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化语言语言文化功能为研究目标,由于语言的文化功能具体体现在语言符号系统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文化语言中,无论是音韵学、文字学、语法学、语义学、词汇学、语言史学,还是一般语言语言哲学,都获得了不同于这些学科本身的意义,即文化语言的意义。它们自身的规范研究在文化语言中都只是揭示语言的文化功能的手段,并在文化语言中得到了新的组合,当然修辞学也是如此。

  • 标签: 文化语言学 修辞学 意义 文化功能 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哲学
  • 简介:“零翻译”形式的使用同媒体级别、媒体类型、媒体语体、媒体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民众对“零翻译”现象认可度较高,民众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其“零翻译”的态度产生影响。这启示我们:“零翻译”现象无可厚非,应引导民众适度使用“零翻译”形式。该研究结论和启示对规范“零翻译”现象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零翻译 外语词缩略语 使用实态 语言态度
  • 简介:皮尔斯符号学是一门认知科学,也就是认知符号学。当今流行的认知语言是认知符号学的一个分支,是其基本理论的应用、具体化和发展,对语言科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它秉承皮尔斯符号学的哲学根源,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英美分析哲学传统和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语言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认知符号学 皮尔斯 分析哲学
  • 简介:<正>应用语言是一门多边缘的交叉科学,它以语言为中心,结合多方面的学科,包括统计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语言声学、计算机技术、字母学和正词法、现代汉字学等等,并随时扩展到其他学科。应用语言以“应用”为生命。离开“应用”,应用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应用”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有当前急迫需要的主要应用,有暂时可有可无的次要应用。分清本末,分清主次,分清缓急,应用语言才能最佳地发挥作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1988)中说:应用语言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

  • 标签: 应用语言学 现代汉字学 同语 文字 汉语 英语
  • 简介:本刊编辑部按语言是一门领先的科学,这早已成为国际语言界和教育界的共识,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都是在大学里设置独立的语言系,相当于在中国将语言设置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学科目录中语言没有一级学科的学科地位。国内语言界和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曾多次呼吁将语言调整为一级学科,也曾多次召开各种级别和类型的有关语言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高层论坛和学术研讨会。最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出了《关于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通知》(学位[2009]28号),拟对目前的学科目录作调整。为促进和推动语言调整和设置为一级学科,

  • 标签: 国际语言学 学科设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学科目录 学位授予 学术研讨会
  • 简介:<正>在众多语言著作中,又增添了一本有创新意义的新著,这就是由邢福义教授主编、武汉地区一批中青年语言者执笔的语言著作:《文化语言》(湖北教育出版社)。我们认为这是一本有价值的著作,希望对语言、文化学以及符号学有兴趣的读者认真读一读。什么是文化语言?该书作者给予的定义是:“文化语言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相互之间关系的科学。……是语言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文化语言》第1页)作者一开始就提出:

  • 标签: 文化语言学 邢福义 符号学 语言化石 研究领域 民族语言学
  • 简介:本文所要考察的是“语言转向”后中国当代小说叙述语言变异。考察对象以20世纪80~90年代同类理论研究和小说文本语言特征为主——这一时间跨度是“语言转向”背景下小说叙述语言变异从理论研究到文本实验的成果集中显示期。本文认为:观念层面的小说语言变异是根本性的。小说语言观念变异落实为小说叙述语言变异,具体表现为小说叙述风格变异(冷叙述)、

  • 标签: “语言学转向” 语言变异 小说叙述 中国当代 文本实验 时间跨度
  • 简介:由中国认知语言研究会主办、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认知语言语习得研讨会”将于2016年10月29日-30日在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召开,大会主题为“跨学科视角下的应用认知语言研究”,主要议题包括:基于使用的语习得研究、双语语言能力与认知研究、应用认知语言研究方法、语习得的心理语言与神经语言实验研究、应用认知语言的语料库研究、应用认知语言与课堂教学等。

  • 标签: 二语习得研究 认知语言学 语言学研究方法 征文 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
  • 简介:<正>《辞书研究》发起讨论辞书学的学科地位问题,以便于在这个问题上早已存在的不同意见都能深入地展开阐述,并且通过争论,明辨是非,求得真理。这是十分有益的。我以为,讨论这个问题,既要涉及到它的各个方面,更要紧紧地抓住它的核心、焦点:辞书学是否已经从语言中分化出来?在历史上,辞书学(严格地说,只是词典学;更严格地说,只是语文词典学)曾经包容在语言之内,这一点大家的认识没有分歧。分歧只是在于怎么认识辞书学与语言关系的现状。

