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比况助词通常黏附在其它词或短语后面构成表示比喻或推测意义的比况结构。本文从共时角度,研究了比况短语的句法、语义、功能及其在句类、词类、音节、轻重音、位置、搭配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比况助词对黏附对象的状态化作用等等,以期对这一语言现象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 标签: 比况短语 句法 语义 功能 状态化
  • 简介:语法隐喻是语义层在词汇语法层的重新联接与投射。语法隐喻的界定与阐释存在共时与历时两个互补维度。本文以语法隐喻的最典型体现形式——动词名物化现象为例,借助英汉语料库进行了共时与历时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从共时角度看,动词名物化不是一个两元的跨类,而是存在大量中间类型的连续统;2)许多表达事件过程的语义常体现为名词,但并不存在动名转换;3)从历时角度看,动词名物化常包含名转动、动转形、形转名等多个过程。总之,语法隐喻现象在不同的层面受到语言类型、认知方式、社会功能等多种因素的促动。

  • 标签: 语法隐喻 动词名物化 共时 历时 事件名词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各个教学领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的文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同一类型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其难度增加,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文阅读教学给老师教学课堂带来了一种新的学习生机,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促进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 标签: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和升级。语文单元要素任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因此,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研究如何构建语文单元要素任务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新课标视域下构建语文单元要素任务,从而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标签: 新课标 单元要素任务群 策略研究
  • 简介:语用学与修辞学都以语言应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可以并且应该积极互动以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门学科。但就我国学术界的实际情况而言,语用与修辞学者的交流合作并不显得特别活跃,说两个领域在学术探索中基本上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缺乏深入了解

  • 标签: 学术探索 PRAGMATIC 语言层面 弃如敝屣 理论探讨 学科关系
  • 简介:认知语用学是在认知科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对语言使用的语用知识系统、交际语境中语言的心理结构和认知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认知语用学这一术语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使用,但Kasher(1989)认为,语用的认知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早期语用的认知研究主要局限于理性原则(Rationalityprinciple)、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1986,1995)、参照的认知语用分析(Ariel1990,1994)、语用习得的语言与心理研究(Carroll1986)、言语理解与产生(Clark1979)、语言使用的神经心理分析(Gardneretal.1983)等。特别是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西方语用学界曾引起过巨大的反响。有人认为,正是以关联理论为中心的语用学才被称为认知语用学。

  • 标签: 认知语用学 语用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 20世纪70年代 语言使用
  • 简介:<正>一谚语属于俗语范畴,是语言中习用的定型性的现成语汇。它源于群众的口语,长期流传在群众口语中。和成语相比,谚语的定型性比较弱。特别是若干富有生命力,在群众口头长期流传的古谚语,往往在本体之外,又有多种变体。变体的出现,从历史平面考察,则表现为非共时性变化。本文讨论一部分古谚语非共时性的结构变化现象。为了讨论方便,姑把某一谚语最初出现于典籍的形式叫做本体,后来出现的称为变体。

  • 标签: 古谚语 共时性 结构变化 变体 本体 口语
  • 简介:不管你是否承认,如今我们的确已经进入了共时性媒介消费时代,同一时间消费多种媒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新兴的媒体已经开始打破简单的传播环境,信息的接受越来越碎片化,消费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

  • 标签: 消费形态 传播环境 媒介 共时 消费时代 碎片化
  • 简介:摘要  共时和历时的范畴是索绪尔根据语言的时空位置所做出的划分,这一区分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划清了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两条道路。这一对概念也伴随着结构主义的翻译理论进入了翻译领域,但翻译中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概念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最初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概念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对历时性和共时性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再次解读,认为这一对范畴是方法论上的抽象概括,不是机械的对立关系。随后,将这一对概念纳入了翻译领域进行再诠释。

