分析与探究。对所有患者实施空腹抽血,进行血液化验。结果:血液放置 1h、 3h与放置 5h的血常规化验结果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会对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越长,对血常规化验结果的影响越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为此,在血液检验后,要及时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提高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患者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门诊进行血液化验的60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临床分析与探究。对所有患者实施空腹抽血,进行血液化验。结果血液放置1h、3h与放置5h的血常规化验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会对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越长,对血常规化验结果的影响越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为此,在血液检验后,要及时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提高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血糖检验中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31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清晨空腹抽血,选择最佳的标本,测定标本在放置1h、2h、3h、4h与5h的变化情况。结果2h后,标本的检测值开始持续降低,放置时间越长,血糖下降浓度的百分比越小。结论血糖检验中,标本的放置时间对最终检测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准确血糖检测数据出现的时间为2h。

  • 标签: 血糖检验 血标本 放置时间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各个不同时间的血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82例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病患。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通过将所抽的标本在四个不同时间段内进行血糖检测,通过对比分析血糖临床检验结果,从而得出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临床检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结果标本放置1h至2h,血糖检测结果差异不大,标本在放置2h以上,放置的标本的血糖临床检测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在不断的下降。结论标本放置时间明显影响着血糖临床检测结果,标本放置2h是血糖检测结果数据最为合适的时间

  • 标签: 血标本放置时间 血糖临床检验结果 影响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