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长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30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6期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中心卫生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211
  • 简介:目的 :研究对青霉素类药治疗的用药观察以相关药学分析。方法 :以2020年7月-2021年8月医院开据的涉及青霉素类药物的450张用药处方,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发法将其分为三组,其中甲组(n=150)、乙组(n=150)、丙组(n=150),比较三组青霉素类药物的用药率,并分析三组青霉素类药物应用不合理之处。结果: 甲、乙、丙组处方中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88.00%、70.67%和46.67%(P<0.05);呼吸科青霉素类用药率高于其他科室(P<0.05)。结论:临床对于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率有着明显降低趋势,不合理用药点情况也在逐步完善。并且不同科室青霉素类药物的有效应用上依旧存在一些差异,需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行相适应的干预。

  • 标签: 青霉素类;用药观察;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霉素类药物进行临床用药观察并分析药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900张处方药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3月8月的450张处方药纳入1组,将2020年9月-2021年3月的450张处方药纳入2组,观察青霉素类药物用药情况并分析不同科室的用药情况及药学特征。结果:数据统计显示,1组的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2组,且呼吸内科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P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用药观察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霉素类药物临床用药情况、安全性及药学机制。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由本院开具药物处方共1000份纳为研究对象,收集处方患者临床资料后,分析不同类型青霉素类药物应用情况、科室青霉素类药物应用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分析青霉素类药物用药情况可知青霉素、阿莫西林、阿洛西林及美洛西林为青霉素类常用药物类型;522例患者中用药后发生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者共78例(14.94%),皮肤系统反应、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反应为常见类型。结论:青霉素类药物作为基础抗生素类型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现在随着抗生素用药合理性及抗生素制药技术提升、药物种类丰富而逐渐下降,但在部分科室中仍有较广泛应用,需加强相关不良反应风险监测。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临床用药 用药现状 药学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及药学分析进行探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开具的1000张用药处方,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开具的500张用药处方设置为参照组,将2019年8月-2020年7月开具的500张用药处方设置为试验组。将两组用药处方中的青霉素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探究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药学分析。结果:比较研究发现,试验组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临床用药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霉素类药物临床用药观察及药学干预。方法 以青霉素类药物患者1000例为对象,分为对照组500例与观察组5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对比管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处方不合格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药学干预 青霉素类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霉素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发生不良反应的104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以18岁的青少年患者最为多见,抵抗能力较弱,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青霉素类药物由于其高敏感性及毒性较大等特点,增加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类型以阿莫西林为主,与其他药物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头晕、皮疹、头痛、恶心、呕吐等,水肿,皮炎占最大比重。结论:在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且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在临床上使用青霉素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合理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 标签: 青霉素 不良反应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观察进行药学分析。结果 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与附件损伤发生率最高(34.00%),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0.00%),其他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青霉素类型分布方面,阿莫西林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46.00%),其次为青霉素钠(20.00%)、美洛西林钠(16.00%),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给药方式方面,口服给予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0%,其次为静脉滴注给予青霉素类药物,发生率为46.00%,其他静脉注射与皮内注射等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与附件及消化道,发生风险与给药方式及药物类型相关。

  • 标签: [] 青霉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氧氯沙星(ofloxacin)是新型第3代喹诺酮类广普抗兽药物:对伤寒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0.03-0.05μg/ml,半衰期长达6-7.5h,与氯霉素相比,用药方便,对骨髓无抑制作用,且可避免因大剂量治疗严重伤率所致的Herxheimer样反应。本文对比观察这两药治疗伤寒的疗效。

  • 标签: 治疗 伤寒杆菌 氧氟沙星 氯霉素 严重 对比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糖衣对氯霉素片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并做配对设计的t检验.结果:糖衣溶液在200~400nm范围内无吸收,平均回收率为99.56%(n=5),RSD为0.57%,P>0.05(n=4),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衣对氯霉素片的含量测定无干扰,不剥糖衣即可测定含量.

