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影响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月份到2014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9例,对所选择的患者采取入户访问以及集中调查等方式,统计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此外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及控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我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控制以及治愈因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年龄、思想观念、地理环境、家庭因素等;对所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治理之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控制明显得到了提高,治疗从21.3%上升到71.7%,患者的血压控制从22.0%上升到8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影响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并不单一,并且这些影响因素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控制,社区医院通过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干预护理,显著的提高了社区高血压的治疗以及控制

  • 标签: 高血压 影响因素 社区医院 治疗率 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婚检下降对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5年9月2209例产妇,共有新生儿2236例,分析产妇婚检情况及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结果共有新生儿2236例,婚检降低与出生缺陷发生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缺陷为多发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随着围孕期保健的普及,可以有效避免缺陷胎儿的出生,使得婚检对于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并无绝对相关性,但是婚前检查的完善性可有效预防孕期胎儿缺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出生缺陷 婚检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遵义市2014年公立医疗保健机构和民营医院剖宫产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和前瞻性方法相结合。结果民营医疗机构剖宫产76.8%,公立医疗机构剖宫产42.7%;民营医疗机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为42.8%,公立医院非医学指征剖宫产19.8%;医学指征剖宫产因素中胎儿因素和疤痕子宫占剖宫产总数的21.79%,占医学指征剖宫产因素的57.51%;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因素中怕疼痛剖宫的占40.37%,其次是想缩短产程生得快剖宫的占16.46%。结论民营医院总剖宫产明显高于公立机构,民营医院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也明显高于公立机构。导致医学指征剖宫产因素中以胎儿因素和疤痕子宫为主要原因,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因素以怕疼痛和想生得快为主要原因,提示为了降低剖宫产孕期加强预防和纠正胎儿因素,减少疤痕子宫因素,加强对孕妇宣教,正确认识分娩的全过程至关重要。

  • 标签: 剖宫产 因素 措施
  • 简介:在使用收益法进行房地产估价时,难点之一是如何选取折现。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介绍,建议以房地产投资收益(IRR)为依据,选取适当的折现Y,以便更好地使用收益法对房地产进行准确的估价。

  • 标签: 房地产估价 收益法 折现率 房地产投资收益率(IR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剂量纳洛酮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剂量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昏迷清醒时间及血气指标变化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昏迷清醒时间早于对照组,且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采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时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还能够促使患者尽快苏醒,缩短昏迷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内科 昏迷 大剂量纳洛酮
  • 简介:摘要氯胺酮为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在应用过程中,在不同剂量的作用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幻觉、噩梦、颅内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使用剂量越大,患者不良反应越严重。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其副作用较小,因此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标签: 氯胺酮 亚麻醉 应用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是目前医院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老年慢性病,如冠心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出发,探讨了该药物的使用适合剂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标签: 阿司匹林 作用机制 老年患者 适合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胸部螺旋CT采用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探讨低剂量扫描在胸部疾病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并统计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低剂量及常规剂量螺旋扫描180例胸部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进行螺旋扫描方法的不同患者进行统计。统计采用低剂量及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将两种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对患者的病灶结构、密度差异、定位定性这几个方面的检查,低剂量适宜群组在这两种方法都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减少了患者的照射剂量,避免多次照射带来的危害;而适宜常规剂量螺旋扫描组对患者肺内病灶结构、密度差异、定性诊断与低剂量螺旋扫描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将肺部小结节的诊断明显的提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低剂量胸部扫描在介入诊断及治疗中可以在降低射线剂量的基础上获得稳定的图像质量。而在肺小结节病灶的诊断方面,常规剂量较低剂量扫描更有价值。

  • 标签: 胸部 低剂量 电离辐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低辐射螺旋CT尿路造影在输尿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09月至2015年09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需要做CT尿路造影检查的患者按检查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和低剂量扫描组。在CT尿路造影图像上将尿路分为4段肾内集合系统S1、近段S2(输尿管起始部至腰大肌跨越处)、中段S3(从腰大肌跨越处至髂血管处)、远段S4(从髂血管处到膀胱),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各段尿路充盈情况及影像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各段尿路充盈显示情况和影像诊断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尿路造影检查可以在降低对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又能满足影像诊断的需求。

  • 标签: CT尿路造影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两组各41例,其中应用20mg辛伐他汀者为对照组,应用40mg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优于研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与QOL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得到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大剂量具有更显著疗效,临床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剂量以提升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辛伐他汀 不同剂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0mg/d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40mg/d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四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得到显著下降,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上,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为1.7%,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对脑梗死具有较高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辛伐他汀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显微手术治疗颅底大型脑膜瘤的术前、术后护理对治愈、致残、死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颅底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防治。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60例患者,全部实施颅底大型脑膜瘤切除术,治愈为90.00%,致残为6.67%,死亡为3.33%。结论目前临床治疗中,颅底大型脑膜瘤治疗的最佳方法为显微手术治疗,在术前、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同时降低致残和死亡。护理是显微手术颅底大型脑膜瘤治疗成功的关键,需要加强护理工作。

  • 标签: 显微手术 颅底大型脑膜瘤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发病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2-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调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两年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分别为98.78%、100%,现患分别为3.96%、2.74%;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均以ICU居首占2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2.50%;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29.17%;抗菌药物日使用率由51.06%下降至44.28%,治疗用药由52.98%上升至76.40%;治疗用药标本送检分别为59.56%,63.24%。结论通过连续两年医院感染现患调查比较,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特征,重点监测高发科室和关键环节,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确保医疗安。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
  • 简介:增长:增长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即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数量.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种群增长速率就是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

  • 标签: 种群 增长率 增长速率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母线有功、无功、电压等数据的电网监控技术以及母线运行数据的实时分析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相对滞后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母线数据平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监测筛选母线遥测量,通过软件编译功能进行数据判断,监测出不合格遥测量给予报警和提示,从而有效提高母线数据平衡,提高监控自动化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法规以及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招标采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方式也在面向规范发展,招标投标项目在多个领域日益逐步成为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导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和方式。

  • 标签: 招标投标 管理制度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氟对小鼠磨牙牙胚发育的影响。方法建立氟对小鼠牙胚形态学影响的模型,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氟含量环境中,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的钟状期成釉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同时观察无氟培育小鼠对照实验。结果在剂量为2mg/kg以上的小鼠磨牙的钟状期有不同程度滞后发育的现象,在剂量为2mg/kg及以下的小鼠磨牙钟状期发育并无明显变化。结论小鼠磨牙发育中,氟含量在2mg/kg以上浓度时对牙胚发育是有影响的。

  • 标签: 氟含量 牙胚发育 磨牙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剂量罗库溴铵的小儿临床药效进行讨论。方法对我院2012年儿科所接收治疗的81例幼儿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儿27例。麻醉入睡后对各组患者静脉注射罗库溴铵,I组0.6mg/kg,Ⅱ组0.9mg/kg,Ⅲ组1.2mg/kg,肌松监测待T1消失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电图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患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体温变化、肺泡的最低有效浓度;记录插管后、注射肌松药前与麻醉诱导前后的心率变化;并记录每次刺激后T1值、产生效果时间。结果3组小儿患者气管插管10分钟之内,效果较好。产生效果时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Ⅲ组的肌松维持时间比Ⅱ、Ⅰ组明显延长(P<0.05),对应的各项恢复指标也明显延长。结论小儿患者提供较为良好的插管条件需要2~4倍左右的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在该基础下的术中肌松表现良好,治疗效果不错。

  • 标签: 罗库溴铵 不同剂量 小儿肌松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