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序:凡是到武汉寻访回族社区的人,一般都会去起义街清真寺周边看看。作为辛亥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标志地,今天的起义街是一条古老而狭窄的小巷,南北走向,起义街清真寺就矗立于小巷西半部分的最北端。登上清真寺的二楼,可见其背后武汉市唯一的回民小学。站在巷口北望,即是首义路南端的起义门,这是武昌古城九大城门中

  • 标签: 义门 回族社区 清真寺 近代中国 历史性跨越 起义
  • 简介:本文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上世纪初,日本法政大学曾开设清国法政速成科、专门接受清朝急需的法律、行政、政治领域的留学生的情况。这些留学生中,产生了2000多名辛亥先贤。晚清特殊的时代背景造成了特殊的留学现象,赴日留学的法学留学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特殊的留学环境的影响。可以说赴日法学留学生的构成、活动以及后来对中国法制近代化的作用和影响,都是时代背景特征的必然反映。留日法政学生中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政治人物和法政人才,他们无愧于晚清的宪政运动和北洋政府以及而后的中华政法英杰。在一定意义上讲,法政留学生的作为左右了本世纪初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本走势。

  • 标签: 晚清 赴日留学 中华政法英杰
  • 简介:1925年鲁迅针对“特殊智识阶级”导致的社会倒退,重启《新青年》时期的“思想革命”口号,不过在遭遇国民革命的过程中,知识阶级因文化政治认同问题而左右分裂,鲁迅也从一个小说作家变成了“思想界的权威者”、“青年叛徒的领袖”和“时代的战士”,一度占据了国民革命联盟的文化领导权。但是南下广州后,思想革命和国民革命在北京时的同一性被打破,随着“革命”退变为专制压迫的“政治”,鲁迅提出了“革命同路人”和“革命人文学”的“文学政治”存在模式,在“中期鲁迅”阶段创造了一个独特的“鲁迅革命传统”。

  • 标签: 中期鲁迅 知识阶级 思想革命 国民革命 文学政治
  • 简介:一八五○年的圣诞节次日,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写信给朋友居斯塔夫·德·博蒙,慨叹自己需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印记,而且"立言比立功更好"。于是,托克维尔一边穿越群山,一边寻觅自己立言的主题。十五年前,三十岁的托克维尔刚刚出版了两卷本名著《论美国的民主》,很快就在一片赞誉声中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

  • 标签: 托克维尔 博蒙 赞誉声 三十岁 法兰西学院 旧制度
  • 简介:我答应结婚时,已同意和世尧学成后投奔社会主义祖国。1966年10月上句,法国航空开始每周一次,直航上海转北京。我们终于获得新护照,于是买了法航第二趟飞中国的机票,于10月16日搭机飞上海。

  • 标签: 生活现实 革命理想 社会主义 上海
  • 简介:当评说新世纪诗歌时,显然主要以20世纪后期作为参照,这表明某种不可割裂的具有延续性的诗歌传统。若说1980年代“朦胧诗”是以“文化大革命”作为相对的精神对应坐标,1990年代“第三代”突兀于“社会转型期”,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则缚于“经济大革命”并短兵相接。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经济 新世纪诗歌 诗意 社会转型期 20世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建立,文学进入了“当代”阶段,在通常的文学史分期中,“革命叙事”成为贯穿“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这三个历史时期的一条线索。“革命叙事”不仅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讲述,也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讲述,由于历史语境的差异以及当代作家对“革命”认知的变化,“革命叙事”在“当代”的语境中并非以单一的方式递进,而是呈现了转换、扬弃与消解的复杂过程。

  • 标签: 革命叙事 消解 扬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十七年文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简介:摘要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一个社会良好有序的运行,离不开正义的存在。一旦这个社会丢失了正义与公平,将会导致不稳定因素的产生,甚至是爆发革命。本文从正义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埃及革命产生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加强正义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 标签: 正义 公平 埃及革命
  • 简介:  胡适老先生在本世纪初的时候,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文学的革命是形式的革命.他并且举了好多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论断.那时他提出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是为当时如火如荼的白话文运动摇旗呐喊.……

  • 标签: 形式革命 私人化写作 革命私人化
  • 简介:中国新诗已走过86年历程。状况如何,值得回顾总结。早在1925年,鲁迅和《诗歌之敌》中就说了这样一段话:”说文学革命之后而文学已有转机,我至今还未明白这话是否真实。但戏曲尚未萌芽,诗歌却已奄奄一一息了,即有几个人偶然呻吟,也如冬花征寒风中颤抖。”26年后,冯雪峰在《我对于新诗的意见》中提出过如下意见:”新诗作为表现和激发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工具,还不是很好的、最能完成任务的工具。