  • 标签: 语言学理论 辞书学 语文词典 研究对象 辞书研究 辞书编纂法
  • 简介:<正>文化语言的创立主要是中国新一代语言者的杰出贡献。所谓新一代,即指十年动乱之后培养成长起来的一批以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体的中青年语言者。他们思想敏捷、思想活跃、勇于创新、长于开拓,一方面继承了中国语言界“务实”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不墨守成规,力图开创出新的局面。1985年游汝杰、周振鹤在《复旦学报》第3期上发表了《方言与中国文化》,提出了建立“文化语言”的倡议:“我国境内的语言,据一般的估计有六、七十种之多,

  • 标签: 中国文化语言学 语言学者 汉语研究 文化通约 科学主义 中国语言学
  • 简介:中国应用语言会在京正式成立本刊记者值全国首届语言文字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之际,中国应用语言会宣布成立。学会由全国三十多个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的五十多位知名学者共同发起。参加首届语言文字应用研讨会的内地学者成为第一批会员。会员们听取了学会筹备委员会的工...

  • 标签: 应用语言学 语言文字 第二语言教学 应用研究 语言政策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广义的语言研究应该包含修辞学,汉语语言研究必须以独立思考出发,认识语言在西方的来龙去脉,找出修辞学与语言分途的历史关键,最终理解修辞学跟语言之间的关联。汉语本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示我们:如何在悠久杰出的文化传统上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并学习开拓未来发展的策略。

  • 标签: 辩论术 修辞 先验性语法知识 逻辑与修辞的融合
  • 简介:母语说话者的语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不同的语言之间可以存在差异一样.差异由功能范畴所决定,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扩展的功能范畴的数目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功能范畴的形式特征的强弱不同或者说音韵要求不同,这些都是由词库或心理词典所决定的.

  • 标签: 功能范畴 语感差异 歧义 母语说话者 主语
  • 简介:中国应用语言的事实源远流长。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中国的应用语言比较注意研究各分支学科的实际问题和总规律,认为应用语言本身也有理论。在理论方面,有主要是我国提出的。在分支学科方面,也有许多特点。中国的应用语言语言实际紧密结合。还跟本体语言研究密切结合。20世纪跟21世纪之交,中国应用语言建设的重要成果在教材建设方面也有所体现。中国的应用语言,当前特别需要在进一步为中国的建设和建设者服务中发展。

  • 标签: 中国应用语言学 形成 发展
  • 简介:1索绪尔在误解中……索绪尔(1857-1913)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现代语言,他是结构主义语言的各个流派的共同的学术来源。他的学术思想也是20世纪人文学科的共同的精神财富,他所创造的术语广泛地流行在人文学科各个学科之中。索绪尔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也对20世纪的中国语言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中国语言学 索绪尔 理论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学说 20世纪
  • 简介:语言家,尤其是语言哲学家们众说纷纭的问题是,如果语词的意义是心中的观念,那么,不同的人心中的观念是如何达成一致的;如果语词的意义就是某个心外之物,由于时空的分裂使我们没有同时面对同一外物的可能性,我们最后面对的也不能不是不同的心外之物。因此,一个语词的所指既不可能是同一个心内之观念,也不可能是同一个心外之实物。语词的确定意义,以及翻译和理解的可能性似乎在此已面临地基塌陷的危险。但是,到心内观念或心外实物处为语词的意义(所指)寻找最后基准的努力,是我们为寻找意义之基所做过的最自然、最顽强的努力,却未必是其正当性无可置疑的努力。

  • 标签: 语言学家 大众传媒 词的意义 广义 可能性 哲学家
  • 简介:本文主要从语言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讨论构式压制现象的分析给予我们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启发。面对无所不在的构式压制现象,本文对构式形义关系提出了新的认识,同时对语言用变和演变机制提出了新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特殊界面现象的理论化地位。基于学界对构式压制现象的分析策略,进一步分析了贯彻其中的整体论和现代还原论的适用情况及其互动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目前构式压制研究所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倡导建立互动构式语法。

  • 标签: 构式压制 语言学价值 用变和演变 界面 融贯论 互动构式语法
  • 简介:我写这篇文章,先从一条俗语说起,那就是“弱国无外交”。也许有人会以春秋时力却齐桓公的曹刿、战国时使秦王阴谋受沮的蔺相如,甚或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的顾维钧为例,怀疑这句话。诚然,历史上不乏一些弱国的外交家凭借勇敢、机智,甚或是利用交谊关系而取得个别成功的事例,然而“弱国无外交”这一命题,就其大体而言,是可以成立的。我们只要看看《左传》,子产,这位孔子所推崇的政治家,是如此艰辛地与晋、楚两大国周旋,我们还可以阅读近现代的那些弱国的外交家、政治家的回忆录,就可以知道压抑在他们心头的痛楚了。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推理:既然“弱国无外交”,那么“强国有外交”,当然汉语中没有这语句,可是事实上有此理,强国的外交官员好不风光!何时不然?

  • 标签: 近现代 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 大势 笔谈 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