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盐水法交叉和凝聚胺法交叉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5例。规范采集静脉血液5ml,将每份血液标本分为A、B两份,其中标本A采用盐水法交叉,标本B采用凝聚胺法交叉。观察主侧和次侧的阳性检出结果,比较凝聚胺法中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结果:两种方法在主侧阳性检出率上相近(P>0.05);凝聚胺法在次侧的阳性检出率(16.92%)高于盐水法(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聚胺法交叉时,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叉时采用凝聚胺法能提高次侧阳性检出率,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短,可保证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盐水法 凝聚胺法 检出率 特异性凝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凝聚胺试验应用于血库作业上,进行血型鉴定、交叉、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的筛选,其灵敏度、特异性远高于其他介质1倍~250倍,方法简单快速,因此,陆续取代了盐水、木瓜酶试验。其原理是利用低离子溶液降低离子强度,加速分子运动,减弱红细胞静电斥力,缩短红细胞间距,促进红细胞抗原和血清(血浆)中抗体结合发生非特异凝集,当附加假凝集清除液后非特异凝集立即散开,而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特异性凝聚将依然存在。由此,检出完全抗体或不完全性抗体。

  • 标签: 凝聚胺 交叉配血 临床分析
  • 简介:血清钾测定一般都由病房值班护士在早晨6点左右采集,而检验科大都在8点上班后才能处理标本进行检测。这样,从采集标本到处理标本进行检测,—般都要2~3个小时。这对钾测定会有很大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反映钾偏低,而心电图和临

  • 标签: 血标本采集 血清钾 值班护士 检验科 新生儿脐带血 说明书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卡式这一输血技术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具有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随机抽取50例患者的进行卡式,在同等情况下在选用抗球蛋白法法进行再次,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在本次对比试验过程中得出,有49例结果完全相符,符合度占98%,有1例结果不符,假阳性率占2%。结论卡式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值得继续推广的输血技术。

  • 标签: 卡式配血 优点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血前交叉不合原因。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4月份的交叉不合者34例,其中运用MP法、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处理。结果43例交叉不合原因中3例甘露醇静脉注射,4例白细胞水平超高,2例不规则抗体导致凝集,4多发性骨髓瘤疾病,2例血小板水平超高,2高纤维蛋白原引发,6例为血液样本溶血,9例红细胞凝集,2例冷凝集。结论用血前交叉应该同时做完全抗体与非完全抗体的检测,这样可以有效确保输血安全性。

  • 标签: 交叉配血不合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交叉在临床输血交叉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凝聚胺交叉的操作过程讨论凝聚胺交叉的稳定性,方便性,重复性结论凝聚胺交叉技术既可检测出完全抗体,又可检测出具有临床意义的不完全抗体

  • 标签: 交叉配血 改良聚酰胺法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月经增多伴经期延长4个月,于2007年2月11日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入院时Hb37g/L,2月11日输注O型Rh阳性悬浮红细胞400ml,O型Rh阳性血浆200ml,2月14日再次输注O型Rh阳性悬浮红细胞400ml,O型Rh阳性血浆200ml,2月15日复查Hb61g/L。2007年2月16日手术拟输注悬浮红细胞800ml,与同型供者的相配(凝聚胺法)时发现主侧凝集,次侧不凝。

  • 标签: 抗-E 配血 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常温条件下,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集的60份健康体检的EDTA-K2抗凝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送检后的0、2、4、6、8小时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将每一时间段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检测结果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时间段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血细胞比容(HCT)等等检测项目结果差异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温条件下,对不同放置时间段的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除MPV外,其他检测结果不受影响。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常规结果 影响 探讨
  • 简介:目的了解培养阳性标本的菌群分布及报阳时间,为实验室病原菌诊断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5—11月某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标本,记录培养报阳时间并将所获得病原菌鉴定至菌种。结果从培养标本中共分离1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1.85%,革兰阴性杆菌占57.32%,真菌占10.83%。培养阳性病原菌及其报阳的中位时间分别为:肠杆菌科细菌0.50d,非发酵菌0.63d,肠球菌属0.60d,链球菌属0.80d,葡萄球菌属1.01d,真菌1.44d。结论培养阳性标本报阳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非发酵菌属、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真菌。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均在4d内仪器阳性报警,大多数病原菌在1d内报阳性。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菌群分布 报阳时间 中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输血病人受者和供者交叉技术。对病人红细胞输注前进行“交叉”试验,试验方法为混装检测,对检测结果与常规交叉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混装交叉试验对临床输血标本的检测结果是否相容,达到省时、节约成本、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目的。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一年期间的200例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盐水交叉和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交叉,每组100例。观察两组交叉相容率。结论 研究组和对照组相容率分别为99.00%、98.00%。研究组和对照组交叉一样达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目的,同型输注:相容。相容性检测效果(P

  • 标签: 红细胞 交叉配血 混装 省时 节约 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导致不相合的解决办法。方法对我院的6l例交叉不相合的26例标本进行血型鉴定、意外抗体鉴定、献血者标本检测等免疫血清学分析,查找不相合原因,针对不相合原因进行不同方法的交叉,并对各种交叉不相合原因及同种抗体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种原因可导致交叉结果不相合,其中人为因素(操作失误)11例,血型鉴定困难11例,献血者原因17例,患者同种抗体17例,自身抗体5例。抗-E在同种抗体中的比例为12/17。61例交叉不相合患者标本经过正确处理后均找到了相合的血液输注,均未发生输血反应。结论交叉不相合时应在保证消除人为因素(操作失误)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原因,并选用相适应方法进行交叉,才能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 标签: 交叉配血 不相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在临床输血中的优势。方法严格遵循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制定出详细的sop文件和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输血试验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结果我院从2011年8月起对电子进行不断的应用及研究对,对符合电子的84694份患者实施电子,同时采用凝集胺试验作传统血清学交叉试验进行平行检测,7643个单位红细胞血液的发放,未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电子的诸多优势更为彰显。结论经过6年多的不断研究,电子配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同时,也突显出诸多优势1。

  • 标签: 电子配血 输血安全 平行检测 输血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