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选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器人联合康复训练,两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各项康复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康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应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器人,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康复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贵州“阳光工程”是该省部署实施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活动的统称。这一样本表明:省市一级政府具有调动人力物力,整合政府管理资源的优势;社区戒毒被放在强制戒毒体系核心位置,能实质转变以管代治的传统观念;在社区戒毒中突显就业安置和生活扶助两大要点,符合戒毒规律;积极引入中小企业力量代表了强化戒毒效率的向度。目前如何实现政府、企业与就业人员的共赢,保持社区戒毒康复制运行的后劲,仍是摆在决策者和管理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 标签: 社区戒毒 社区康复 运行机制 阳光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康复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之上采取下肢康复器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个月后,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氧代谢能力改善情况较优(P﹤0.05)。结论:下肢康复器人在治疗脑卒中中效果比较明显,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氧代谢能力。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数众多,常规的康复训练高度依赖理疗师,成本昂贵,常人难以承受。下肢外骨骼康复器人能有效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单腿两自由度主动驱动的下肢外骨骼康复器人。采用两个直线驱动器分别驱动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直线驱动器末端安装有力传感器,通过时时检测人-机作用力实现机器人的柔顺控制。本文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使用MATLAB对机构进行了轨迹规划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下肢外骨骼康复器人具备辅助病人的能力。

  • 标签: 下肢外骨骼,柔顺控制,轨迹规划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智能协同获得了一些发展,已被应用在了医疗康复器人领域。本文就人机智能协同在医疗康复器人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在介绍人机智能协同的基础上,介绍了其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 标签: 人机智能协同 医疗康复机器人领域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以广泛运用。本系统实现腿部康复的机械结构及电路设计。根据人腿部结构严格设计,腿部设计成六个自由度,可实现大腿的伸屈、小腿的伸屈和脚踝的提、放脚等动作。同时,在此康复器人的基础上增加各个功能按键和肌电传感器,提高该产品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从其功能上来说更加人性化。该款机器人是这套产品不仅可以康复腿部受伤的人,还可以让腿部瘫痪的病人体验到行走的感觉,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信号监测 自动控制
  • 简介:[摘要] 根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老年人疾病的范围、特点及基层综合性医院老年病治疗康复基本概况与实际需求,提出了老年病治疗康复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进行机制体系建设的一些关键问题研究;通过以医院为主体,以乡镇村、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为主线,覆盖服务家庭、企事业员工的系统运行机制建设及体系形成实践探索,建立贯通协同和科学高效的老年疾病诊疗体系,适应老年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病治疗康复。建立各阶段多层次协同配合,老年医疗服务领域全面深度融合,智慧便捷的体系,形成适应老年医疗服务实践需要的人才培养,政府依法按市场机制统领基层医院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新机制等。为老年病患者的治疗康复护理赢得优质服务和便捷,同时促进了基层医院老年病学科发展。

  • 标签: [] 基层医院 老年病 治疗康复 机制体系 建设 研究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下肢康复器人训练方式,实施于脑卒中患者中,观察其作用。方法:本次观察的时间跨度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将6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组别分别为普通组和机器人组,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在普通组治疗基础上开展下肢康复器人训练,观察其下肢功能和6分钟步行实验情况。结果:普通组和机器人组对照中,治疗后普通组下肢功能评分为16.08±1.77(分)、机器人组为23.15±1.35(分),普通组6分钟步行实验评分为64.82±2.59(分)、机器人组为82.67±2.67(分),(t=12.031,p=0.015),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采用下肢康复器人训练方式实施于脑卒中患者中效果优越,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侧忽略的康复制与干预策略研究进展。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40名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特定的康复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偏侧忽略程度、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照顾者负担等方面的变化,评估不同干预策略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特定康复干预策略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偏侧忽略程度显著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照顾者负担也相应减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各项评估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实施特定的康复干预策略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 标签: 脑卒中 偏侧忽略 康复干预 生活自理能力 照顾者负担
  • 简介: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开始进入自闭症儿童康复开展志愿服务,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开展服务时存在自身服务能力有限,服务形式和内容单一,志愿组织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充分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需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完善成员招募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重视专业化培训,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加强志愿者组织和自闭症康复的沟通交流,以完善相关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 标签: 自闭症儿童 大学生志愿者 服务现状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单侧空间忽略(USN)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上肢康复器人辅助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患者在上肢机器人的辅助下,能更好地锻炼运动控制能力,减少躯干的代偿性运动等,提高上肢运动的功效及效率,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本文围绕上肢康复器人、USN及上肢康复器人对USN康复治疗的影响展开综述。

