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04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颅和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得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为96.15%,较比对照组84.62%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出血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采取尼可地尔治疗对心绞痛的影响。方法:经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抽取自我院收治的90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成参比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行常规治疗+尼可地尔治疗)各45例。总结、比较两组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比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比参比组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且试验组比参比组更少;持续时间缩短,且试验组比参比组更短(P<0.05)。经比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采取尼可地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情况,且安全性较高,可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尼可地尔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优质护理配合在胆结石腹腔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3年7月经本院行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手术室优质护理。从术中不良反应和患者恢复情况方面对比分析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配合可以优化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指标,减少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机率,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手术室 优质护理 胆结石 腹腔镜手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51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开颅和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得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为96.00%,较比对照组80.77%%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出血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51例患者纳入研究。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腰椎椎管狭窄症26例,均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辅助下后路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其中双侧狭窄者经单侧入路潜行减压至对侧;5例伴失稳者同时行内镜下椎体间融合及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前、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的病例。镜下手术时间(70.29±19.55)min(范围:44~151 min);总切口长度为(1.79±0.34)cm(范围:1.4~3.0 cm)。术后CT示减压充分,对侧椎板、关节突保留完整。所有患者术后1~3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为(3.49±2.76)d(范围:1~14 d)。术后随访时间为(13.59±2.80)个月(范围:10~21个月)。46例患者术后3周内恢复正常生活,5例行椎体间融合的患者术后4周恢复正常生活。26例腰椎椎管狭症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69±1.44)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3.27±1.43)分、3个月(2.69±1.57)分、6个月(2.31±1.16)和末次随访时(2.23±1.28)分;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6.77±1.34)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3.27±1.37)分、3个月(2.88±1.48)分、6个月(2.85±1.52)分和末次随访时(2.54±1.53)分;ODI由术前64.18%±8.23%,降低至术后1个月37.53%±4.45%、3个月27.51%±3.83%、6个月19.91%±5.27%和末次随访时6.84%±2.74%,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534,F=146.951,F=783.966,均P<0.005)。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60±1.38)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3.04±1.54)分、3个月(2.84±1.75)分、6个月(3.12±1.86)分和末次随访时(3.44±1.69);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5.48±1.45)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2.88±1.64)分、3个月(2.52±1.83)分、6个月(2.76±1.83)分和末次随访时(3.00±1.92)分;ODI由术前53.59%±6.87%,降低至术后1个月32.46%±3.78%、3个月23.39%±2.78%、6个月16.49%±3.49%和末次随访时7.23%±3.15%,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57,F=29.445,F=790.985,均P<0.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评分标准,优4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6.1%。3例患者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麻木不适,活动无障碍,观察后症状消失。结论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具有视野清晰开阔,操作空间大,手术器械要求相对简单且操作方便灵活等特点,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优良。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04例粉碎性HSNF患者,男56例,女48例,年龄(67.34±3.77)岁,年龄范围为60~74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LPHP组和解剖钢板组,每组52例。LPHP组患者接受LPHP治疗,解剖钢板组患者接受解剖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成骨相关因子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结果LPHP组优良率[98.1%(51/52)]高于解剖钢板组[84.6%(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HP组术中失血量[(208.77±17.56)ml]少于解剖钢板组[(274.16±22.43)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71.81±9.41)min、(12.62±1.81)d、(84.76±13.25)d]均短于解剖钢板组[(86.62±13.67)min、(14.74±2.26)d、(112.76±20.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HP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72.15±3.30)分、(86.58±5.27)分]均高于解剖钢板组[(68.24±3.04)分、(80.34±4.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HP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3.32±0.35)分、(1.36±0.26)分]均低于解剖钢板组[(4.25±0.63)分、(2.33±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HP组者术后3个月bFGF、BMP-7水平[(69.22±8.51)pg/L、(138.34±21.03)pg/L]高于解剖钢板组[(62.13±8.06)pg/L、(120.57±14.71)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治疗HSNF比解剖钢板治疗,在提升手术效果、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感、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锁定钢板 解剖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尿道支架植入治疗对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患者术后进行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结果支架植入术后3d拔除导尿管恢复正常排尿。结论尿道支架植入术后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使患者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网状支架 植入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心脏瓣膜病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病人心肌损伤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心脏瓣膜病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进行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研究组病人体外循环前心肌肌钙蛋白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N末端B型脑钠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呼吸机应用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整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为心脏瓣膜病病人提供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加强对病人的心肌保护,降低心肌缺血时间,加快病人康复速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心肌损伤,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系统穿刺(transperineal prostate systematic biopsy,SPB)与认知融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经会阴靶向穿刺(cognitive fusion mpMRI targeted biopsy,CFTB)对不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SPB的患者527例,按PSA水平分为A组(PSA 4~10 μg/L)和B组(PSA>10 μg/L)。