  • 标签: 翻译 共时 历时 结构主义语言学
  • 简介:写作是借助一套根据约定与语言特定构造层位有关的可视符号进行表达的人际沟通方式。英文写作是重要的英语表达和书面英语交际技能,写作也是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的重要渠道(Dempseyetal.,2009),但也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

  • 标签: 写作试题 共时研究 高考英语 问题解决能力 英语学习者 人际沟通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教育界对学习任务、单元教学更为关注。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而言,学习任务、单元教学的融合利于提升教学质效,发挥协同互补作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助力。对此,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层面着手,分析学习任务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设计原则以及教学策略,期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 标签: 学习任务群 小学语文 单元教学 要素
  • 简介:传统语用学认为反语是说话人出于礼貌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反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一种“戴了面纱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认知语用学从反语的复现性视角将其与Grice的反语观做了对比,指出反语为对非说话人的思想的复现和二级解释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能较有说服力地阐释反语的本质特征和语用机制,弥补传统语用学反语观的不足。

  • 标签: 反语 质量准则 言语行为 复现性 花园路径过程
  • 简介:钦州正是广西钦州的一种汉语方言,过去也叫官话,是教学、祭祀等文化活动的工作用语。它与普通话比较的主要语音特点是:有[n,l]两个声母,有舌叶音[t∫t∫h∫],没有舌尖前音[tstshs]、舌面音[tctchc]和翘舌音[h];韵母44个,有[y]韵母,但跟普通话[y]韵母管字不同,阴声韵母像普通话;有入声,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舒声的调类像普通话。

  • 标签: 钦州正 普通话 声母 韵母 声调
  • 简介:文章分五个部分讨论现代汉语方言中的"鸡公"类词和"公鸡"类词。文章通过绘制语言地图,列举文献例证,对比和分析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牲畜名及其命名方式后认为,不论是"鸡公"类词还是"公鸡"类词,都是汉语自身发生和发展的结果,与少数民族语言没有关系。最后还简要讨论了五个与本文论题关系密切的问题。

  • 标签: “鸡公”类词 “公鸡”类词 单名制 复名制 共时分布 历史源流
  • 简介:本文主要是对共时平面上的现代汉语词缀“老”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按照虚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四大类,每一类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词汇意义的丧失与否、语义色彩的有无。2、虚化程度的高低。3、自身的封闭固定或者开放临时性。

  • 标签: 共时 词缀 虚化
  • 简介:“饱V”是汉语主观化情态表达的又一潜在词汇库藏.它一方面源自跨层结构“饱+[V+Np]”的重新分析,另一方面源于“饱”与“V”的高频双音词汇化.共时“饱V”词化呈现渐进特征,构成由跨层结构至韵律词到语法词再到词汇词的演化连续统.词性上,“饱V”显现出动词、形容词以及前加词用法,“饱V”的主观化彰显以“饱”词义泛化、引申为基础.

  • 标签: “饱V” 共时连续统 主观化 词库
  • 简介: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问题,即语用问题.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行为语用研究在语用等效翻译上的应用,提出跨语交际的翻译需要遵循的是语用等效原则,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等效传达言外之力的原则.

  • 标签: 跨文化语用学 言语行为语用研究 语用等效翻译
  • 简介:话语推理经历了从语用学到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进程。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其合作原则首开了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话语推理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原则探讨了作为主体的人对话语推理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Thornburg和Panther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则从语用学和认知的角度对转喻在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功能做了较好的阐释,为话语推理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话语推理 会话含意理论 关联原则 言语行为转喻理论
  • 简介:语用学与语言哲学虽然不是语用学研究的新课题,但却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重要论题。历史上,语用学的创始人维特根斯坦、奥斯汀、格莱斯等无一不是语言哲学的大家。其中,维特根斯坦基于语言游戏的语用学研究方案、奥斯汀从哲学"描述性谬误"入手对日常语

  • 标签: 语用学研究 语言哲学 奥斯汀 语言游戏 格莱斯 常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