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脑缺血耐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虽然使缺血性卒中危险增加,但同时可诱导神经细胞对再次缺血产生耐受耐受的机制涉及血管因素、腺苷、兴奋性氨基酸、热休克蛋白、低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KATP通道等。临床观察显示,TIA的持续时间、发作频度、脑梗死间隔时间以及脑梗死体积等均与耐受的发生有关。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缺血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卡波糖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本院糖尿病接受阿卡波糖治疗145例,分析阿卡波糖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不良反应率21.38%(31/145),其中11例因无法耐受而停药,占比7.59%(11/145)。不良反应31例中,以年龄41~60岁、>60岁占比较高,以消化道反应占比较高,其中10例腹胀,腹泻6例,4例腹痛,4例便秘;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卡波糖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时应高度重视,做好观察,并注意药物耐受性。

  • 标签: 阿卡波糖 不良反应 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乳糖酶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贴敷 推拿 小儿乳糖不耐受 泄泻
  • 简介:一项由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进行的研究调查发现,在医院里,细菌对于手部消毒剂里的酒精耐受性越来越强大.该项研究在十年间对两家澳大利亚医院进行了监测,发现屎肠球菌对于酒精类手部消毒剂的耐受能力增加.同期,医院也开始陆续增加使用这些手部消毒剂以期更好地控制细菌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增加的耐受性与普通的耐药性不一样,细菌在接触酒精后可以存活更长时间.

  • 标签: 耐受性 酒精 细菌 消毒剂 澳大利亚 耐受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4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23例在此基础上,在两次喂奶间歇,予以抚触,每次10分钟,每8小时1次。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平均每日体重增长量较对照组多,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较对照组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重增长,缩短其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抚触 极低出生体重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 FI)是早产儿肠内营养过程中一个常见且重要的临床问题,目前对FI的临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防治措施还有待规范。FI既是早产儿的一种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疾病的早期病理征象,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可能是食物过敏引起的轻微肠道炎症反应。通过选择合适的奶类、实施个体化肠内营养、改善喂养护理细节等可有效防治FI。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中、西医临床和基础研究,撰写高质量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早产儿FI临床诊疗指南是未来工作重点。

  • 标签: 肠内营养 消化不良 婴儿,早产 喂养不耐受
  • 简介:目的评价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二咖啡酰奎尼酸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按照GCP要求设计试验方案。单剂量耐受试验将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7个剂量组,每组男(2~5)名,女(2~5)名,从低剂量开始给药,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采用描述性分析及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单剂量给予二咖啡酰奎尼酸片耐受性试验中,各组受试者入选时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条件均衡,具有可比性。共报告6人6件被研究者判定为可能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且未经处理均消失。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血白细胞降低,无自觉症状,均完成临床试验,其他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结论60名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二咖啡酰奎尼酸片,最大剂量至1200mg,均安全且能够很好耐受

  • 标签: 二咖啡酰奎尼酸片 耐受性 Ⅰ期临床试验
  • 简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主要是指早产儿受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肠道喂养时常表现出一系列的呕吐、腹胀、胃潴留等问题。这种喂养不耐受现象严重影响了婴儿对营养的吸收和摄取,降低了其免疫能力。提高了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甚至威胁到婴儿的生命安全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胎儿消化系统的发育状况与胎龄和体重存在相关联系.

  • 标签: 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 影响因素 临床特征 肠道喂养 功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肠道喂养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另31例为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肠道喂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日增加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经针对性护理干预,满足了早产儿护理需求,改善了其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肠道喂养 不耐受 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法对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促进的效果。方法将107例喂养不耐受患儿分成非营养性吸吮组(A组)55例及早期营养性喂养组(B组)52例,比较两组患儿胃肠不耐受改善及生长指标。结果B组患儿经口喂养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比A组患儿提前,平均每日增加奶量B组也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儿恢复出生时体重提前,身长增长速率及血清前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喂养不耐受患儿微量营养奶液能改善喂养不耐受,并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营养性喂养 生长发育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进行观察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的16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168例患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腹胀、胃潴留为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为胎龄、出生时体重、开奶时间等.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症候群,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存在多样化,胎龄、体重、开奶时间等为主要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4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70例患儿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早产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的体质量高于参照组早产儿,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等明显短于参照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儿,两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早产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促进早产儿的脏器功能与胃肠道功能的发育成熟,使喂养不耐受治疗效率大幅度提升。

  • 标签: 护理干预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 作者: 李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北京    100052)     【摘    要】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孕妇早孕反应的能力和耐受力影响性。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120例孕妇(在2017年2月19日至2018年2月19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随后对比两组产妇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早孕反应评分。结果:观察组孕妇的焦虑评分(14.87±1.39)分、抑郁评分(13.28±1.44)分、疼痛评分(1.08±0.34)分、初诊时早孕反应评分(7.15±1.65)分、妊娠后6周早孕反应评分(6.31±1.47)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心理干预,不仅能够减轻孕妇心理压力,还能够缓解早孕反应,增强耐受力。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6例肠内营养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总结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方法。结论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不耐受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小儿推拿。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7.1%、总有效率为94.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74.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达到168J/(kg·d)日龄、达到335J/(kg·d)日龄、达到全肠道喂养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有利于奶量的顺利添加,缩短达到完全胃肠喂养的时间。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推拿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早产儿6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护理过程中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比率、到达全胃喂养的时间及其体重增加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到达全胃喂养时间(10.41±2.32)d,较对照组(15.42±3.04)d短;观察组体重增加(1.24±0.52)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4±0.32)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帮助早产儿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成人乳糖酶缺乏与乳糖不耐受进行分析,及提出干预对策。方法 采取回顾分析,将1294例成人进行乳糖氢呼气试验中的733例乳糖酶缺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乳糖酶缺乏的检出率及乳糖酶缺乏者中乳糖不耐受的检出率。结果 1294例成人中乳糖酶缺乏者733例(56.6%),重度乳糖酶缺乏者319例,中度乳糖酶缺乏者168例,轻度乳糖酶缺乏者246例。乳糖酶缺乏中乳糖不耐受者410(55.9%)例;重度乳糖酶缺乏中227例(71.2%)乳糖不耐受;中度乳糖酶缺乏者中83例(49.4%)乳糖不耐受;轻度乳糖酶缺乏者中100例(40.7%)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检出率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的检出率高;乳糖不耐受检出率与乳糖酶缺乏的程度成正比;乳糖酶缺乏程度严重,诊断出乳糖不耐受的群体越多。对于这些群体,提供有循证依据的健康教育指导,改变饮食习惯和采取适当应对措施,可避免乳糖不耐受带来的健康问题。

  • 标签: 乳糖酶缺乏 乳糖不耐受 氢呼气试验 干预对策
  • 简介: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些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降低血压又不能耐受ACEI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降压药的话,可选择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这项研究的结果在今年的欧洲心血管协会年会上公布,并且发表在专业杂志《柳叶刀》上。研究报告指出,在血管疾病和高危糖尿病患者中有20%不能耐受ACEI,而这些ARB则对患者耐受良好。

  • 标签: ACEI 不耐受 ARB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欧洲心血管协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