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有创机械通气技术在严重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治疗中广泛应用,人工气道管理技术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显示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气道管理技术方法可减少机械通气过程中一些并发症如相关性肺炎等。结合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技术体会,本文主要对人工气道管理技术方法总结分析。

  • 标签: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仿生踝关节假肢装置,其主要包括稳定装置,屈伸实现功能装置,辅助设备。其中所述的稳定装置,以模仿人体踝关节韧带,同时确保在矢状平面可以在其它平面也行使适量参加其平滑运动;屈伸实现功能装置能够实现设备的功能是通过旋转马达螺杆实现;辅助装置主要的两个杆端轴承之间的固定距离,同时提供电机支承台,并保证了整体设计美观性和合理性。

  • 标签: 踝关节 生物力学 机械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湿化方法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ICU住院的60例患者为对象,患者均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数字随机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改良法与传统法进行湿化,对比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湿化满意率、湿化后痰液中重度粘稠度及患者气道湿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在传统湿化器湿化基础上采用微量泵法进行微量泵湿化,可达到理想的呼吸机湿化的效果,减少气道湿化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痰液及时吸出和自主呼吸的恢复,促使患者尽早恢复。

  • 标签: 机械通气 湿化方法 并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机械辅助排痰在小儿肺炎的辅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儿科患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中抽取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叩击患儿背部辅助排痰的方法,实验组实施机械辅助排痰的方法。结果实验组患儿肺部相关体征消失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感受舒适程度和接受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使用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痰液排出,缩短病程,利于病情恢复,提高患儿的接受程度,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机械辅助排痰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机械振动排痰 人工叩击排痰 治疗护理效果?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方法33例新生儿出现气胸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HFOV治疗12h后通气氧合情况明显好转,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MAP明显下降,Fi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OV对治疗新生儿气胸并呼吸衰竭十分有效,且安全性好,已更加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新生儿 高频振荡通气 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敷料在减少皮肤机械损伤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老年病一科住院且安置深静脉管的病员共67例,按病员入院先后顺序排单双号,双号为对照组,单号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液体敷料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人发生皮肤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敷料能减少皮肤机械损伤的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病员皮肤发红和疼痛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液体敷料 护理 皮肤机械损伤
  • 简介:摘要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为挽救患者生命,维持有效通气,常常需要紧急行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做好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使气道内分泌物及时有效排出,有利于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72例老年患者均经过经口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并对患者气道实施急性综合气道管理。结果41例5d~25d后恢复自主呼吸,成功拔除气管插管,3例拔管后因呼衰加重而再次行气管插管,此后成功拔管,2例拔管后因痰液较多而行气管切开,26例死亡(其中23例死于原发病,3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规范、严格、细致的气道管理,是提高机械通气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气道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由颅内大血管出现急性闭塞引起,且具有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残疾率高等特点,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加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在患者出现不可逆神经损伤之前,应快速对于血管再通,促进其血流的恢复,对患者缺血半暗带组织挽救,以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需机械通气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共1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纳入标准入选的患者129例,分为机械通气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SCHE),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气分析,血乳酸(Lac)测定,CRP,心电图QTc值,进行APACHEⅡ评分(APACHEⅡS),NRS2002评分等,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机械通气组平均年龄(52.72±19.73),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19.3±10.8)、APACHEⅡs(17.4±5.8)高,入院时NRS2002评分≥3患者比率高(42.3%),代谢性酸中毒(60.3%)及高乳酸血症(37.9%)发生率高。结论年龄、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APACEⅡs,入院时酸中毒,高乳酸血症及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可作为预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 APACHⅡ评分 NRS20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6年3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5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4.6±1.3)d,机械通气时间为(2.7±0.6)d,镇静镇痛药物使用剂量(517.3±128.2)mg,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镇静镇痛药物使用剂量。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临床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采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对其机械通气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ARDS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联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7天,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13±0.54)天短于对照组(6.88±0.85)天,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氧合指数(283.65±18.56)高于对照组(265.65±18.1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上予以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 ARDS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体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给予体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RR、HR、MAP没有发生明显变化,SPO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科学的体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体位护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20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临床救治。方法在20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治疗。结果20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病情均有不用程度的改善,无一例发生纵隔气肿,17例成功脱离机械通气,3例改善出院。结论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在治疗急性重症哮喘患者时使用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其呼吸困难提高PaO2,降低Pa-CO2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机械通气 血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不同时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的生存率、1周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变化,探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即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对照组即非早期肠内营养组(非EEN组)。实验组24小时内评估患者条件,及时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在机械通气24小时内行静脉营养,24小时后再评估条件,行肠内营养。对比两组30天死亡率、1周内撤机成功率、VAP、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在VAP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减少患者胃肠道并发症以及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综述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机械治疗进展、肺复张护理进展、监测及护理进展等并说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机械通气治疗进展及PEEP治疗的重要性,肺复张护理进展,监测及护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并对护理要点进行阐述。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造成的常见并发症的类型与发病率,并研究其临床特点。方法现将我院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78例患儿的并发症进行临床特点分析,从而总结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临床特点。结果178例患儿中有82例出现了并发症,足月儿组与早产儿组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1500g组与>1500g组同期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机械通气时应选择适当的潮气量及吸气峰压,通过强化对呼吸道的管理,并根据肺的顺应性对呼吸机参数适时调低,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标签: 新生儿 机械通气 并发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治疗每日唤醒的护理。方法ICU机械通气患者48例选用咪达唑仑或丙泊酚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镇静治疗,期间,实施每日唤醒计划,重点做好唤醒期间的病人病情观察、安全护理、机械通气护理、心理护理等,防止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结果48例患者均达到了镇静目标(Ramsay评分为3-4分),每日镇静唤醒期间未发生严重护理意外事件。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治疗后,做好每日唤醒护理,对防止护理意外和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静 唤醒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