  • 标签: 糖衣 氯霉素片 含量测定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复方氯霉素溶液,观察该制剂对难治性痤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按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药品标准制备复方氯霉素溶液,对用市售治疗座疮药物无法控制的患者62例,应用本制剂治疗前停用所有正在使用的治痤疮类药物,开始涂擦患处,每日三次,一周后观察痤疮消失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复方氯霉素溶液性质稳定,质量可靠,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对62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7%。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适于医院制剂。且疗效确切,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氯霉素溶液 痤疮 疗效
  • 简介:摘要: 氯霉素(CAP)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于各种疾病防治和细菌感染的治疗。研究表明,残留氯霉素对人体有毒性副作用,严重者可致盲。在现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是时代的发展趋势。从目前的研究和实际发展来看,发展更实用的检测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电化学方法以其成本低、操作简单、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的常规检测方法入手,在分析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 标签: 动物源性食品 氯霉素 检测方法 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化学检测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单波长切换测定复方氯霉素醇溶液中水杨酸、氯霉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EclipseXDB-C18(4.6mm×150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55∶4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03nm(0~4min),278nm(4~7min).结果水杨酸和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0.00~200.0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0%、99.7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2%、0.99%(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缩短复方氯霉素醇溶液样品的检测时间,提高水杨酸、氯霉素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复方氯霉素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单波长切换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本为继续讨论有关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青霉素类药物可以说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药物品种多固然是好事,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在进步,在发展,可弊病也不少,给临床上带来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治疗首选上,其次为脏器损伤和价格上。青霉素类药物之所以在临床上应用长久,最根本的原因是青霉素类药物广谱、低毒、杀菌力强、见效快和价格多数低廉等优点。由于青霉素类过多,其缺点也突出来,除过敏反应外,主要表现在胃肠道,肾脏损伤上,为了在临床上安全有效的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有些问题必须充分引起注意。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应用中的问题 再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采用青霉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3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不同给药途径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药物剂型等进行探讨。结果:对研究结果分析显示,大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皮疹(40.00%),且在诊治后治愈,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目眩等(20.00%),且均在基础治疗后好转,极少部分患者出现变态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3.33%),且在急救后生命体征均平稳;采用溶液剂青霉素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70.00%);采用静脉滴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例最高(40.00%)。结论: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诊治的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低,且在日常用药中需加强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力度,以保证用药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统计其不良反应类型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具体药物品类。结果:本组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中,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全身性不良反应(50.8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20.34%)、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2.71%)、呼吸系统不良反应(6.78%)、血液系统不良反应(5.08%)、循环系统不良反应(4.24%)。引起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药物中,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苯唑西林(50.85%)、阿莫西林(19.4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86%)、青霉素钠(7.63%)、青霉素钾(5.93%)、阿洛西林钠(4.24%)。结论:临床上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期间易发生许多不良反应,以全身性不良反应居多,而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以苯唑西林居多,临床应进一步加强青霉素类药物用药干预,以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10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90例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分析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的 90例患者中,有 52例属联合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 23例为用法用量不合理的情况、 7例为溶媒不合理的情况、 3例属联合用药导致毒性增加的情况以及 5例为重复用药情况,可见,联合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名高于其他几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差异显著,( p<0.05);本研究的 90例患者中,有 35例为全身性的不良反应、有 20例低血压者、 17名为肝肾受损者、 14名为尿潴留者以及 4名为精神相关症状者,可见,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容易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减低,不良反应主要为全身性反应。

  • 标签: 青霉素 氯霉素 四环素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10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90例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分析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的 90例患者中,有 52例属联合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 23例为用法用量不合理的情况、 7例为溶媒不合理的情况、 3例属联合用药导致毒性增加的情况以及 5例为重复用药情况,可见,联合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名高于其他几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差异显著,( p<0.05);本研究的 90例患者中,有 35例为全身性的不良反应、有 20例低血压者、 17名为肝肾受损者、 14名为尿潴留者以及 4名为精神相关症状者,可见,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容易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减低,不良反应主要为全身性反应。

  • 标签: 青霉素 氯霉素 四环素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患者,女性,48岁。因口服氯霉素100片(0.25g/片)后5小时就诊。查体: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呼吸深大,测血压为零,四肢冰冷,双侧瞳孔散大6mm,对光反射迟钝,口周发绀,呼吸音粗,肺内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117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既往患者已患精神分裂症2年,间歇服药,时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 标签: 剂量 氯霉素 呼吸循环衰竭 药物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氯霉素甲硝唑凝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氯霉素、甲硝唑及水性凝胶基质制成凝胶剂,观察其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有效率。结果氯霉素甲硝唑凝胶对寻常性痤疮有明显疗效,有效率为96.4%。结论氯霉素甲硝唑凝胶疗效确实,未见不良反应,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有效制剂。

  • 标签: 氯霉素 甲硝唑凝胶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