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针和语言康复训练结合对早期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早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2组,分别实施中药治疗+语言康复训练和头针+语言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2组患者的语言能力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语言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5),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语言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理疗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效果及对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16例。采用康复理疗治疗对照组,基于此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及疗效情况。结果在NIHSS评分上,两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该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吞咽、语言、肢体运动等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为93.7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复理疗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效果显著,即可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促进吞咽、语言、肢体运动等功能恢复,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治疗脑梗塞后遗症 康复理疗 血塞通 语言功能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认知干预联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认知干预联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干预前无明显差异, 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 HAMD、 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心理认知干预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恢复,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训练 心理认知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58例来我院接受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两组,29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29例患者接受运动康复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9.31%,对照组为62.07%,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平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疗法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康复 脑卒中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脑卒中康复期间常规康复疗法和运动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运动康复组,对比两组康复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身体运动功能。结果三个月后的随访结果显示运动康复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脑卒中康复治疗患者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身体平衡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为临床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运动康复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情况均有好转,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运动能力,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康复疗法 常规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康复锻炼在骨科康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 2015 年 6月 -2016年 6月医院接收的 68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自然恢复,实验组患者采取康复锻炼的治疗方式。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 结果: 实验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是不相同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采用康复锻炼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骨科患者康复效果 , 同时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康复锻炼 骨科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04月--2019年04月本院接收的10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以血清胆红素水平,将其分为轻微组(36例)、中度组(40例)、严重组(24例)。均接受听力测验。结束测验后,统计三组新生儿听力水平。结果轻微组新生儿听力测验通过率明显高于中度组、严重组,而中度组新生儿听力测验通过率明显高于严重组,三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极易引起听力损伤,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听力损伤程度就更为严重。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 听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情况。方法选择某化工企业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150名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岗前受检工人99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人员的听力,并且对比分析两组测试结果。结果观察组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工龄组的高频和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化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具有较高的听力损伤发生率,并且接触噪声的工龄与工人高频和语频听力损伤呈正比关系。

  • 标签: 听力损伤 噪声 化工企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4月于我院NICU就诊的1360例高危新生儿(出生48~72h),均接受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并对其筛查结果与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60例高危新生儿听力联合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7.5%(102/1360)、复筛未通过率为2.96%(34/1149),其中TEOAE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20.44%(278/1360)、复筛未通过率为6.53%(75/1149),AABR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18.75%(255/1360)、复筛未通过率为5.57%(64/1149)。新生儿听力损伤高危因素依次是听力障碍家族史、母孕期用耳毒性药物、2种以上高危因素、NICU住院≥5d、重度窒息、宫内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出生体重1500g以下。结论TEOAE与AABR联合筛查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可有效减少漏诊与误诊,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高危新生儿 筛查结果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孤独症患儿采用音乐结合语言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76例孤独症儿童,抽签法分观察组(音乐疗法结合语言训练)与对照组(语言训练)各38例,比较两组的行为能力、语言功能与社交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高,行为能力与社交能力评分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音乐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能提高整体疗效且改善语言功能。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音乐训练 语言训练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8月收治的10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术后第3d、5d、7d离床活动距离长于甲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甲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尽早离床活动,缓解疼痛感。

  • 标签: 癌症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术后活动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