  • 标签: 中国新诗 诗歌 冯雪峰 文学革命 诗作 鲁迅
  • 简介:一、延安文艺路线的延伸———文艺大众化的推展1949年建国后,百废待兴,在启动新经济建设的同时,新文化建设也开始起步。新中国文化从起步之时,便明确标识了其将来的政治任务和服务对象。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上强调文化工作者要努力认识党和人民军队和工农大众的密切联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艺术方向。周扬也在《新的人民的艺术———在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也就是新中国的文艺方向,并深信除此之外再无第二方向了。[1]1953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后,经济开始正常运转,加速了文化艺术的改造,制定统一的文化艺术方针变得尤为迫切。1953年由国家出资主办的美术家协会宣布成立,其“总则”规定了协会是“以自己的艺术创作积极参加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中国美术家的自愿组织”。其章程中规定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艺术理论为指导,学习党的政策,研究社会生活,不断改造提高美术家的思想。艺术交流限于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2]从中可见党对文艺绝对的领导地位和...

  • 标签: 回顾革命 文艺指导思想 浪漫主义相结合
  • 简介:摘要在中国革命时期,因为毛泽东始终是在战斗中的第一线,所以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从而实际的情况出发,不可以墨守成规,反对本本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得其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步。

  • 标签:
  • 简介:本文所讨论的革命文学,不仅是指创造社首先倡导的狭义的"革命文学",而是指本世纪从创造社开始的以革命意识形态为信念的文学系统,其中包括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四十年代的"延安文学"和五十年代之后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对于这个系统存在的严重的、普遍性的缺陷,特别是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渗透和文学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迎逢共同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要进行坦率同时也是学理的批评。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革命文学 终结 学理批评
  • 简介:在2000年的墨西哥总统大选中,连续执政长达71年之久的革命制度党被反对党击败而下台。墨西哥的政党制度也由原来的数党并存、一党独霸的政党体制,转变成为多党竞争的政党体制。

  • 标签: 革命制度党 墨西哥 政权 丧失 政党体制 2000年
  • 简介:1仅就戏剧艺术领域而论,现实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戏剧艺术)起码具有三种形态或称三大体系,这就是现实主义——“完全的现实主义”(或称内外平衡兼顾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或称内部现实主义)。对于这三种形态或体系,如从纵向的戏剧发展历史来

  • 标签: 现实主义戏剧 创作题材 戏剧艺术 创作方法 剧作家 戏剧创作
  • 简介:梁启勋是梁启超的二弟,康有为万木草堂的弟子,曾追随乃兄参与维新运动。1902年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和“新小说”,梁启勋是其中成员,提出自已的小说反映论理论、社会学批评和小说的文化比较方法。

  • 标签: 梁启勋 小说界革命
  • 简介:诞生于战争年代的革命新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大创举。从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战斗在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响应毛主席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与武强年画艺人结合成立了“冀中年画社”“大众美术社”,形成新木刻与民间艺术结合的一支劲旅,江丰、古元、彦涵、罗工柳、阎素、吴劳、力群、冯真等一大批艺术家,深入火热的生活,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传世名作。

  • 标签: 武强年画 革命 石家庄 中国美术史 新中国成立 美术工作者
  • 简介:胡适没有专研过词学,但他倡导文学革命,实验白话新诗,都和词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词更被他视作由旧体诗走向新诗的桥梁。为服务干文学革命这一目的,胡适的词学观念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固有缺陷。然而,他提出的“词乃诗之进化”,白话词是词的发展方向,“用词体作新诗”等等论断,大胆突破了传统词学的窠臼,肯定与提高了词的价值,为二十世纪现代词学基础的奠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 标签: 胡适 文学革命 词学观念 白话词方向 价值贡献
  • 简介:摘要本文从理论与创作实践两个层面来探究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词曲去向,一方面通过探究“白话”“白话文学”在中国古代与五四时期的不同定义和内涵,了解五四时期白话诗在理论上对词曲两种文学体裁的囊括。另一方面,以新诗第一人胡适的白话诗创作实践过程为例进行具体地分析。使我们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五四时期传统文学的生存状态和革命知识精英们对古典文学的复杂矛盾态度。

  • 标签: 五四 文学革命 白话 新诗 词曲 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