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PleurapulmonaryBlastoma,PPB)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和影像诊断。方法对1例肺内数枚团状肿块患儿行肺叶切除术,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检查,对此病例进行学习讨论。结果2岁男孩手术见右肺三枚大小不等肿块,免疫组化标记检查确诊为PPB。结论PPB是罕见的肺间质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差,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相结合。

  • 标签: 儿童 PPB 病理表现 CT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对诊断静脉硬化性结肠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017年4月30日期间行CT检查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静脉硬化性结肠炎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2~77岁,对静脉硬化性结肠炎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均有不同范围肠系膜静脉钙化及肠壁肿胀增厚表现。结论CT检查对诊断静脉硬化性结肠炎特异性较高,技术优势明显,能帮助临床作出确定性诊断。

  • 标签: 结肠炎 缺血性 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影像检查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60例最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详细的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然后经过手术治疗并送病理切片,将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的病理诊断进行分析,计算多层螺旋CT与MRI在检查中对宫颈癌的正确诊断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的检出率为75.63%;MRI对宫颈癌的检出率为91.25%,经计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的病理分期吻合率为78.75%;MRI对宫颈癌的病理分期吻合率为93.13%,经计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影像学检查在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中正确率高,且对宫颈癌的病理分期分辨力较高,是进行宫颈癌手术前的最佳检查手段,为宫颈癌手术的开展做了较好的铺垫。

  • 标签: 研究 MRI 检查 宫颈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前心理干预对产妇影像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调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到我院行分娩的186例待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给予产前心理干预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两组产妇的心理情况和胎儿的健康状况。结果干预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干预组B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稳定产妇的各项生理指标,提高影像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产前 心理干预 产妇 影像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R投照技术在临床上的影像学特征。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本院骨科进行股骨头坏死拍摄的244例患者,根据拍照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12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X线照射,观察组采用DR投照技术进行拍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照片的诊断率,并对拍照效果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照片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照片的确诊率;在成像过程中,观察组的照片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的照片质量。结论DR投照技术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成像技术的不足,提高照片的确诊率,能有效帮助医生进行下一步的诊疗工作。

  • 标签: DR投照技术 临床医学 影像学特征 X线照射 照片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放射影像诊断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44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的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2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14例患者为浸润型肺结核,肺部边缘模糊,并呈现出斑片状阴影。9例患者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部两边分布相对均匀的小结节影块。10例患者伴有胸腔积液,肺部两侧呈现均匀密度的阴影,11例患者为原发型肺结核,肺门及纵膈淋巴结增大。结论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实施X线检查,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日后患者的治疗提供宝贵的建议。

  • 标签: 肺结核 艾滋病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经临床确诊为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析其胸部X线及CT表现,并与同期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15例病变发生在单纯肺结核非好发部位,14例累及2个或以上肺段;12例影像学表现为小片状淡薄影,7例伴有弥漫粟粒性结节。而40例单纯肺结核中有29例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下叶的背段,30例仅累及1个肺段;31例影像表现为致密的斑片影,23例伴有纤维增殖灶,19例有1个或多个空洞。两组患者在发生部位及影像表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学在病灶发生部位及影像表现均存在差异,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更为多样性和不典型性,临床医师和影像科医师应对此警惕。

