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零缺陷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微泵用药安全中的作用,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对234例重症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在微泵使用中推行“领缺陷”管理的方法,通过收集问题、利用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微泵用药的工作流程,监督操作规范的实施,评价效果、巩固结果等。结果将“零缺陷”管理应用于微量泵用药安全管理后,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零缺陷管理模式提高了微量泵用药的安全,使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质量得到了持续性升高,同时提高了病人的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领缺陷 微泵用药 安全护理 瓣膜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护理服务缺陷改进对提高疗养护理服务质量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发生的疗养护理服务缺陷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提出发生护理服务缺陷相关问题,召开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结果疗养护理服务缺陷发生主要原因是落实规章制度不到位、护理人员年轻缺乏沟通艺术、健康评估不全面准确、健康教育落实不全面、设施设备问题、疗养员要求过高等于服务缺陷发生有关。结论开展持续护理服务缺陷改进后护理管理工作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疗护之间的关系,有利提高疗养服务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服务缺陷 疗养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其致病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源性的。治疗的方法和研究也是近年的热点之一,从单一的药物治疗已发展到多手段、多模式的干预。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及治疗干预等诸方面的研究动态,对其病因及治疗进行综述,为今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研究和治疗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病因学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诊断应用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0例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间前来诊断的孕妇,分析胎儿畸形发生率以及诊断误诊率。结果经超声诊断的误诊率为9.9%;在17~25孕周以及25~28周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孕周,P<0.05;结论超声诊断于孕妇中期能够尽早发现胎儿畸形,明确畸形类型,将出生缺陷率极大地降低。

  • 标签: 超声诊断 出生缺陷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我市于2005年7月启动了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以下简称“干预工程”)政府实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促进、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群众自觉参与”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以“预防为手段、宣教为载体、网络为平台、筛查为基础、诊断为依据”的一体化综合干预体系,使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4年9.33‰降至2010年6.62‰,总体下降29.02%。

  • 标签: 出生缺陷 母婴健康 实事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市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睡眠状况,为制定改善ADHD儿童的睡眠状况、提高ADHD儿童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9628名学生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同时调查儿童睡眠状况。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采用卡方检验分析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睡眠情况的差异。结果经DSM-IV确诊的ADHD儿童有468例,患病率为4.86%。在所有调查儿童中,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尿床899人(9.33%),说梦话3500人(36.35%),睡行707人(7.34%),打鼾2758人(28.64%),噩梦惊醒2566人(26.65%)。468名ADHD儿童中,64.32%儿童存在睡眠障碍;ADHD与睡眠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3.13%。ADHD儿童睡眠状况不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儿童,两组儿童睡眠状况分布的差异显著(χ2=35.451,P<0.001);ADHD儿童夜间上床需要超过30分钟才可以入睡的比例远高于非ADHD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54,P<0.001)。结论ADHD儿童存在入睡困难及睡眠质量降低等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需要及早进行治疗干预,降低因疾病给儿童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小学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睡眠障碍 共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市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饮食状况,为制定改善ADHD儿童饮食行为、提高ADHD儿童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9628名学生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同时调查儿童饮食状况。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分析比较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饮食行为的差异。结果确诊ADHD儿童468例,患病率为4.86%。ADHD儿童的厌食行为率与挑食行为率均高于非ADHD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DHD儿童与非ADHD儿童在吃饭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4,P=0.005),吃饭时间大于45分钟的ADHD儿童多于非ADHD儿童,吃饭时间在25~45分钟内的ADHD儿童也多于非ADHD儿童。结论ADHD儿童存在厌食、挑食等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可期望通过改善进食习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 标签: 小学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饮食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前优生指标筛选对避免新生儿出现出生缺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在符合我国生育政策且计划生育的已婚育龄女性1512例。1512例受试者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和对照组A、实验组B,实验组A生育期前均进行孕前优生筛查,对究对象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组B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让其了解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了解备孕和怀孕期间的一些心理和生理变化,预防降低新生儿缺陷的措施。然后对比实验组A和对照组,实验组B和对照组,观察三组的新生儿缺陷率。结果参照组504对夫妻,出生胎儿521例,缺陷率为4.8%,实验组A504对夫妻,出生胎儿510例,缺陷率为0.4%,实验组B504对夫妻,出生胎儿512例,缺陷率为0.4%,参照组504对夫妻,出生胎儿521例,缺陷率为2.3,分别实验组A和参照组新生儿缺陷率,实验组B和参照组新生儿缺陷率,两两组差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适龄女性孕前优生筛查可通过对相关风险因素干预、评估来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本次研究进一步证实,进行孕前优生筛查提前并提前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讲,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缺陷率,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

