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农业部畜牧司2012~2015年肉羊生产监测数据,利用BCC模型和DEA—Malmquist全要生产(TFP)指数法分析不同养殖模式(自繁自育和专业育肥)下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全要生产。结果发现,2012~2015年不同养殖模式下绵羊和山羊生产技术效率呈“N”字型上下交替变化特征,平均效率水平较低,且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主要来源;山羊生产技术效率水平高于绵羊,自繁自育养殖模式下高于专业育肥;无论在自繁自育或专业育肥养殖模式下,2012~2015年山羊生产TFP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分别为2.2%和0.1%;近年自繁自育养殖模式下,绵羊生产呈技术效率增加与技术退化现象并存,专业育肥技术效率微幅增加。因此,应扩大养殖规模,提升肉羊生产规模化水平;加强科研创新,研发肉羊养殖先进技术;加强科技服务,加大肉羊养殖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

  • 标签: 肉羊 自繁自育 专业育肥 技术效率 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 简介:生产阶段数作为衡量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2011年数据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与其全要生产(TFP)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层面上,中国制造业TFP的增加对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FP增加1%,制造业生产阶段数增加0.523%。而生产分割的长度增加并没有增加其TFP,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高技术制造行业的TFP与生产分割的长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高技术行业生产阶段数的增加对全要生产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3)低技术制造行业的TFP对生产分割长度有正向影响,但生产分割长度对其TFP的影响为负,低技术制造行业主要涉及加工、制造等低生产阶段。

  • 标签: 生产分割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阶段数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 简介:摘要:在环境资源约束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农业绿色全要生产的视角,采用EBM-GML模型对中国2004年~2020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生产呈波动增长趋势,其中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度最高;(2)从2004年到2020年,多数省份农业的绿色发展效率明显提高,但省份之间的差距仍比较明显。

  • 标签: 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EBM-GML模型
  • 简介: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成本不断攀升,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本优势不断减弱。2005年以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劳动生产增速。由于成本是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制造业成本快速上涨使我国制造业竞争力而临严峻挑战。

  • 标签: 制造业竞争力 全要素生产率 成本优势 劳动生产率 发达国家 数据显示
  • 简介:创新驱动工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采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域工业面板数据,利用扩展的CDM模型分析工业行业在回应环境规制时的创新行为差异,以及不同创新行为对工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不考虑环境规制的情况下,研发强度对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考虑环境规制的情况下,研发强度仅对策略性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实质性创新对全要生产(TFP)和绿色全要生产(GTFP)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策略性创新对TFP和GTFP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发明专利创新才是促进工业绿色增长的驱动因素。(3)分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工业存在以"小发明""小创造"回应政府环境规制的策略性创新行为。从创新绩效来看,实质性创新能够促进三大地区的TFP和东、中部地区的GTFP,但是策略性创新只对西部地区的GTFP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实质性创新 策略性创新 环境规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
  • 简介:利用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桂林市城区及所辖12个县域农业全要生产,并对其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在考察期间农业全要生产保持稳定的增长,平均年增长为1.6%,而引起全要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其贡献值达到3.1%。桂林市城区及所辖12个县域农业全要生产提高属于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是桂林市未来提高农业全要生产的潜在动力。

  • 标签: 县域农业 全要素生产率 DEA 技术进步
  • 简介:一、引言皖江城市带是我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所以对皖江城市带在经济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要生产(TFP)正是衡量一个区域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的指标。因此,本文选择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对象,在构建皖江城市带各城市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首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测算了皖江城市带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指数,用以表示全要生产,并对皖江城市带全要生产的增长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揭示出各市之间全要生产增长的差异。在完成全要生产分解以后,用分解出来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皖江城市带 收敛性分析 区域发展规划 数据包络分析 努力程度
  • 简介: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本文通过事实特征分析法对山东省农业全要生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 标签:
  • 简介:文章基于Melitz理论模型,通过引入产业集聚变量,分析了贸易开放与贸易封闭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均衡生产的影响,并使用非线性的门槛回归方法对不同贸易开放条件下产业集聚与全要生产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生产提高的具体渠道(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对要素生产的贡献与一国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有关。在我国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生产增长的过程中,有贸易开放的门槛效应的存在,只有在贸易开放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集聚才会推动全要生产的显著提高。在不同省际间,不但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生产提高的效应大小有所差异,其具体作用渠道也有所不同。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的省份,虽然产业集聚在推动技术进步上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其却限制了技术效率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生产提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实现的。