  • 标签: 艾滋病 肺结核 胸部X线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乳腺肿块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先利用二维超声成像显示乳腺肿块的大小、边界、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的有无、形态、分布特点,并用脉冲多普勒测定Vmax、PI、RI等值,将其分为良、恶性两组,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检出率为100%。良、恶性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89.3%。良性肿块多表现为形态规则,纵横比<1,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CDFI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恶性肿块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界不清,边缘毛糙、角状及蟹足状,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微钙化灶,CDFI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良性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分别为(12.7±6.4)cm/s、(0.59±0.07)、(1.1±0.2),恶性组则分别为(27.9±7.1)cm/s、(0.80±0.09)、(1.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影像学报告 数据系统鉴别 乳腺肿块良恶性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CT影像学诊断在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9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和CT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下,漏诊率为17.72%,误诊率为2.53%,诊断符合率为82.28%,CT检查下,漏诊率为3.80,误诊率为0.00%,诊断符合率为96.20%。CT检查的漏诊率及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毛刺征、空泡征等特征的检出率上对比,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影像进行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诊断价值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X线 CT影像 周围型小肺癌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征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资料整合,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14例(23.33%),女性患者46例(76.67%),性别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5例单侧肺内患者,左侧31例(68.89%),右侧14例(31.11%),两则发病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CT影像结果提示磨玻璃密度阴影者共计58例(96.67%)。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CT影像具有明显的特点,在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成人 肺炎支原体肺炎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检查在胆囊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胆囊癌患者经CT扫描检查显示,浸润型13例、肿块型16例、结节型3例。结论采用CT检查对胆囊癌的大小、边界、密度、形态、周围组织及周围器官侵犯情况都能清晰显示,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胆囊癌 CT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口腔固定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经放射直视影像投照并图像分析,测量术前牙根长度、牙冠、根管直径等相关指标,从而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计修复方案,以及器械和材料的选择。结果78例患者96颗活髓牙中有12例需要术前实施根管治疗,1例在术中发生了直径<0.5mm穿髓点,及时给予dycal垫底后仍可保留活髓。根据影像分析结果拟定需桩核冠修复的为37例,修复过程中无一例发生根管侧穿,随访观察90天后,无一例发生根折。结论放射直视影像具有成像快、图像清晰、减少辐射、分辨率高、易贮存等特点。能快速、直观的给出牙体检查结果,为临床口腔修复医师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利于并发症的防治和调整治疗方案,或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和修复疗效。

  • 标签: 口腔固定修复 放射直视影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在医学影像科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医学影像科室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者,2017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医学影像科室的工作质,从而使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显著的提升,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模块化管理 影像科护理 技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联合诊断级CT扫描及MRI对肿瘤骨转移疑难病例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肿瘤骨转移患者行全身骨显像,不典型病例加做诊断级CT扫描,对上述方法仍旧不能诊断的患者行MRI扫描,对上述三种方法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次骨扫描对肿瘤骨转移及其他骨骼病变诊断准确率为66.50%;骨扫描联合CT扫描诊断肿瘤骨转移或其他骨骼病变诊断准确率为79.19%;骨扫描结合MRI扫描诊断准确率89.85%。三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怀疑或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建议行骨扫描;对疑难病例加做诊断级CT扫描,对仍然不能诊断的患者建议加做MRI扫描,实现多种检查方式互补,明确疑难病例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肿瘤骨转移 SPECT-CT CT扫描 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断层超声影像技术(TomographicUltrasoundImaging)诊断胎儿脉络丛囊肿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断层超声影像技术检查发现脉络丛囊肿的胎儿(50例)为研究对象。对胎儿进行二维检查,然后对胎儿颅脑实施三维容积检查从而最终得到容积数据再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断层超声影像对胎儿脉络丛囊肿的诊断情况发现,检测出脉络丛囊肿的50例胎儿中单侧囊肿和双侧囊肿的例数分别是32例和18例。与胎儿颅脑MRI诊断相比较,使用断层超声成像诊断的正确率高达100.00%,并且与MRI诊断的正确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胎儿颅脑实施断层超声影像技术诊断胎儿脉络丛囊肿情况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断层超声影像技术 胎儿 脉络丛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医学影响检查之中的应用效果,为之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际情况。结果通过相关数据可知,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有9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学影响检查之中通过优质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更好的完成相关的检查工作,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而且对患者的实际发展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医学影像检查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辨识与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SPN)与早期肺癌的影像资料,以提升早期肺癌检出率。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76例SP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76例患者中,肺癌56例,肺结核12例,炎性结节5例,错构瘤3例;肺上叶前段、右中叶为肺癌多发部位,CT表征主要是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结论对SPN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并明确SPN与早期肺癌征象,能够进一步提升两者鉴别精确性,SPN患者应主动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疾病发现与治疗及时性。

  • 标签: 肺内孤立性结节 早期肺癌 影像学检查 诊断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大面积脑梗死CT诊断结果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诊治的9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CT诊断结果及其影像学特征,为疾病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结果90例患者中,20例诊断为颞叶梗死,17例诊断为额叶梗死,14例诊断为枕叶梗死,11例诊断为顶叶梗死,16例诊断为基底节区梗死,8例诊断为小脑半球梗死,4例诊断为脑侧室梗死。患者均发现血肿和高密度影,梗死性质和部位不同CT影像学各异。结论CT在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图像特征较为明显,可准确判断梗死病变部位,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CT扫描 影像学 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