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微环境和妊娠免疫调控是近年来生殖免疫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妊娠建立过程中,免疫细胞通过适应性重塑,以协助构建胎儿友好的免疫微环境,使胚胎获得“免疫豁免”。免疫代谢作为近十年快速发展的新兴研究领域,重点关注免疫和代谢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生理病理中的机制。但是目前对于免疫代谢如何参与调控子宫内膜微环境和母-胎免疫耐受的报道还相对不足。本文从肿瘤微免疫代谢对妊娠免疫代谢的启示出发,综述了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的代谢通路在母-胎耐受微环境塑造中的潜在调控作用,分析代谢和营养异常与妊娠疾病的关系,并从临床应用角度探讨了代谢抑制剂和饮食干预对改善妊娠结局的可能性。

  • 标签: 免疫调节 代谢 子宫内膜 细胞微环境 胚胎种植 免疫耐受 妊娠免疫
  • 简介: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具有特殊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所介导的免疫抑制在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近年来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免疫耐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调节性T细胞(Treg)包含有不同的亚群,在移植后诱导免疫耐受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Treg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移植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移植免疫耐受 器官移植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因子,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目前认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可以调控免疫反应,既促进免疫反应,又诱导免疫耐受。研究发现DCs是IL-10的重要细胞来源,且将产生IL-10的DCs定义为IL-10+DCs。这群DCs通过分泌IL-10诱导免疫耐受。文章主要讨论诱导免疫耐受的IL-10+DCs的表型、功能特征和诱导IL-10+DCs的方法。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本综述系统回顾了树突状细胞(DC)诱导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多种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改善受者长期存活率启发新思路。

  • 标签: 肝移植 树突状细胞 免疫耐受
  • 简介: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发育、迁徙、功能,以及其诱导Treg细胞,与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一种重要的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MSCs除了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应用于组织器官损伤修复,还具备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及诱导免疫耐受的功能。MSCs能够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MSCs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复发性流产的患者中有40%~50%原因不明,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URSA主要与免疫失衡相关。母亲对胚胎的免疫耐受在胚胎种植及生长发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母胎界面存在的免疫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对母胎免疫耐受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其中包括:滋养细胞表达的人白细胞抗原G及蜕膜自然杀伤细胞可以促进子宫螺旋动脉血管重塑,蜕膜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蜕膜基质细胞的作用,母胎免疫耐受相关的细胞因子以及自身免疫性抗体。本文对母胎免疫耐受与URSA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耐受期(IT)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就诊的273例接受肝脏穿刺活检术的IT期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肝脏病理学改变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肝组织学 ≥炎症分级2级(G2)、≥ 纤维化分期2期(S2)及肝组织学明显异常(≥ G2和/或 ≥ S2)者分别为43例(15.75%)、30例(10.99%)及55例(20.15%)。17.95%患者存在肝脂肪变,98.17%肝组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染色阳性,而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染色阳性仅为79.49%。不同性别组肝组织病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BsAg不同染色程度间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肝组织HBcAg不同染色程度间G和S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肝组织病理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肝组织HBcAg染色强度(负相关)、HBeAg水平(负相关)、年龄(正相关)等;但 ≤ 30岁组与 > 30岁组、≤ 40岁组与 > 40岁组的肝组织G和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虽然诊断模型肝脏炎症和纤维化5项指数(LIF-5)的判断价值优于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计数比率指数(APRI)及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但三者判断肝组病理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不高(<0.8),只有LIF-5判断 ≥ G2、≥ G2和/或 ≥ S2的特异度在80%以上。结论约20%的IT期慢性HBV感染者存在明显肝组织炎症活动或纤维化进展,肝组织HBcAg染色强度和HBeAg水平与其严重程度负相关,诊断模型或多数临床指标对该类人群的评估价值均不高。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免疫耐受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针吸
  • 简介: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对于维持机体T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调节和保持对自身抗原耐受之间的平衡以及移植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免疫抑制药物对其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肝移植术后停用免疫抑制的可行性,探究影响患儿免疫耐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手术且术后进行免疫抑制剂撤除的14例患儿资料。其中,男8例,女6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32±4.65) kg/m2;受者移植时患儿年龄范围为0.58~0.71岁,中位年龄为0.58岁;纳入研究时患儿年龄范围为2.65~4.52岁,中位年龄为3.75岁;移植术后至纳入研究时间间隔为(3.08± 1.10)年。供者中,男6例,女8例,供者年龄为(22.84±13.93)岁。14例患儿的移植病因均为胆道闭锁,10例为活体肝移植,4例为尸体肝移植。参与撤除免疫抑制剂临床研究的患儿中,4例为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ost 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而撤除免疫抑制剂。所有患儿移植术后进行免疫治疗,>6岁的患儿采用激素+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方案,≤6岁的患儿采用激素+FK506二联用药方案。14例患儿中,10例按撤除方案撤除免疫抑制剂,4例PTLD患儿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症状单独进行免疫抑制减停治疗。所有患儿定期检测肝功能,并于纳入研究时、纳入研究1年和2年时进行程序性肝活检,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并通过Banff标准和Ishak评分系统评估患儿肝脏急性排斥反应和纤维化程度。结果14例患儿中5例成功停用免疫抑制剂,实现免疫耐受;9例患儿免疫耐受,其中3例在随访过程中肝功能正常,程序性活检时肝脏病理结果考虑为排斥反应;其余6例在随访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此6例患儿恢复免疫抑制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免疫耐受的患儿相比,免疫耐受的患儿在移植时年龄较小,移植时的中位年龄为0.58岁,范围为0.50~0.58岁,免疫耐受的患儿移植时的中位年龄为0.67岁,范围为0.58~2.0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Z=-2.51);免疫耐受的患儿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水平较免疫耐受患儿低,免疫耐受患儿移植时的DBIL中位值为2.47 μmol/L,范围为2.23~2.53 μmol/L,免疫耐受患儿移植时的DBIL中位值为2.63 μmol/L,范围为2.52~2.99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Z=-2.87 )。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出现免疫耐受的比例较高,患儿年龄、DBIL水平影响患儿免疫耐受

