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硒元素做为黄芪质量标准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测定并分析探讨不同产地、不同等级黄芪野生、栽培、条、切片中的硒含量与黄芪等级划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进行含量测定,并统计分析其硒元素含量的差异性。结果黄芪中硒的含量为73~618ug/kg。表明不同产地、不同等级黄芪野生、栽培、条、切片中的硒含量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也由于加工方式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硒含量差异较大;黄芪条中硒含量最高,黄芪切片中硒元素明显降低。甘肃黄芪条与内蒙黄芪条中硒元素含量比浑源黄芪低。结论建议黄芪质量标准中增加硒元素的含量测定从而达到对黄芪质量更为客观的评价。

  • 标签: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黄芪野生 栽培 黄芪条 切片 含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机械通气的方法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2017年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9例小儿重症哮喘症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治疗方法,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PH值、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各方面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治疗过后仅出现一例无效患者,出现并发症,治疗的成功率为97.44%。且经过治疗患者的动脉PH值、氧分压等有显著的上升,二氧化碳分压等有显著的下降。结论使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小儿重症哮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传统排痰与辅助机械排痰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住的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抗炎、翻身、雾化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叩击排痰法进行排痰,观察组治疗同对照组,采用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观察两组患者的排痰量,对比两组患者排痰前后SaO2、PaO2、呼吸频率变化,对比护士的疲劳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排痰量明显较对照组增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O2、PaO2、呼吸频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SaO2、PaO2、呼吸频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且对照组护士的疲乏度明显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辅助机械排痰具有振动频率高,力度均匀等优点,排痰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叩击排痰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SaO2、PaO2,与呼吸频率,而且不需要人工持续操作,降低了护士的疲乏度,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传统排痰 辅助机械排痰 危重患者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湿化方法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ICU住院的60例患者为对象,患者均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数字随机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改良法与传统法进行湿化,对比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湿化满意率、湿化后痰液中重度粘稠度及患者气道湿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在传统湿化器湿化基础上采用微量泵法进行微量泵湿化,可达到理想的呼吸机湿化的效果,减少气道湿化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痰液及时吸出和自主呼吸的恢复,促使患者尽早恢复。

  • 标签: 机械通气 湿化方法 并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6年3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5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4.6±1.3)d,机械通气时间为(2.7±0.6)d,镇静镇痛药物使用剂量(517.3±128.2)mg,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镇静镇痛药物使用剂量。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临床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采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对其机械通气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ARDS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联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7天,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13±0.54)天短于对照组(6.88±0.85)天,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氧合指数(283.65±18.56)高于对照组(265.65±18.1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上予以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 ARDS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不同时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的生存率、1周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变化,探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即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对照组即非早期肠内营养组(非EEN组)。实验组24小时内评估患者条件,及时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在机械通气24小时内行静脉营养,24小时后再评估条件,行肠内营养。对比两组30天死亡率、1周内撤机成功率、VAP、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在VAP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减少患者胃肠道并发症以及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维持镇静深度为镇静-躁动评分(SAS)~4分或Ramsay评分2~3分,记录SAS评分、Ramsay评分和BIS数值,机械通气时间>6h,分析BIS与SAS、Rams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镇静过程中,SAS1~5级评分与BIS值呈正相关,镇静程度SAS1~5级时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Ramsay评分1~6级与BIS值呈负相关,镇静程度Ramsay评分2~3分时与BIS值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Ramsay评分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BIS监测结果可有效评价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IS监测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ICU重症患械通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胸外科ICU重症患者96例,随机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3%低于对照组52.9%。结论机械通气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护理水平。

  • 标签: 机械通气 心胸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3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为(5.24±1.26)d、对照组为(9.96±1.78)d(P<0.05);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观察组为(9.21±1.35)d、对照组为(16.77±2.86)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对照组为19.61%(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中,给予综合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护理措施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2例ICU机械通气实施机械通气患者。常规组单纯对患者实施镇静治疗。研究组对患者实施镇静治疗过程中增加安全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率2.17%低于常规组的19.57%(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率为95.65%比常规组的95.65%高(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过程中开展安全护理,可有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利于机体康复,获得家属和患者的认可与满意。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安全护理措施 镇静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实施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收治的病例中,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出病例数100例进行研究,将这100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50例)。对照组肺炎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和常规排痰,观察组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对比两组肺炎患儿血气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肺炎患儿实施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8.00%,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显示P<0.05。而且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观察组小儿肺炎患儿的血气指标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数据差异性十分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应用机械辅助排痰治疗,有助于提高患儿治疗效果,能够促使患儿尽早康复并改善血气指数,对患儿身体伤害性较小,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病情,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 标签: 小儿肺炎 机械辅助排痰 治疗效果 血昂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2015年6月—2017年9月来我科治疗机械通气3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这组患者进行呼吸机综合护,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短期内症状消失,并发症得到控制,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在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神经内科 呼吸机辅助呼吸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应用在呼吸重症病人中的效果。方法用电脑随机编码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呼吸重症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常规治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最大通气量(47.45±0.31L)、潮气量(695.52±91.34ml)、肺活量(1.88±0.24L)以及动脉氧分压(78.52±3.32mmHg)都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3.35±4.56mmHg)较对照组更低(P值<0.05)。结论呼吸重症治疗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法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肺功能与呼吸状况。

  • 标签: 呼吸重症 无创机械通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ARDS患者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8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通气治疗方法为先有创机械通气后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通气治疗方法为始终有创通气机械通气治疗。比较观察两组在接受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数变化、心率、呼吸频率、总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的心功能指数与血气分析指数均有较大改善,且两组数据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总通气时间为(8±3.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总通气时间为(14±4)d(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2.5)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4.5)d(P<0.05);研究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例数为2例,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例数为8例(P<0.01)。结论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2016年7月—2017年1月我院血管外科为15例(病程≤14天)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介入下施行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15例均手术成功,未发生严重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AngioJet机械吸栓清除术,应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成功率高,创伤较小,优质的综合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在镇静状态下的人工气道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机械通气病人镇静状态下的人工气道护理病人进行对照实验研究,比较二者的护理后疗效。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入重症护理病房时间和VAP产生率为显著比对照组好。结论对机械通气病人在镇静状态下的人工气道后进行全面护理防治,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为以后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借鉴。

  • 标签: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预后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是否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早期指标。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患者是否行机械通气治疗将其分成对照组(非机械通气治疗)和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2个组别,给予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血气分析。观察患者的服毒量、血白细胞水平、生化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毒量、血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CO2、PO2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血pH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CK-MB、血ALT、血BUN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中,应根据服毒量、血白细胞水平、PCO2、PO2以及血CK-MB等指标,判断是否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纠正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呼吸衰竭。

  • 标签: 重症有机磷中毒 机械通气治疗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104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5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实验方法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69%、PaO2、PaCO2、FEV1值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15%、PaO2、PaCO2、FEV1值明显提高并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COPD呼吸衰竭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恢复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今后可广泛应用。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COPD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主要研究两种不同吻合方式下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及合作医院2012年9月—2017年7月112例食管癌患者,对其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通过QLQ-C30手册转换为0-00,通过评分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手工吻合患者术后情绪功能评分、经济困难评分等均优于机械吻合患者;手工吻合组患者返流情况可能较轻。

  • 标签: 手工吻合 机械吻合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