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十二五”末,我国陆上坂油管道长度已逾2.34万km,其中老油田大部分管道服役已接近或超过30年,受化学腐蚀等因素影响,逐步进入事故多发期,同时管道缺乏定期全面检测和完整性评价,一旦发生失效泄漏,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事件。基于油田管道运行现状,探讨集输管道失效泄漏与风险防控技术措施,十分必要。

  • 标签: 管道失效 原油集输 防控技术 泄漏 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
  • 简介:大型活动进退场期间产生超大量客流,人群成分复杂,对地铁站台空间和运行能力产生威胁,也隐含踩踏事件、地铁事故等安全问题。地铁自身的薄弱点和大型活动产生的安全隐患是城市地铁风险分析的两大因素。文中利用风险评估方法对大型活动期间地铁所面临的威胁及地铁本身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大型活动期间地铁的安全运营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

  • 标签: 大型活动 地铁 瞬间客流 风险分析
  • 简介:幼儿在安全保护行为能力方面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少数幼师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甚至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然而很多突发事件以及灾难侵袭是无法预知的,消极防范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下策。目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在安全管理与安全防范方面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以至于幼儿园事故频发,食物中毒、外来侵害等原因造成的幼儿伤亡事故不断增多,给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 标签: 安全防范 幼儿园 综合评价体系 事故频发 弱势群体 安全保护
  • 简介:佛山高明区正式出台新政策,从2011年起,区内高层建筑等重要工程,必须请专业机构进行地震安全评价,否则,将不予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列入必须进行地震安全评价的“重要工程”包括交通、能源、通信、市政与高层建筑等。这些工程的建设方必须在委托专业机构对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评价后,依据最终评价结果开展抗震设防。这项政策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执行之后,凡是被列入地震安全评价范围的重点工程,倘若不依据规定进行地震安全评价,或者不按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高明区职能部门在责令其限期改正之外,还会依法进行处罚。

  • 标签: 工程地震 安全评价 高层建筑 专业机构 抗震设防 项目审批
  • 简介: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对油港运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问卷调查确定了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各因素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构建了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通过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分析,找出了油港集疏运作业过程中优先级较高的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表层风险因素多为设备因素,中层风险因素集中于港内自身和港外环境因素,深层风险因素主要为人为因素和安全管理因素。

  • 标签: 安全管理工程 油港 集疏运作业 解释结构模型 风险分析
  • 简介:对原油管道减阻剂加剂装置及加剂作业进行了风险辫识,对加剂装置的工艺及设备进行了安全分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叶加剂作业进行了风险评估,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减阻剂 加剂装置 加剂作业 风险评估
  • 简介: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前期相继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的关键,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为了帮助各地区、各企业系统理解、准确把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相关概念、内涵及逻辑关系,加快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本刊特选编安全风险管控相关知识分期刊出,供有关部门及企业参考借鉴。

  • 标签: 事故预防 风险预控 关口 机制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重特大事故
  • 简介:本刊讯去年.该县以“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月”、“百名专家进千企安全服务月”和“四项排查”等活动为重点.通过“六查一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隐患治理 评价 灌南县 机制 排查治理 安全隐患
  • 简介:对民航单位的安全信息管理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其安全信息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安全绩效。借鉴已有信息管理研究成果,提出基于资源、过程及效果综合视角的民航安全信息管理能力模型,并结合民航单位调研访谈构建了由58个指标构成的初始指标集,通过指标聚类、样本聚类、变异系数3种方法筛选得到32个代表性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变异系数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通过安全信息管理能力的模拟值与安全现状的相关分析验证各方法的有效性,并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安全管理工程 民航安全 安全信息管理 能力评价 评价指标 指标权重
  • 简介:<正>依据兵器工业安全性评价标准,按照总公司的要求和部署,西北兵工局在1989年和1992年分别对847厂和803厂进行了评价,并一次通过了总公司的终评。总公司规定:从1995年起,在3年内不开展安全性评价的生产线不安排生产任务,凡没有按总公司下达的评

