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正>8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它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成为80年来一个没有穷尽的研究课题。1991年10月15—19日,中国史学会和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在武汉联合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日本、韩国、

  • 标签: 辛亥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研究 国际学术讨论会 辛亥革命时期 近代中国 中国近代史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即已认识到利用会党是一个失误,因而才转而依靠新军。会党是当时社会成员异化的结果,广大农民对会党的诡异行为普遍持恐惧、戒备、鄙夷心理;会党的种种不法行为只能使之成为革命党人动员农民的障碍,而不是什么纽带。革命党人对会党纯粹是“利用”,根本没有想到要去改造会党,进而结成政治同盟。会党能否充当革命党联系农民的纽带,完全是后来的学者提出的理论问题,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从未将发动农民问题提上议事日程。革命党人利用会党起义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其激励民众的作用远远弥补不了给革命事业造成的损失。各省独立后,会党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民国初年,一些会党由对革命党不满发展到反对民主共和,图谋颠覆新生革命政权,很快蜕变为反动势力。

  • 标签: 利用 会党 辛亥革命 误区
  • 简介:谈起辛亥革命,人们就会想起同盟会。不过,近年来,史学家除了继续关注和研究同盟会这一政治团体外,对南社这一文学团体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南社是1909年成立于苏州的一个文学革命团体,该团体以上海为活动中心,范围遍及全国。辛亥革命前后,南社与同盟会互为犄角。

  • 标签: 辛亥革命前 南社 文学团体 同盟会 政治团体 革命团体
  • 简介: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我也是九十来岁的人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二千年的封建统治,这是值得我们大家庆幸,值得纪念的。可惜辛亥革命不够彻底,没能使人民真正摆脱苦难。历史告诉我们,能解救人民于苦难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忘旧时苦,方知今日甜,在此我也谈谈个人的一些体验。

  • 标签: 辛亥革命 纪念 封建统治 救人 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正>辛亥革命的成功,诞生了中华民国。在革命最初的日子里,在江苏省会的苏州,发生了巡抚程德全、立宪党首领张謇向清廷挑战性的上疏,要求皇上“解除亲贵内阁”、“下诏罪己”、“提前宣布宪法”。奏疏实质上已超越了君臣之间的规范,也可当作江苏响应革命率先独立的先声。因此,这份奏疏应视作辛亥革命的重要文献,而它的疏稿真迹还具有文物和艺术上的价值。《秋夜草疏图卷》由草疏执笔者之一杨廷栋(字翼之)(1878—1950年)集成。杨老苏州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法政专门学校,参加第一个留学生团体“励忠会”,与会员雷奋等创办《译书汇编》,鼓吹革命。杨返国后为“预备立宪公会”骨干,成为张謇、程德全的左右手,因而参与草疏。杨老保存奏疏原稿,请大画家吴湖帆画了当年在惟盈旅社

  • 标签: 辛亥革命 法政专门学校 预备立宪 中华民国 留学日本 立宪党
  • 简介: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缔造者、先行者,为实现中国民主、富强奋斗不息,其伟大的历史形象将永载史册。但是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因同盟会内部已经分崩离析,山头林立,大有各自为政之图,其领袖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诸多挑战。孙中山归国后,尽管暂时表面上平息湖北集团和江浙集团的分歧,出任临时大总统,可并未真正调停革命党内部派系之争。结果,在南北和谈的大背景下不得不主动放弃政权,拱手送与袁世凯。

  • 标签: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同盟会
  • 简介:我们在探讨辛亥革命历史时,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在辛亥革命运动的中坚人物、骨干分子中很多是留日学生。这是有道理的。首先他们都是热血青年,出国留学的目的动机本来就不是为了个人的高官厚禄,而是为了救国救民而去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加上孙中山等革命

  • 标签: 辛亥革命 孙中山 留日学生 贡献 发现 人物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满族命运迥异.很多人在满汉冲突中遭到了杀戮,而在成都,却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驻防旗营的问题,这在当时也算是独树一帜的了。

  • 标签: 辛亥革命时期 和平解决 满族 成都 驻防
  • 简介:黄纪星(1876-1935),号怀唐,又号辉堂,祖籍莆田西天尾渭阳村.后移居涵江霞徐街大宫前。他年少时聪颖好学,考取秀才后,面对帝国主义列强肆意侵略并妄图瓜分中国和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实行屈辱卖国政策的严酷现实,极为痛心,开始感觉到中国只有自强才能救亡图存,

  • 标签: 黄纪星 莆田市 辛亥革命 中国 生平 革命运动
  • 简介:<正>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时期那一代仁人志士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在心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与历史责任感,自觉地肩负祖国的安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多少人背井离乡,