患者均行SPB,其中376例mpMRI检查时发现可疑病灶而行CFTB。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内SPB与CFTB对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以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两组SPB及CFTB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527例患者中,最终经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共319例(60.5%)。A组198例患者检出前列腺癌103例,总检出率为52.0%。其中SPB检出前列腺癌72例,检出率为36.4%,敏感性为67.9%,特异性为17.7%,准确性为26.5%;CFTB检出前列腺癌79例,检出率为39.9%,敏感性为75.6%,特异性为91.6%,准确性为88.8%。A组中两种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及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5、0.005,均P>0.05),特异性及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40、79.829,均P<0.05)。B组329例患者共检出前列腺癌216例,总检出率为65.7%。其中SPB检出前列腺癌160例,检出率为48.6%,敏感性为78.2%,特异性为37.6%,准确性为49.5%;CFTB检出前列腺癌例189例,检出率为57.4%,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90.6%,准确性为90.2%。B组中两种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1、4.391、61.339、38.982,均P<0.05)。结论当PSA>10 μg/L时,CFTB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SPB;当PSA 4~10 μg/L时,两种方法对于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及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和胸骨上段小切口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7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信息,其中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upper hemisternotomy,UHS)手术20例,传统正中开胸手术(full sternotomy,FS)58例,所有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根据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uroSCORE Ⅱ评分、手术种类进行匹配,UHS组和FS组各18例入组,比较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和围术期各项指标。结果纳入的全部78例中死亡3例(3.9%)。匹配后两组间基线资料和手术方式无差异(P>0.05),两组病例仅UHS组1例(2.8%)因感染性脑出血死亡。UHS组比FS组体外循环时间短[(202±41)min对(235±39)min,P=0.041],两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159±38)min对(158±59)min,P=0.918]和下半身停循环时间[(40±10)min对(50±20)min,P=0.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HS组停循环时膀胱温显著高于FS组[(28.2±2.3)℃对(24.0±3.1)℃,P=0.001]。与FS组相比,UHS组术中输注红细胞少[(4.8±2.8)U对(7.2±3.9)U,P=0.038]、术后引流量少[(855±657)ml对(1510±703)ml,P=0.007]、呼吸机支持时间短(22 h对58 h,P=0.037)、心脏监护室滞留时间短[(4.6±2.7)天对(7.2±2.8)天,P=0.009]、术后住院时间短[(8.2±3.8)天对(18.4±3.8)天,P=0.001],但UHS组术后行心包穿刺发生率高[7(38%)对1(6%),P=0.041]。两组术后新发需透析的肾功能不全3例(8.3%)、神经系统病并发症5例(13.9%)、两组各有1例因出血再次开胸止血。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行,围术期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微创手术 胸骨上段小切口 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种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收治的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2例,比较手术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等临床指标。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抗反流黏膜切除术。19例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质子泵抑制剂,9例减少了质子泵抑制剂量。术后6个月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胃食管阀瓣分级评分、DeMes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均明显低于术前[(6.5±2.5)分比(13.4±3.1)分,1(1~2)分比3(1~3)分,14.8(8.2~30)分比34.6(16.2~60.7)分,4.4%(1.3%~7.9%)比8.7%(6.2%~13.9%),均P<0.01]。术后LES压力明显高于术前[(15.5±5.5)mmHg比(9.0±3.2)mmHg,t=0.159,P<0.01]。EMR、ESD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66.9±4.5)min比(29.1±2.0)min,t=13.911,P<0.001],EMR手术住院费用明显低于ESD[(0.90±0.16)万元比(1.99±0.16)万元,t=58.411,P<0.001]。两种手术方式均无出血、穿孔及术后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安全、有效的,采用EMR手术方式更简便易行。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氨氯地平、氯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14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划分为观察组与参与组,每组各57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氯沙坦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舒张期左心室厚度、血尿酸方面的指标数据显著高于参照组,而在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方面的指标数据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均存在满足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辅以氨氯地平治疗,或是氯沙坦治疗,在患者的左心室厚度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方面具有不同的应用效果,二者临床应用均存在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氨氯地平 氯沙坦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临床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和椎板间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因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或椎板间扩大开窗术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0~86(63.2±9.8)岁。其中40例患者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UBE组),40例患者接受椎板间扩大开窗术(开窗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腰椎侧隐窝狭窄减压,均获得随访,UBE组随访时间为(12.9±5.4)个月,开窗组为(14.9±3.5)个月。UBE组手术时间为(63.9±11.6)min,高于开窗组的(54.1±9.2)min(P<0.001)。UBE组手术切口长度为(18.2±1.7)mm,低于开窗组的(73.5±11.6)mm(P<0.001)。UBE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1±2.2)d,低于开放组的(7.6±3.1)d(P<0.001)。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腰痛VAS评分在术后1和3个月时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两组下肢痛VAS评分在术后1、3及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1和3个月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UBE组和开窗组分别出现2例(5.0%)和1例(2.5%)术中硬膜囊破裂,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UBE组优35例,良3例,可2例,开放组优37例,良2例,可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结论相比于椎板间扩大开窗技术,UBE技术不仅能够减轻术后早期腰背痛,缩短住院时间,且创伤小,并可获得同样的远期疗效。

  • 标签: 椎管狭窄 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 椎板间扩大开窗术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回顾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