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1月期间来本院进行诊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方式划分成为两组,即A组和B组,各有4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米司酮治疗,但剂量不同,A组剂量为12.5mg,B组剂量为25.0mg,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孕酮、血清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子宫肌瘤体积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孕酮、血清促卵泡速、雌二醇以及促黄体生成素对比均无显著差异,即P>0.05;和A组比较,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组间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使用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小剂量和大剂量所获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是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小剂量明显要低,故在临床实践时尽量以小剂量药物治疗。

  • 标签: 子宫肌瘤 剂量 米非司酮
  • 简介:一、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病因学探讨NAFLD是脂肪组织和(或)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在肝脏的表现形式,并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MS)的组成成分之一,亦有证据显示,NAFLD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NAFLD的发展趋势仍未明了,其通常进展较为缓慢,也可迅速发展为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肝坏死。从临床角度来看,NAFLD的主要危害在于其继发的糖脂代谢异常及肝功能损害,因此,如何早期诊断NAFLD、采取什么措施逆转代谢异常是临床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 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NAFLD 糖脂代谢异常 LIVE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方法根据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的30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使用厄洛替尼治疗,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对其毒副反应以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有10例疾病进展病例,13例病情稳定病例,6例部分缓解病例,1例完全缓解病例,有7例治疗有效,占23.33%。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之后有皮疹、皮肤瘙痒、腹泻、恶心等毒副反应,均不严重,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后,均得到了缓解。结论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可能会出现较轻的毒副作用,但是针对性处理后可以缓解,均不严重,临床中还是能够进行推广使用的。

  • 标签: 厄洛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8例,随机分成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米司酮进行治疗,高剂量组应用25mg/d,低剂量组应用12.5mg/d。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结果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高剂量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SH、LH、E2以及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低剂量组上述激素水平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司酮12.5mg/d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

  • 标签: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治疗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的心电图观察。方法从本院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治疗后的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对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进行治疗后,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明显提升。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紫杉醇对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患者心脏产生的影响较小,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紫杉醇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心电图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恩度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抽选46例,按照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有患者22例,采取恩度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有患者24例,仅采用化疗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0.9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20.83%,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患者采取恩度联合化疗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病情发展,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恩度治疗 化疗治疗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使用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至2017年间收治的6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62例患者均给予口服米司酮治疗,疗程为3个月,3个月之后采用B超检查子宫肌瘤的体积,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孕激素变化、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值的变化。结果3个月的治疗完成后,对比治疗前的检查结果发现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均明显减小,患者血红蛋白值增加,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肝、肾功能正常,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子宫肌瘤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结论米司酮作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减小子宫肌瘤的体积,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在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时可作为首选药物。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如今,人们生活的环境正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着改变,尤其是空气环境的改变更为明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空气环境质量下降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患上肺病,肺癌患者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这种现象不仅给医疗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压力,更揭示着人们要加强对空气环境的保护。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的一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很多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已经处于中晚期状态,单用手术的方法是不能起到效果的。因此,相关医疗团队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加强了对这种病症的研究力度。本文就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及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标记物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论述,仅供参考。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靶向治疗 分子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耐药肺结核并发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治展开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收入的50例耐药肺结核并发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根据是否进行免疫支持治疗分为未接受免疫支持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免疫支持治疗的观察组各2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耐药肺结核并发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影像学以支气管扩张92%、累及>3个肺野88%、空洞64%为主;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药肺结核患者如存在支气管扩张、累及>3个肺野、空洞、毁损肺等影像特征应高度怀疑并发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予以免疫支持治疗则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耐药肺结核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免疫支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像学改变,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60例桡骨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术后4周时,手术组的Jakim评分结果高于手术组患者(P<0.05)。治疗后2~24周,手术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显著大于手术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手术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解剖复位,但对于老年患者,手法复位达到的功能恢复效果与手术治疗相似。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对于肿瘤的生长、侵袭等行为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有别于正常组织细胞所处的微环境。而目前关于胃癌的微环境研究较为清楚的有缺氧、酸中毒、间质高压以及一些蛋白酶的表达,这些微环境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长链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缺少开放读码框(OpenReadingFrame,ORF)编码的RNA分子。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长链编码RNA对于胃癌的生长、发展、侵袭、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长链编码RNA与胃癌微环境之间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即对长链编码RNA对胃癌微环境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胃癌 微环境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9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单一米司酮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米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子宫肌瘤干预效果;子宫肌瘤消失时间、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血清激素;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肌瘤消失时间、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血清激素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血清激素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恢复子宫正常大小,消除肌瘤和改善激素水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桂枝茯苓胶囊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式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1例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阴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4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而两组术后肠管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切除术优于腹式切除术。结论新式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TV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术后切口痛、无腹部瘢痕、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诸多优点。

  • 标签: 非脱垂子宫 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班冠脉内注射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班冠脉内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班冠脉内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析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瓣膜性房颤效果。方法选取65例瓣膜性房颤患者,均是本医院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实验组和参考组,分别为33例和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抗凝治疗,而实验组基于此添加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参考组采用华法林和常规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抗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抗凝功能差不多(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抗凝功能指标均明显比参考组更优,且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分别为9.09%和31.2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瓣膜性房颤患者实行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存在显著的效果,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率和抗凝功能,减小患者脑栓塞以及脑卒中等概率,还能够减小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瓣膜性房颤治疗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阿司匹林 非瓣膜性房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肪肝患者与脂肪肝患者血常规数据的差异性。方法选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目标,选同期我院收治的2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比较组观察目标,分别测量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测定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比较组,血小板测定指标数值低于比较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与脂肪肝患者在血常规指标检验数值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证实血常规对检验患者脂肪肝情况有明显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脂肪肝 非脂肪肝 血常规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外孕采用米司酮二联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89例宫外孕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是否采用米司酮二联保守治疗作为分组的依据,对照组43例,占48.31%,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46例,占51.69%,采用米司酮二联保守治疗;以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血β-HG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二次用药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均大于对照组,血β-HG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二次用药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未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米司酮二联保守治疗可作为宫外孕的理想治疗方案之一,较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可协同提高疗效、促进病情转归和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不额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 标签: 宫外孕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与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结核组,另收集同期收治的58例NTM患者的资料,为肺病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肺病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大于结核组(P<0.05),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咳嗽、咳痰的发生率高于结核组(P<0.05);肺病组的空洞发生率高于结核组(P<0.05),干酪样坏死、钙化灶、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结核组(P<0.05);肺病组对1种或1种以上药物耐药性和耐多药的发生率均高于结核组(P<0.05)。结论NTM与肺结核在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与肺结核均有一定的差异,在临床的诊断过程中应仔细辨别,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肺结核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哺乳期乳腺炎采取乳腺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均接受乳腺超声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诊断明确诊断,回顾性分析她们的资料,将乳腺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超声诊断符合63例、误诊7例,符合率为90.00%,乳腺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流信号表现来看,25例为Ⅰ级、29例为Ⅱ级、16例为Ⅲ级。结论哺乳期乳腺炎利用乳腺超声诊断可取得不错的诊断效果,检查速度快,创伤小,可重复检查,加上有不错的影像学与血流信号资料,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值得借鉴。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超声 诊断 血流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异位妊娠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米司酮与甲氨蝶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80例异位妊娠患者均于2016年06月份-2017年06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40例单纯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40例则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宫内妊娠率高达65.00%,相较于参照组的45.00%,数值明显要比参照组大,组间对比发现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米司酮与甲氨蝶呤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宫内妊娠,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异位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