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体个体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实践组和参照组。参照组(n=31)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践组(n=31)在参照组基础上开展个体个体心理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心理状态、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其中,心理状态、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用卡方检验。结果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践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心理、社会、生理、环境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实践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践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状态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等9项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体心理护理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SAS和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 标签: 个体化个体化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军队离休干部患病及用药情况,为离休干部合理化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所安置的76名离休干部作为本文调查对象,按照是否介入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将76名离休干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对象的患病种类和用药知晓情况,对比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和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病种类和用药种类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MMAS-8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而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合理用药干预措施能提高离休干部对自身疾病和治疗知识的认知,从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和服药依从性。

  • 标签: 军队 离休干部 合理化用药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个体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个体组(行个体护理干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结果个体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糖指标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其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个体化护理干预 老年糖尿病 用药依从性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判个体健康教育、针对性用药指导,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结合病例入院编号进行分组,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撷取的8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41例。研究组接受个体健康教育+针对性用药指导,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8.0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研究组和参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予以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个体健康教育+针对性用药指导,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均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个体化健康教育 针对性用药指导 糖尿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4人一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新增体重指数,以及两组的治疗总依从度。 结果: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新增体重指数均小于对照组,且总依从度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p值<0.05)。 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血压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用药指导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个体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用药指导,对比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两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个体化健康教育 针对性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个体出院指导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抽取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划分组别,收集常规出院指导的对照组42例血糖指标、用药依从性数据,并与实施个体出院指导的观察组42例研究数据相对比。结果:干预前血糖各指标值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值均更低(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评价结果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出院指导,利于其血糖水平的平稳控制,并可使用药依从性大幅提升。

  • 标签: 个体化出院指导 2型糖尿病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个体出院指导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抽取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划分组别,收集常规出院指导的对照组42例血糖指标、用药依从性数据,并与实施个体出院指导的观察组42例研究数据相对比。结果:干预前血糖各指标值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值均更低(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评价结果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出院指导,利于其血糖水平的平稳控制,并可使用药依从性大幅提升。

  • 标签: 个体化出院指导 2型糖尿病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成人腹股沟疝个体治疗疗效。方法对260例患者施行个体治疗,统计手术、住院时间,随访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平均住院5天,并发症发生率3%。结论个体治疗有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 标签: 疝修补 腹股沟 个体化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阑尾周围脓肿个体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5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年龄16~77岁,平均(44±10.6)岁,分别采取脓肿引流术,阑尾切除术加脓腔引流术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3种方法。结果16例脓肿引流术病人切口Ⅰ期愈合;24例阑尾切除加脓腔引流病人除2例切口感染Ⅱ期愈合外,余均Ⅰ期愈合,无1例肠瘘及腹腔脓肿发生;16例非手术治疗患者,治疗顺利无中转手术。结论对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设计个体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脓肿引流术 阑尾切除术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根据临床的调查,医院感染的发生大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使用抗菌药物是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措施,因此抗菌药物在医院感染中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过度使用等不合理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且出现用药不良反应,进一步增加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且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对医院的感染事件和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分析,准确地掌握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及感染事件发生的现状,并掌握近年来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趋势,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规范管理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药物剂量个体化 个体差异 研究与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PK/PD(药动学/药效学)参数在临床用药中的价值,为临床优化用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Ⅰ、Ⅱ类择期手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术后抗菌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1组、对照1组和实验2组、对照2组,术后给予实验1组、对照1组患者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实验2组、对照2组接受克林霉素类药物治疗,通过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术后感染。检测实验2组、对照2组患者术后切口的细菌阳性状况,比较实验1组、对照1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和感状况。结果对照1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12.5%)显著高于实验1组患者,而其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1组(P<0.05);对照2组患者细菌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实验组2组患者(P<0.05)。结论以PK/PD相关参数为依据,可以显著优化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案,进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 标签: 药效学 药动学 抗菌药物 临床价值 优化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血压病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的病因,它可引起心、脑、肾各种严重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肾衰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各不相同,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不同,以及患者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经济情况的不同,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不能仅用一种统一方案.近年来,个体治疗已成为高血压病治疗上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即对高血压病的个体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高血压病 个体化治疗 患者 肾衰 严重并发症 充血性心衰
  • 简介:“知识建构”是指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的互动(同化和顺应作用),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身知识结构网络,使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知识建构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外部信息的刺激下,通过知识获取和知识加工(同化和顺应)过程,能够稳定、有效地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能对新的知识结构良好应用的个性心理特征。

  • 标签: 知识建构 能力 知识结构 化学 个体 个性心理特征
  • 简介:摘要关国良及同事探讨认为,癫痫治疗的试错法已有一个多世纪没有改变,但机器学习和患者衍生的干细胞有望提供一种个体且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