  • 标签: 辛亥革命时期 德琨 邓玉麟 蒋翊武 焦达峰 胡瑞霖
  • 简介:1910年(宣统二年)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因其力主君主立宪,遂与张謇相知相识。在清未民初的政治变迁中,彼此最终顺应民主共和的潮流,大力促成江苏独立,并双双参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宋案”发生后,程德全查清案情真相,并公布全国,因而为袁世凯所不容。张謇曾一度调解南北纷争,无果而终。“二次革命”中,程德全因附和革命党人,宣布江苏独立,战后被逐出政坛,从此结束与张謇的交往,晚年在常州天宁寺出家为僧,以青灯黄卷聊度余生。

  • 标签: 程德全 张謇 辛亥革命前后 君主立宪 江苏独立
  • 简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经太平天国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一直到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没有一次不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或干涉中国的战争。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中华民族处于存亡绝续的危急关头,正象孙中山所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 标签: 八国联军 帝国主义侵略 中法战争 辛亥革命 中日战争 太平天国
  • 简介:张云山为陕西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其字凤岗,是长安县太乙宫西新庄人。1877年出生于贫苦农家。自幼父母早逝,留有云议、云彦、云山兄弟三人。云议、云彦因家贫出外谋生,云山由族人五婆老人收养。幼即失学,帮人劳动,喜看旧戏,对戏中关云长、岳飞、包公等清官、名将最为仰慕。云山有胆识,善击剑,一次与乡人到翠华山打猎,途中遇豹,乡人皆退避,独云山持枪上前将豹击毙,其名遂传遍乡里。

  • 标签: 辛亥革命 张云山 生平 清政府 人格精神
  • 简介:对日俄战争的双重历史误读日叫国川:现在有很多人对辛亥革命颇多微词,因为据说清末新政开展得很有声色。那么,清末新政到底取得了多大的成绩?萧功秦:清末新政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庚子之变后,危机四伏的统治者已经痛定思痛,在整整11年里,改革全方位推进,而且反对派很少。

  • 标签: 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 日俄战争 萧功秦 统治者 反对派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闽东著名的教育家张如翰.字少鹰,号慕鲈,福安市甘棠镇大留村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五月十八日出生。张家世代务农,崇尚耕渎持家。张如翰幼年即先后就读于本村的墨庄书斋和邻近南安村的拱鳌斋书院,读书求道,接受传统的儒学教育。同治八年(1869年)由邵宗师取进县学附生。光绪二年(1876年)张如翰27岁,参加丙子科乡试,成为福安县当科四名举人之一。

  • 标签: 辛亥革命时期 教育家 张如翰 中国 福建
  • 简介:八旗制度渊源于满族生产与战斗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后来发展为满族的军政合一制度。顺治元年,满洲八旗兵分为列京营和驻防两类,福州为驻防的城市之一。驻防八旗含有对人口众多的汉族进行监视、震慑的、民族统治的意义。可是,1911年,满清政府这棵早已中空的朽木却被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所轰倒,于是这一维持了300多年的八旗制度也随之崩溃。笔者仅以福州为例,论述辛亥革命后八旗制度的崩溃。

  • 标签: 八旗制度 辛亥革命 满族 清政府 统治 满清
  • 简介:<正>朱氏父子是指我的老外公朱祖圻和外公朱钧,蓝氏兄弟是指在辛亥革命中具有全国影响的领袖人物和元勋,被评为"威名与黄克强、蔡松坡并峙"的蓝天蔚将军及其弟蓝文蔚。蓝文蔚还是我母亲的义父,我父母抱冰堂婚礼的

  • 标签: 冰堂 圻父 朱祖 黄克强 朱钧 蔡松坡
  • 简介: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事功、品德,在晚清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名字翻译被逐渐雅化,其形象被从多维度解读,诸如传贤不传子的尧舜形象,领导人民抵抗外国的民族英雄形象,知错认错的诚实形象。这些解读,对于了解美国历史,改变中国人的异域人物观念,对于反清革命动员,都有重要价值。在民主政治方面,他被人们从形式、制度与思想等不同层面进行释读。中国有尧舜禅让传说,而缺少民主传统,所以对于华盛顿传贤不传子印象深刻,而在制度上、思想上对民主理解不深。华盛顿形象深入中国人心的部分,主要是民主政治的形式。民国初年中国人对帝制敏感,对专制不敏感,是华盛顿形象在中国影响的实际效果。袁世凯在总统名号下而行独裁之事,并没有激起强烈的反抗,但他一旦在形式上也抛弃了民主,便举国哗然,洪宪帝制也应声倒塌。这与华盛顿形象部分深入而不是全部深入人心相一致。

  • 标签: 华盛顿 形象 中国解读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