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二聚体与3P试验的灵敏。方法对789例有关血管内凝血的患者,进行D-二聚体与3P试验,得出阴阳性者和阴阳性率,比较它们的灵敏。结果D-二聚体阳性者(>500ng/ml)566例,阴性者(<500ng/ml)223例;3P阳性者37例,阴性者742例。D-二聚体的阴阳性率分别为28.3%、71.7%,3P的阴阳性率分别为94.0%、6.0%。结论3P的阳性率远远低于D-二聚体,3P的灵敏比D-二聚体差很多,对于临床诊断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等患者,D-二聚体比3P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3P 灵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酶切及片段分析技术建立稳定的高灵敏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检测技术检测血浆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价值。方法设计针对野生型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予以降低野生型DNA背景。通过野生型和突变型序列的分析,以野生型序列为酶切底物,选择工具内切酶Tru1Ⅰ,设计内外两个PCR反应引物,且内侧引物一端予以标记绿色荧光。采用PCR-酶切-PCR-片段分析步骤,优化各反应条件,得到稳定的技术。以野生型DNA稀释突变型DNA检测该方法的灵敏。采用上述方法检测42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浆中EGFR19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采用野生型DNA稀释突变型DNA模拟检测本方法的灵敏,能够检测出1∶1000(Mt∶Wt)突变型DNA。42例肺癌患者中5例血浆EGFR19外显子存在缺失,其中4例为15bp的缺失,1例为24bp的缺失。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联合酶切与片段分析的高灵敏血浆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检测技术,能够有效从外周血中检测出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

  • 标签: 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 突变检测 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n=102)进行研究,分为2组(检查方法),即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部超声诊断,研究组接受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灵敏、声像图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符合率、灵敏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异位妊娠 灵敏度 检出率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效果及灵敏。方法:开始时间:2022年8月,结束时间:2023年9月;选择于我院收治的7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35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0例,将前者视为研究组,后者视为参考组。研究组与参照组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与病理诊断。比较研究组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和能效、研究组与参考组强化值。结果:研究组诊断阳性是33例,阴性是42例,金标准诊断阳性是35例,阴性是40例,研究组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经对比,(P>0.05)视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诊断的灵敏性是85.71%、特异性是92.50%、准确性是89.33%。研究组强化峰值、强化峰值/主动脉强化峰值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检出率较高,且灵敏性很理想,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 良恶性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酶放大免疫法在提高甲氨蝶呤检测灵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院内收治行甲氨蝶呤治疗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70例为观察对象,采集患儿血液样本,采用改良酶放大免疫法与商业化EMIT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对比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结果 分别配置4个不同浓度样本0.04/0.13/0.44/0.81μmol/L,各样本持续测定15次为批内精密度,各样本每日测定7次。在0.05-10.00μmol/L之间,改良酶放大免疫法与LC-MS/MS法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0.30-10.00μmol/L之间,改良酶放大免疫法与商业法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良好。应用三种方法对同样样本进行检测,均呈现出良好相关性,但对比之下改良酶放大免疫法的灵敏较高。干扰实验证实此种方法未出现明显偏差。结论 对比其他常规检测方法,在甲氨蝶呤检测中,改良酶放大免疫法检测灵敏较高,且调整了单个试剂盒测量次数,有效降低检测所用费用,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 标签: [] 改良酶放大免疫法 甲氨蝶呤 检测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在菌血症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对灵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疑似菌血症患者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的200例,分别对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含量测定和血液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将其划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并对其血清降钙素原和细菌出现阳性的时间进行记录、比较。结果:在54例疑似菌血症患者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后,阳性124例、阴性76例,其血清降钙素原分别为(12.31±3.42)ug/L、(0.29±0.42)ug/L,差异显著(P<0.05)。在124例阳性患者在2d内呈阳性的,有98例,其血清降钙素原平均值(16.37±4.32)ug/L,有感染性休克的症状;在3~4d呈阳性的,有26例,血清降钙素原平均值(9.42±2.31)ug/L,感染较为严重,但相对98例较轻。结论:在菌血症发生后,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基本一致,可通过降钙素原变化来观察病情的严重程度,以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可结合实际状况来加以选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液细菌培养 菌血症 诊断价值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中,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和特异,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2月21日至9月22日广州市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 348例,均已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针对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比较核酸检测的灵敏和特异。结果20 348例密切接触者中,男性12 462例(61.24%),年龄M(P25,P75)为31.0(23.0,43.0)岁,核酸检测次数M(P25,P75)为2.0(1.0,3.0)次,隔离天数M(P25,P75)为12.0(8.0,13.0)d。研究对象经过7次核酸检测后,共确诊病例256例。第1、2、3和第7次核酸检测的灵敏与特异分别为69.14%与99.99%(确诊177例)、89.84%与99.99%(确诊230例)、97.27%与99.99%(确诊249例)、100.00%与99.98%。基于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分为3个阶段(国内输入、境外输入和境外输入关联),首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分别为70.68%、68.00%和67.35%,特异分别为99.98%、100.00%和100.00%。结论建议做核酸检测3次,可提高灵敏并降低假阴性风险。对于广州市COVID-19疫情防控3个阶段,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的灵敏结果较为一致,但略有降低趋势,这可能与疫情防控后期阶段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增多相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诊断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实施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诊断的效果及灵敏和特异状况。