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9例使用ICS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宣教措施,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由意识练习、行为评估、对抗动作训练、焦虑管理、随访及社会支持组成的行为习惯逆转训练进行干预,采用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自行拟定的ICS吸入技术评价办法、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QLQ)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ICS吸入技术评分为(6.24 ± 0.8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3 ± 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307,P<0.05);研究组患者ACT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Z值为-2.780,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AQLQ总分为(211.74 ± 29.84)分,其中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自身健康维度评分分别为(51.09 ± 6.49)、(39.57 ± 5.24)、(24.36 ± 3.41)分,高于对照组的(191.18 ± 27.91)、(43.18 ± 5.73)、(31.21 ± 4.62)、(19.94 ± 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88~-3.358,P<0.05)。结论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可有效增强支气管哮喘患者操作ICS装置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哮喘控制状况,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行为习惯逆转训练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9例使用ICS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宣教措施,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由意识练习、行为评估、对抗动作训练、焦虑管理、随访及社会支持组成的行为习惯逆转训练进行干预,采用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自行拟定的ICS吸入技术评价办法、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QLQ)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ICS吸入技术评分为(6.24 ± 0.8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3 ± 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307,P<0.05);研究组患者ACT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Z值为-2.780,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AQLQ总分为(211.74 ± 29.84)分,其中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自身健康维度评分分别为(51.09 ± 6.49)、(39.57 ± 5.24)、(24.36 ± 3.41)分,高于对照组的(191.18 ± 27.91)、(43.18 ± 5.73)、(31.21 ± 4.62)、(19.94 ± 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88~-3.358,P<0.05)。结论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可有效增强支气管哮喘患者操作ICS装置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哮喘控制状况,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行为习惯逆转训练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护理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对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40例作为本次分析病例,将所有患者以随机分组对照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0例,给予对照组治疗期间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将两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各指标相比显示,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较为显著,发生的并发症较少,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两组指标计算后显示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治疗期间及时开展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良好改善,增强患者配合度,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生活质量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评分、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命质量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别评价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生命质量和神经功能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为(58.13 ± 10.36)min,恢复时间为(12.7 ± 5.3)d,对照组分别为(85.71 ± 8.30)min、(21.1 ± 3.3)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691、10.646,均P<0.05)。2组患者干预前SAS、SDS、NIHSS、GCS、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NIHSS、GCS评分分别为(40.56 ± 1.72)、(11.23 ± 2.85)、(13.12 ± 4.11)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6.56 ± 1.62)、(14.97 ± 4.55)、(11.13 ± 3.1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7.956、4.926、3.212,P<0.01)。2组患者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124~13.014,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62,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好转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急性病 应激,心理学 生活质量 Snyder希望理论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评分、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命质量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别评价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生命质量和神经功能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为(58.13 ± 10.36)min,恢复时间为(12.7 ± 5.3)d,对照组分别为(85.71 ± 8.30)min、(21.1 ± 3.3)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691、10.646,均P<0.05)。2组患者干预前SAS、SDS、NIHSS、GCS、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NIHSS、GCS评分分别为(40.56 ± 1.72)、(11.23 ± 2.85)、(13.12 ± 4.11)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6.56 ± 1.62)、(14.97 ± 4.55)、(11.13 ± 3.1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7.956、4.926、3.212,P<0.01)。2组患者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124~13.014,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62,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好转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急性病 应激,心理学 生活质量 Snyder希望理论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实施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内就诊的6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多次法根管治疗)和实验组(30例,一次根管治疗),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OPG水平更高、RANKL水平更低,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根管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牙体牙髓病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治疗 多次法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格瑞洛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对炎因子、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5岁以上ACS患者87例,根据抗血小板的方案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n=44)和氯吡格雷组(n=43),观察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主要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出血事件、呼吸困难、尿酸升高、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利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替格瑞洛可减少心绞痛(p=0.02)的发生,在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显著增加呼吸困难(p=0.04)、尿酸升高(p=0.04)、心动过缓(p=0.03)的发生概率,具有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的趋势,但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替格瑞洛可显著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但同时增加呼吸困难、尿酸升高、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绞痛 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平均ADC值(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最小ADC值(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最大ADC值(max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ax)和表观弥散系数差(difference between ratios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DR)的效用,寻找用于鉴别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与非三阴性型乳腺癌(non-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的最佳ADC参数并探索ADC值与肿瘤分子生物学指标Ki-67之间的相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45例(共148个病灶)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磁共振的MRI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80 (51.4±10.5)岁;其中TNBC 28例(28个病灶),nTNBC 117例(120个病灶)。比较两组间的ADC值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精度。测量实体瘤成分的Ki-67增殖指数,探讨其与ADC值的相关。结果TNBC的ADCmean和ADCmin [(0.769±0.117)×10-3 mm2/s、(0.633±0.091)×10-3 mm2/s)显著低于nTNBC [(0.897±0.088)×10-3 mm2/s、(0.712±0.121)×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的ADCDR [(0.692±0.082)×10-3 mm2/s]显著高于nTNBC [(0.468±0.13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的ADCmax [(1.325±0.088)×10-3 mm2/s]高于nTNBC [(1.181±0.112)×10-3 mm2/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DCDR区分两组效果最好,曲线下面积为0.925,以0.635×10-3 mm2/s为作为两组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6%、93.3%。相关分析显示:ADCmean (r=-0.321)、ADCmin (r=-0.316)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ADCmax (r=0.249)和ADCDR (r=0.447)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ADC值定量分析在TNBC与nTNBC鉴别中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常规MRI检查的一种补充的量化分析工具,ADCDR值可能是DWI鉴别两组的最佳单一参数,且ADC值与增殖指数Ki-67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Ki-67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