  • 标签: 孕前优生指标筛查 新生儿缺陷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对住院患者实施医疗行为干预存在的护理缺陷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制定良好的护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例实施医疗行为干预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存在的护理缺陷均与在实施护理措施过程中操作不当、护理流程做法不到位、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有关。结论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加强专科护理技术的操作、有计划的考核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和沟通技巧的教育,是降低护理缺陷和完善护理服务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医疗行为 干预 护理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缺陷临床预防工作中对孕前优生指标展开专业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1350对(共2700例)于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间进入本医院的已婚夫妻,根据孕前是否展开优生指标筛查工作为差异分组未展开优生指标筛查工作的670对夫妻(共1340例)作甲组,而孕前展开优生指标专业筛查工作的680对夫妻(共1360例)作乙组,统计两组新生儿缺陷问题发生状况,予以比较。结果1350对夫妻的新生儿均为单胎,其中甲组670例新生儿中,有32例(4.78%)发生缺陷,而乙组680例新生儿中,仅2例(0.29%)发生缺陷,(P<0.05)。结论对适龄夫妻展开孕前优生指标筛查工作,可实现对新生儿缺陷的有效规避,推荐选用。

  • 标签: 已婚夫妻 新生儿缺陷 预防工作 优生指标 专业筛查
  • 简介:摘要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如何建立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提高院前急救率,是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查询120值班记录并结合质性访谈的方法,了解海北藏族自治州院前急救现状,发现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中的一些缺陷,从而提出一系列的对应措施。

  • 标签: 急救体系 建设缺陷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职称护士发生的护理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想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护士、护师、主管护师按三个层次,分别统计缺陷发生例数及发生率,进行对比,经X2检验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主管护师、护师与护士比较有时显差异。结论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措施是加强对低年资(1—5年内)护士进行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专科知识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防范护理差错缺陷的发生。

  • 标签: 职称 护理缺陷 分析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与神经外科护理缺陷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02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急诊治疗,对照组护士给予只由责任护士负责护理干预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专科护理小组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缺陷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9.8%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相比,观察组0.0%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护患沟通的满意度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护理小组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 专科护理小组 护理缺陷 护理满意度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感染科床旁交接652例中共有379例缺陷例数(该阶段为未实施品管圈活动阶段),同时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感染科床旁交接631例中共有159例缺陷例数(该阶段为未实施品管圈活动阶段);对比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的影响。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交接班缺陷率得到显著的降低,活动实施前缺陷率为58.55%,实施后缺陷率为25.19%,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具有降低的作用,从而提高护理治疗,确保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SBAR沟通模式 床旁交接班 缺陷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康复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8周后SDSS评分、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DSS评分、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减轻社交回避以及苦恼,有利于促进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

  • 标签: 社会功能缺陷 精神分裂症 针对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在学龄期间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通过沙盘治疗以后,分析该治疗患儿母子依恋关系及ADHD症状的疗效,并对其治疗效果的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6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所接受的在学龄期间患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中随机挑选12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沙盘治疗组(B组)。其中,对常规治疗组的60例患儿进行常规性的治疗,对沙盘治疗组的60例患儿进行沙盘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患儿母子依恋关系及ADHD症状的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通过治疗以后,B组患儿的对母子的依恋程度大大降低,ADHD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治疗效果均大于A组(P<0.05)。结论对在学龄期间患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通过沙盘治疗以后,能够是患儿对母子的依恋程度大大降低,使患儿的ADHD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沙盘治疗 学龄期间 母子依恋关系 ADHD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