  • 标签: 单侧空间忽略 上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 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康复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进行康复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患者74例,均为发病1~12个月的初发卒中,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下肢康复器人治疗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任务导向训练,2次/d,20min/次,5d/周,共12周。观察组另给予12周的下肢康复器人治疗,1次/d,30min/次,5d/周。疗效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站起-行走计时(TUG)测试、膝关节屈曲的主动关节活动度评测(KFAROM)。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Berg量表和FM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rg量表:(28±9)分比(22±9)分,(29±9)分比(24±9)分;FMA评分:(47±8)分比(36±8)分,(40±6)分比(36±7)分;均P〈0.01],但组间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FMA量表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erg量表评分的差值分别为(10.75±0.30)、(4.71±0.1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34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MA量表评分的差值分别为(5.8±0.6)、(4.9±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P〈0.01)。(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UG测试及KFAROM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UG测试:(35±13)s比(56±18)s,(53±17)s比(58±18)s;KFAROM:(82±24)°比(60±23)°,(63±23)°比(57±26)°;均P〈0.0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UG测试的差值分别为(21.5±5.0)、(4.6±0.6)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KFAROM的差值分别为(5.8±0.6)、(4.9±0.8)°,组间差异有

  • 标签: 卒中 康复 康复机器人 任务导向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康复器手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对脑卒中患者 手部抓握功能 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现随机 选取 201 6 年 1 1 月至 201 7 年 11 月 我院收治 的 患者共 80 例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40 例、实验组 40 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常规实物抓握训练 ,实验组在进行常规实物抓握训练的基础上增加 康复器手 辅助的实物抓握强化训练。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 比对, 分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95.0%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77.5% ,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康复器手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能够对 脑卒中患者 手部抓握功能 有很好的 治疗效果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康复机器手 任务导向训练 脑卒中 手部抓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卒中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成研究组(41例)及参照组(41例),对参照组患者单独实施任务导向训练干预,研究组则给予下肢康复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观察两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取得的Berg及FMA量表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TUC时间)和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KFAROM)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Berg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Berg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运用不同方法干预后,干预组的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运用下肢康复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也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但对改善患者下肢平衡方面并不理想。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卒中 康复 导向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下肢康复器人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对脑卒中患者 步行能力 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现随机 选取 201 6 年 9 月至 201 7 年 9 月 我院收治 的 患者共 66 例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33 例、实验组 33 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单一的 任务导向训练 ,实验组在进行 任务导向训练 的基础上增加 下肢康复器人 康复训练 。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 比对, 分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93.93%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78.78% ,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下肢康复器人 配合 任务导向训练 能够对 脑卒中患者 步行能力 有很好的 治疗效果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步行能力 任务导向训练 脑卒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
  • 简介:摘要:灵敏度放大控制( Sensitivity Amplification Control, SAC)方法不需要在人机之间安置任何传感器,同时又能控制外骨骼机器人跟随患者运动。该方法是将患者作用到外骨骼上的力与外骨骼的输出的传递函数定义为灵敏度函数,传统的系统是将灵敏函数最小化,以增加系统对外界干扰等的鲁棒性,然而此处的控制目标却是设计合理的控制器使该灵敏度函数最大化,则就能够实现患者用很小的力带动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患者主动机器随动模式下患者与外骨骼之间维持一定的小范围内的相互作用力,此时外骨骼与患者的运动数据相同,通过外骨骼上安装的角度传感器及力传感器等检查装置,可用于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价。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下肢外骨骼康复器人的灵敏度放大控制研究,希望为研究下肢外骨骼康复器人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灵敏度放大控制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器人对脑性瘫痪儿童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痉挛型3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15)只接受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n=15)接受一般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min接受专门下肢康复器人练习。两组脑瘫患儿治疗时间都为3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的E区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E区评分都好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器人训练结合一般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脑瘫患儿痉挛型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 标签: 脑性瘫痪 下肢康复机器人 粗大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