方法对该院12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进行研究观察,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并将患者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总结患者实施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诊断的灵敏、特异、准确性状况。结果120例患者中存在糖尿病98例,非糖尿病22例,糖尿病发生率为81.67%。实施生化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灵敏90.82%、准确性90.00明显高于尿常规检验66.33%、68.33%(P<0.05)。实施生化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特异86.36%与尿常规检验77.2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实施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联合诊断糖尿病的灵敏为94.90%,特异为90.91%,准确性为94.17%。结论糖尿病实施生化检验的诊断效果优于尿常规检验,且两者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尿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色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重点人群,均进行心脏彩色超声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心脏彩色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检出率高于心脏彩色超声、颈动脉超声单独检查,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冠心病患者心肌做功(Tei)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非冠心病,差异显著(P<0.05);心脏彩色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特异灵敏均高于单独检查,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脏彩色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和灵敏,可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的辅助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彩色超声 颈动脉超声 冠心病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内钙化性质的临床意义及灵敏。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和诊断价值。结果 两种检查的特异灵敏、诊断符合率、良性预测值及恶性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能够检查出乳腺肿块内钙化的性质,具有较高的特异灵敏及诊断符合率。

  • 标签: 高频超声 乳腺肿块 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完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后表现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3月~2023年5月阶段的72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诊断研究。临床对所有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合理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前提下,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效能展开对比。结果:对所有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完成临床综合诊断后,最终50例获得阳性结果,22例获得阴性结果;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49例获得阳性结果,23例获得阴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诊断特异为95.45%(21/22),诊断敏感为96.00%(48/50),诊断准确95.83%(69/72)。结论:临床对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实施诊断期间,合理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诊断,可将疾病诊断灵敏等系列诊断效能显著提升,可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与DR检查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院64例疑似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DR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经病理检查,阳性与阴性分别有61例与3例。多层螺旋CT检查准确率、灵敏、特异分别是95.31%、96.72%、66.67%,DR检查分别是90.31%、73.77%、0.00%,多层螺旋CT准确率和灵敏较DR检查高(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DR检查高,不仅可以清楚的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腹部闭合性创伤 DR检查 多层螺旋CT检查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7月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我院就诊非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检查,比较组间阑尾壁厚度和外径大小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检查后行超声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中的准确、特异灵敏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阑尾壁厚度和外径大小差异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检查中的准确、特异灵敏均高于超声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进行检查的效果显著,该检查技术能有效明确受检者是否患有急性阑尾炎,并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病灶情况,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 急性阑尾炎 诊断
  • 简介:摘要通过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复合灵敏编码(multiplexed sensitivity-encoding,MUSE)来校正回波平面成像中运动引起的相位变化,基于MUSE的高分辨率扩散成像(multiplexed sensitivity-encod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USE-DWI)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图像变形、减少磁敏感伪影,提高成像质量。与传统DWI相比,MUSE-DWI具有改进的矩阵反演条件、更好的信噪比以及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目前,MUSE算法通过联合多种MRI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成像质量,并且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MUSE成像技术、MUSE基本原理、多技术联合MUSE成像,以及MUSE-DWI的临床应用做出简要的介绍。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复合灵敏度编码 扩散加权成像 平面回波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检测灵敏及特异性。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法,将我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4例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技术微生物检测,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份粪便标本中,有12株沙门氏菌被检出,阳性检出率为29.27%;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检出3株(4.8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8株(19.51%)。尿液标本33份中,检测出5份金黄色葡萄糖菌,阳性检出率为15.15%。特异性检验,未发现有假阳性及假阴性的情况,这表明特异性达到了100%,并对检验菌株进行10倍系数列系数PCR技术灵敏检测,检测结果说明,102拷贝/mL核酸样本能够进行最低核酸检测限度。结论: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中,采用荧光定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