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氧乙烷灭菌器及处理的物品灭菌质量。方法采用生物监测方法,观察了解环氧乙烷灭菌的效果。结果共监测样本365份,合格361份,合格率为98.90%。结论环氧乙烷灭菌设备存在灭菌失效的可能性,加强生物监测可确保灭菌质量。

  • 标签: 环氧乙烷 灭菌物品 监测
  • 简介:摘要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灭菌剂,由于环氧乙烷灭菌具有穿透力强,杀菌力强,灭菌谱广,且对物品损害轻微而成为医院低温灭菌之首选。在使用过程中,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自我防护,认真监测,确保环氧乙烷灭菌的物品绝对安全。

  • 标签: 环氧乙烷 灭菌 应用
  • 简介:环氧乙烷(CH2CH2O,Ethleneoxide)残留量主要指环氧乙烷灭菌后在物品和包装材料内的环氧乙烷以及它的两个副产品氯乙醇乙烷和乙二醇乙烷,消毒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测定,国家标准方法用三氯甲烷或丙酮为溶媒萃取,直接进样.此法虽可行,但溶剂都对操作人员健康有损害,为改善操作条件,笔者用气液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环氧乙烷残留量,此法是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方法.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环氧乙烷 残留量 实验步骤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气相色谱测定医疗器械中环氧乙烷残留的不确定度。方法使用HP-5色谱柱,规格30m×250μm×0.25μm;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柱温设定120℃,持续8min,顶空瓶温度设定60℃,持续20min;进样量为1mL,进样口温度设定200℃,检测器温度设定250℃;H240ml/min;Air400ml/min;makeup(N2)25ml/min。结果5.192~51.92μg的范围内,环氧乙烷呈线性关系,检测限1μg。环氧乙烷在注射器中的回收率104.2%,在输液器中的回收率为82.03%。结论用气相色谱检测医疗器械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是可行的,尤其适用于检测环氧乙烷在注射器、输液器中的残留量。

  • 标签: 气相色谱 医疗器械 环氧乙烷 残留量
  • 简介:目的了解环氧乙烷灭菌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氧乙烷水平和分布,确定职业病防治关键控制点。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环氧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对某医院环氧乙烷灭菌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灭菌过程中空气中环氧乙烷浓度为0.01mg/m^3;灭菌完成后打开炉门至处理灭菌包完毕过程中空气中环氧乙烷浓度为0.82mg/m^3,灭菌房内空气中环氧乙烷残留量达2.56mg/m^3;灭菌后抽风0.5h后,灭菌包内环氧乙烷残留量达142.59mg/m^3;灭菌后抽风2h后,检测灭菌包内环氧乙烷残留量为45.58mg/m^3。结论护士处理灭菌包时接触环氧乙烷浓度超标,关键控制点为取件、灭菌包处理操作及设备事故状态。

  • 标签: 环氧乙烷 灭菌器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1,2-二氯乙烷中毒处罚案例,为卫生监管、处罚及诉讼工作提供经验及依据。方法采用某工艺品厂包皮粘合岗位1,2-二氯乙烷中毒材料及现场调查,临床及职业病诊断材料分析,结合工作场所空气及原料检测、调查取证和行政诉讼材料等的分析方法。结果某工艺品厂组合车间的包皮粘合岗位二操作人员因接触二氯乙烷,岗位缺少职业病防护措施,使用的胶粘剂中含有较高浓度1,2-二氯乙烷,发生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并经确证对因某工艺品厂及A胶粘剂厂存在的违法事实,监管部门分别进行处罚。两企业均提出行政诉讼,当地法院判决某工艺品厂案为行政监管部门胜诉,A胶粘剂厂案则行政监管部门败诉。结论通过对两起案件的不同结果的相关分析表明,导致1、2-二氯乙烷中毒的违法事实是清楚的,处罚是必要的,但处罚程序必须规范,否则会导致败诉情况。

  • 标签: 职业性 二氯乙烷中毒 处罚 结果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