  • 标签: 安全性评价 评价标准 定期检查 企业内部 评价工作 安全工作
  • 简介:<正>安全验收评价是煤矿建设项目建成、正式验收投产前必要的技术准备。为有效规范安全验收评价工作,2014年2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发布了AQ1096—2014《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实施细则》,自2014年6月1日起实施。本文介绍了该标准的制定背景、适用范围、特点及重点内容,指出了标准执行中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安全验收评价 煤矿建设 实施细则 煤矿安全 安全对策措施 监管总局
  • 简介:通过分析和归纳影响溃坝后果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建立各因素的隶属函数,得到评价矩阵。对评价矩阵进行模糊化处理,建立大坝溃决后果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得到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分析某工程实例,得到溃坝后果的严重程度。研究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大坝溃决后果的评价合理,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安全管理工程 多因素评估指标 层次分析法 模糊评价
  • 简介:了解生态城市内涵,建立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于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最大熵-投影寻踪模型,选取典型指标,基于Matlab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最佳投影方向,使用该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市建设综合指数2005年得分0.440,2010年得分1.082,2015年得分1.855。可见其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仍没有达到国际先进生态城市建设标准。由于该方法降低了评估体系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评估结果的精度和区分度较高。

  • 标签: 环境学 生态城市 指标体系 最大熵-投影寻踪模型
  • 简介: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空管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科学地控制终端区管制系统的风险,基于运行分析法识别出终端区管制系统的风险因素,提出将终端区管制系统的风险控制策略进行量化表达,再运用加权欧氏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风险因素聚类分析,建立了基于整数规划的风险控制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某终端管制中心的风险进行控制,得到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

  • 标签: 安全管理工程 风险控制 终端区管制 聚类分析 整数规划
  • 简介:集气站是天然气集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保证天然气输送的前提。根据气田集气站的现场生产实际情况,从人员-环境-管理-设备及管线4个方面构建集气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建立4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集气站的本质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基于此方法开发了"采气厂区域安全评估系统"软件,通过该软件计算集气站本质安全程度,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整改和建议措施。将软件应用于苏里格气田第五采气厂。结果表明,将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作为集气站安全评价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 标签: 安全管理工程 安全评价 集气站 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
  • 简介:针对原有的二维危险定性评价方法所存在的局限性,首次提出了危险可控性的概念,建立起了三维危险评价模型。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等数学手段,对该模型进行了定量化处理。在危险的识别与分析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危险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 标签: 安全评价 模型 危险分析 理论
  • 简介: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不但涉及设备本身,而且与人、环境等密切相关,针对这种特点,从人-机-环境-管理4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全面的大型游乐设施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用AHP法来确定权重。因大型游乐设施评价过程中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故综合采用基于AHP-灰色模糊理论的安全评价方法对某游乐园的大型过山龙进行安全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 标签: 安全工程 游乐设施 AHP 灰色模糊理论 安全评价
  • 简介: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是一种多指标综合决策行为,评价指标值具有模糊性,可以利用区间数进行量化。基于上述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数的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模型。首先定义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的单指标距离测度,然后利用线性评价函数和区间数运算法则计算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的综合距离测度,评价对象的安全状况属于综合距离测度最小值对应的等级。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计算过程简捷,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评价系统的原始信息。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方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结论合理可信。

  • 标签: 安全管理 施工企业 安全评价 区间数 模型
  • 简介:近年来随着污染的加剧,地下水中检出的污染指标种类不断增加。原有的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未对天然劣质指标进行突出考虑,对指标性质差异性也未考虑,已不适用。在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考虑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水质差异巨大,天然劣质指标的参评容易使评价结果出现偏差,对天然劣质指标进行单独考虑。另外,判别组分信息,分别对天然组分与人工组分进行评价,最后采用指标分类的污染综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将其运用到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污染评价中,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中总硬度、铁、锰、氟化物、苯并(a)芘5项指标为劣质指标。研究区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以Ⅰ级、Ⅱ级为主,Ⅳ级中污染、Ⅴ级重污染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的城区;毒理学指标以3级为主,其次为4、5级。评价结果简单明了,物理意义明确,对比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地下水污染指标分类综合评价方法对劣质指标进行了考虑,有效解决了评价结果偏差、夸大污染程度与范围、不同性质指标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综合体现了地下水污染信息。

  • 标签: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地下水污染 综合评价 指标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