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为实现轻微道路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统一服务方式和电子化管理,需要研究设计全国统一版的道路交通事故快处系统。本文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现状和目标、系统结构以及系统功能设计,基于“交管12123”App设计并开发了全国统一版的道路交通事故快处App,为事故当事人、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提供事故快处平台,以实现轻微道路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定责,提高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工作效率。

  • 标签: 事故快处App 轻微道路交通事故 快速处理
  • 简介: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海宁市一个月内(2016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发生的路口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人、车、环境三个方面总结归纳路口交通事故单因素特征并分析原因,运用SPSS软件对事故原因进行统计学特征分析,并从驾驶人、驾驶环境、执法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 标签: 事故特征 单因素分析 统计学分析 建议措施
  • 简介:车身:外观颜色是否一致,有无色差;车身漆面有无起泡现象;用于敲击车身四周,通过声音来判断车辆在修复过程中,钣金后找平时腻子的用量。

  • 标签: 二手车 交通事故 车身外观 机舱 车门 后背门
  • 简介: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最常见的物证就是车体碎片,车体碎片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既有形态特征也有运动特征和物质特征,车体碎片在交通事故调查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一线民警对车体碎片的提取和应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有效提高民警的实战技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车体碎片的证据作用,是事故处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实践证明必须从提高专业技能、规范勘验行为、发挥信息优势等方面进行突破。

  • 标签: 交通事故 车体碎片 现场勘验
  • 简介: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一直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难点及道路交通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形态多样,基础研究数据缺乏等问题,道路交通事故重建工作存在不少困难。随着EDR(EventDataRecorders)技术在汽车上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道路交通事故重建工作中的一些难点,但是,受各方面技术发展的限制,EDR信息的记录、采集和使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EDR技术及其存储信息的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在道路交通事故重建工作中的使用及存在的问题。

  • 标签: EDR 侧面碰撞 车速鉴定
  • 简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第104号令)于2008年8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配套规章,它在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顺利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快速增加,交通拥堵显著加剧,轻微交通事故明显增多,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相继进行了修订。

  • 标签: 《道路交通安全法》 事故处理程序 对照表 交通事故处理 《刑事诉讼法》 公安机关
  • 简介:2009年1月1日起,发生事故后,司机在确保安全下必须组织车上人员撤离,否则一旦发生二次事故,将加重司机的事故责任。8月27日上午,公安部公布了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包括总则、管辖、报警和受理等共有11章87条。同时,2004年4月30日发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70号)废止。

  • 标签: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 公安部 二次事故 事故责任 司机
  • 简介: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沿的电子科技成果不断运用在汽车上,车载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例如汽车导航系统(GPS)、车载电脑、行驶记录仪(EDR)、预紧式安全带、安全气囊(SRS)、盘式制动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器等等,这些电子设备除了能更好的方便生活、保护车内乘客之外,也时时记录了车辆以及车辆周围的环境和车辆本身的状态,根据这些设备的数据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还原车辆事故发生前的运行状态,为查明事故成因、明确事故责任提供有力的证据。

  • 标签: 车载电子设备 电子数据 交通事故处理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防抱死制动系统 应用
  • 简介:血迹形态分析属于法医学专业领域,在犯罪现场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一起交通事故案例的研究分析过程,在本案例中,交通事故调查人员利用血迹形态分析,明确了法定证据鉴定人员和法医生物学部门分别出具的鉴定报告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此案例是一起一死一伤的翻车事故,一位男性受害者当场死亡,一位女性受害者在事故中受伤。事故车辆翻车时,两人均被甩出车外,从初步的观察中难以确定交通事故发生时哪位受害者正在驾驶汽车。根据对汽车的初步检查结果及死者的受伤情况,法医认为,事故发生时男性受害者在驾驶汽车。但通过对从驾驶人座椅上提取的血液进行DNA分析,发现该血样与女性受害者的血液相匹配,表明事故发生时女性受害者可能是驾驶人。在这种情况下,法医对驾驶入座位上的血迹形态进行了分析,最终帮助调查人员准确判定了事故发生时的驾驶人。本案例研究强调了血迹形态分析在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法学 法医学 血迹形态分析 布料 道路交通事故
  • 简介:本文针对《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试行以来存在救助范围狭窄、使用条件严格、审批流程复杂等不足,提出改革完善的建议,以期更好的服务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

  • 标签: 交通事故 社会救助基金 制度改革
  • 简介:交通事故的出现是因为产生险情与避让失败而发生,事故肇因是险情与避让的时空因素互动而形成.,本文介绍了中国台湾地区交通事故肇事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即基于“交通险情”、“险情避让”以及“肇事原因”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了险情因素中的人、车、路、景况等诸多因素,提出基于时、空、力等交通事故肇事原因分析的“三度五维”立体观分析方法,并提出“交通险情”、“险情避让”以及“肇事原因”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须严谨地探索及考证险情的多元性与避让的多变性,才能确定真正肇事因素并符合司法审判之法理精神“信赖原则”与“善尽原则”。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险情与避让 肇事因素 责任认定 道路通行原则 信赖原则
  • 简介:本文阐述了车载诊断系统(OBD)技术发展的过程,分析了OBD在车裁智能服务领域的应用技术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车辆的OBD数据,验证了将OBD数据应用于事故重建、速度重建中的可行性。OBD为道路交通事故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在未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车载诊断系统 道路交通事故 事故重建 车速重建
  • 简介:《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的一般要求、设备、内容和方法。该标准于1992年第一次发布,于2005年进行第一次修订,2014年进行第二次修订,并于2015年4月1日发布并实施。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痕迹物证 标准 勘验 解读 修订
  • 简介:我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向机动化方向发展的国家。首都北京是中国大陆首个步入汽车化社会的城市。截至2005年底,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58.3万辆,同时,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也达到了1.07亿辆,驾驶人1.16亿人,分别是20年前的13倍和11倍。在这个欣欣向荣景象的背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也由1986年的29万起飚升到2002年的77万起。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预防 驾驶人 心理分析 机动车保有量 中国大陆
  • 简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 标签: 机动车交通 保险公司 事故责任 解读 道路交通事故 人身伤亡
  • 简介:第十六条交通警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在固定现场证据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拒不撤离现场的,予以强制撤离;对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交通警察应当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事故处理程序 对照表 交通警察 移动车辆 程序处理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2015-2017年面包车、小型轿车、小型普通客车三种车型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对比三种车型的万车死亡率、事故率及事故致死率,重点对重庆市面包车驾驶人特征、肇事车辆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道路特征对事故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面包车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事故特征 面包车 不同车型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