  • 标签: 产业集聚 贸易开放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 简介: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曼奎斯特指数(Malmquist)法实证研究2000-2015年广东省农业发展方式,总结广东省农业全要生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考查期内广东省农业TFP年均增长2.75%,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为71.4%,属于集约型增长方式;农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年均增长分别为3.16%和-0.41%,2004年减免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政策出台后,广东省农业TFP增长呈明显效率驱动特征,技术进步缓慢成为制约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农业全要生产实现正增长,但增长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呈“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依次递减态势。针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农业TFP增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善的关系,提出提高全要生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农业 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发展方式
  • 简介:基于被解释变量GDP与解释变量资本、劳动力、资本生产、劳动生产之乘积之间存在恒等关系,引入无残差对数方差分解法,构造了GDP增长中的全要生产贡献分离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在1981—2013年全要生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32.8%,但2011年以来出现了连续3年负贡献.面对异常严峻的经济增长质量形势,应当大力推进物化资本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人力资源转型提质,切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产能优化调整.

  • 标签: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贡献度 方差 协方差
  • 简介: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指数法,利用1998~2014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畜牧业全要生产增长进行测算,并从全国、六大畜牧业生产区域和31个省市自治区三个层面分析了全要生产在畜牧业增长中的贡献效应。得出如下结论:从全国的角度看畜牧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畜牧业要素投入的增加;从区域层面和省际角度看,全要生产对畜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从与畜牧业增长相对应角度看,全要生产贡献较高的地区和省份并不必然是畜牧业产出增长较快的区域。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畜牧业 贡献份额 区域差异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升级,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也受到了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将 2010 年、2012年和2017年国家批准设立低碳试点城市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全要生产的影响效果。

  • 标签: 低碳试点政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 简介:摘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农村全要生产力,而农业机械化投入又被看作农村现代化的最基本内容和主要技术保障手段,是提高农村全要生产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判断和掌握好农业机械化投入对种植业全要生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要素,才能更好发挥出农业机械化投入的积极作用,为种植业全要生产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证。本文结合现阶段农业机械化投入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农业机械化投入对种植业全要生产提升的影响做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农业机械化投入 种植业 全要素 生产率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大数据税收征管和企业全要生产的概念,随后分析了大数据税收征管与企业全要生产的关系,探讨了大数据税收征管在优化营商环境、驱动管理决策、促进技术创新、影响信息公开方面对企业全要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大数据 税收征管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摘要:经济增长的核心是生产效率的增长,研究生产增长常用的指标是全要生产。本文关于经济增长质量、全要生产及两者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

  • 标签: 高质量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有了很大进展,在制造业企业中,数字金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发展存在地区差异性,相比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赋能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文章就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生产的影响研,以供参考。

  • 标签: 数字金融 债务融资成本 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基于我国制造业1995~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全要生产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探究FDI技术溢出对制造业TFP的影响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整体TFP指数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期波动性,TFP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进,特别是企业规模效率的改进,技术进步在大部分年份都是下降的,导致TFP呈下降趋势;格兰杰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FDI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显著,而行业内溢出效应不显著;FDI前向技术溢出每增加一个单位,1胛增加0.09个单位;后向技术溢出每增加1个单位,TFP相应增加0.21个单位。

  • 标签: 制造业 FDI 技术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面板数据
  • 简介:依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借鉴出口内生增长模型,选取1990—2017年我国出口贸易、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和经济增长等时间序列数据,对出口贸易影响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的要素生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出口贸易的规模扩大促进了我国全要生产的提高。出口贸易确实使出口部门拥有了高于非出口部门的全要生产。人力资本没有对我国全要生产的提高起作用,国内研发资本则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全要生产

  • 标签: 出口贸易 技术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