  • 标签: 肝移植 免疫抑制剂 免疫耐受 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免疫调节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是导致自身抗原耐受机制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失调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不仅产生了数量异常的免疫因子,更产生了大量自身抗体,引起血小板过度破坏,现就近年ITP中免疫调节细胞功能失调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自身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细胞
  • 简介:摘要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防止疾病进展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准确把握治疗时机尤为重要。ALT升高被认为是持续性肝炎活动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决定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时间节点。然而,对于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CHB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一直存有争议。近年来研究报道发现,这类患者存在相当比例的明显肝坏死性炎症和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能部分降低其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本文就以上内容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特征的一种异质性疾病。目前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机体对变应原的免疫耐受缺陷是导致哮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1型调节性T细胞(type 1 T regulatory cells,Tr1)可以诱导免疫耐受,是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AIT)的理论基础之一。促进Tr1细胞分化成功建立机体免疫耐受状态或许是支气管哮喘防治的关键。文章对支气管哮喘中Tr1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以及AIT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1型调节性T细胞 免疫耐受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
  • 简介: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其在维持机体T细胞内环境稳定,调节和保持对自身抗原耐受之间的平衡以及移植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免疫抑制药物对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对于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的患者是否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各大指南也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但综合来看观点并不一致。近年来一些大型描述性队列研究和干预性研究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对此做一总结性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对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诊疗做出合理决策。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免疫耐受期 抗病毒治疗
  • 简介:近年来许多实验发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同种异体甚至异种移植时的免疫耐受现象,而且在发生机制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是至今没有阐明统一的明确的机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本文就MSC在心肌再生治疗中的免疫耐受现象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再生 免疫耐受
  • 简介:目的探讨参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并导致非清髓性治疗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失败的主要免疫细胞。方法通过动态观察受者三种不同预处理方案的骨髓移植后早期各阶段在外周血、脾脏、胸腺中的嵌合状态,再用T细胞敲除小鼠作为受者,以验证宿主成熟T细胞在急性排斥反应与诱导特并性免疫耐受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亚致死量全身放射治疗TBI(450cGy)4-BMT骨髓移植治疗组的BALB/C受者移植心脏均出现排斥反应,存活时间〈38d,骨髓移植后第7天在受者的外周血、脾脏中仍存活一定数量的宿主成熟T细胞(分别为0.23%与0.48%)。T细胞基因敲除c57BL/6小鼠作为受者,给予单次TBI(450cGy)+BMT治疗,其移植心脏获长期存活,并获得完全嵌合状态。结论移植早期彻底清除或灭活宿主成熟T细胞是预防早期排斥反应的关键,也有利于供者骨髓T细胞植活,这对临床制定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冶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 非清髓性骨髓移植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在当前国内外的研究中,很多治疗指南中都建议慢性HBV患者在免疫清除期进行抗病毒的治疗,预防发生肝硬化以及肝癌的情况。对于处在免疫耐受期的患者来说,不需要立即开展抗病毒的治疗。随着近几年我国医学对HBV慢性感染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免疫耐受期患者存在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风险,这些风险要规避,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免疫耐受期开展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那么什么是免疫耐受期?免疫耐受期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在免疫耐受期开展抗病毒的治疗对肝硬化以及肝癌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是我们文章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实验资料,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以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总结结果报告如下,以期为慢性HBV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慢性HBV感染 免疫耐受期 肝癌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腺肽静滴联合六味地黄丸口服治疗乙肝免疫耐受患者20例的疗效。结果,16例有效,4例无效。结论胸腺肽静滴联合六味地黄丸口服治疗乙肝免疫耐受患者疗效满意。

  • 标签: 胸腺肽 六味地黄丸 乙肝免疫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