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控制烟叶陈化温湿度条件,研究河南烤烟在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其他化学成分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在陈化过程中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前期(0~12个月)下降幅度较大,中后期(12~21个月)较缓,此后至陈化结束基本稳定。在整个陈化过程中,高温中湿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中温高湿处理,低温中湿下降幅度最小,中温中湿、中温低湿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稍慢,最终各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相差不大。陈化过程中绿原酸与总酚、淀粉、总糖、烟碱、可溶性蛋白质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酚、总糖相关系数分别为r0.01=0.977r0.01=0.967,芸香苷与烟碱、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总酚相关系数r0.05=0.722。

  • 标签: 温湿度条件 陈化 烤烟 多酚类物质 化学成分
  • 简介:通过试验发现,在褐土上增施微肥使全株钙镁积累量增加,其中烟茎烟叶钙、镁积累量增加,而根系钙、镁积累量降低。施用腐熟饼肥使烟株根、茎钙、镁积累量增加。提高氮肥中硝态氮比例(1:1)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烟株对钙镁积累。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对根系Ca/Mg变化动态影响最大。施用饼肥对烟叶Ca/Mg变化动态影响最大。饼肥可提高初烤烟叶香气量香气质,改善余味,减轻杂气;微量元素肥料可提高初烤烟叶香气量。

  • 标签: 矿质养分 吸收积累 烟草
  • 简介:明确打顶对烟叶酚代谢影响,本研究以红花大金元品种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对移栽后30d(苗期)85d(现蕾后10d)烟株进行打顶处理,分别检测中部叶(苗期第4叶位,现蕾后10d第8叶位)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同时期未打顶处理相比,移栽后30d打顶处理烟叶中绿原酸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AL、PPOPOD活性升高,4CL活性降低,C4H活性无显著差异,PAL1、PAL44CL2表达量上调;移栽后85d打顶处理烟叶中酚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AL、C4H、4CLPOD活性升高,PPO活性降低,PAL1表达量下调,4CL2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两个时期打顶处理烟叶中PAL2、PAL3、C4H4CL1表达量均上调。以上结果表明,打顶诱导烟叶生物合成与生育期有关;打顶后酚类物质含量与PPO活性负相关,与4CL活性正相关。苗期打顶后烟叶中酚含量降低,主要与酚类物质降解速率强于合成速率有关,而现蕾后打顶烟叶中酚含量升高,主要与酚类物质合成速率强于降解速率有关。

  • 标签: 烟草 打顶 生育期 多酚 基因表达
  • 简介:研究不打顶(T1)、打顶(T2)、打顶+追施K2SO4(T3)、打顶+涂抹生长素1次(T4)、打顶+追施K2SO4+涂抹生长素1次(T5)、打顶+追施K2SO4+涂抹生长素2次(T6)共6种调控措施对烤烟根系性状、ATP酶活性、烟碱钾含量、烤后烟叶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含量及经济性状影响。结果表明:与T2相比,打顶后30d根系干重增幅依次:T6(52.76%)〉T5(22.33%)〉T3(10.11%)〉T4(8.55%),T3、T5、T6根系活力明显提高,T6ATP酶活性远高于其他处理。涂抹生长素追施K2SO4肥对根系烟碱合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与T2相比,在打顶后30d烟碱降幅依次:T4(35.09%)〉T6(31.58%)〉T5(24.56%)〉T3(15.79%)。随生育进程延长,根系吸收钾能力逐渐降低;与T1相比,在打顶后30d各处理烤烟根系钾含量降幅依次:T2(63.41%)〉T4(60.98%)〉T3(56.10%)〉T5(50.00%)〉T6(47.56%)。T6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各项经济指标值较优。打顶当天在茎断面涂抹生长素,并于根部灌施K2SO4肥,促进了烤烟根系生长品质形成。

  • 标签: 烤烟 打顶 生长素 钾肥 根系
  • 简介:对K326云852个品种各8个产地、3个部位2种颜色初烤烟叶进行了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测定并分析产地、部位颜色3个因素及其互作对其含量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对初烤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因素间互作因品种而异,K326品种部位颜色互作(即等级)、云85品种产地部位互作对初烤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初烤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与纬度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上部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极显著高于中下部位烟叶,中下部位间差异不显著;橘黄色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极显著高于柠檬黄色烟。

  • 标签: 烟叶 石油醚提取物 产地 部位 颜色
  • 简介:验证NtHCT是否参与烟草类黄酮合成,构建pCXSN::NtHCT超量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NtHCT基因转入野生型烟草三生烟,通过HPLC(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转基因烟草中绿原酸类黄酮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叶片中绿原酸含量最高比野生型对照提高了6.3倍,类黄酮成份芦丁山奈酚芸香苷分别提高了41.613.6倍,而生长表型未见明显差异。从而证明NtHCT基因不仅参与调控绿原酸合成,也正向调控类黄酮合成。

  • 标签: 烟草NtHCT基因 绿原酸 类黄酮 烟草
  • 简介: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打顶后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成分为生长素)对烟株钾烟碱累积以及烟叶中钾烟碱含量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20d内烟株钾累积量呈下降趋势而烟碱累积量呈上升趋势,施用调节剂后烟株钾累积量下降烟碱累积量上升均受到抑制;施用调节剂能显著提高烟叶中钾含量、降低烟叶中烟碱含量;调节剂施用以有效成分含量30~60mg/kg、每株施用量0.8g效果较好。打顶后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调节烟株钾素营养烟碱生物合成,从而提高烟叶中钾含量降低烟叶中烟碱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品质。

  • 标签: 烤烟 打顶 植物生长调节剂 烟碱
  • 简介:选择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烤烟原烟卷烟,不同焦油量商品卷烟样品,应用吸烟机模拟吸烟,研究烟叶主要理化指标抽吸条件对主流烟气镉迁移影响。结果表明:①产地间烟叶镉含量及单位质量烟丝镉主流烟气迁移量差异较大,一般南方烟叶大于北方烟叶;部位间镉烟气迁移率差异较大,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②随烟叶钾含量增高,静燃速率加快,镉迁移率降低,迁移量减少;烟叶镉含量与主流烟气迁移量呈正相关;烟碱指标对镉迁移率、迁移量也有显著影响;③应用烟叶理化指标对镉主流烟气迁移率、迁移量可进行较准确预测;④随抽吸容量增加、抽吸时间间隔减小,镉迁移量显著增加;相对标准抽吸条件,深度抽吸条件下镉迁移增加量随烟丝中镉含量增加而增加。

  • 标签: 烤烟 理化指标 抽吸条件 镉迁移
  • 简介:为了解烤烟基因型及环境对烟叶钾含量影响,采用AMMI模型对8个环境试点11个基因型烟叶钾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烤烟钾含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烤烟钾含量受环境影响效应大于基因型基因型×环境互作,AMMI模型分析在分解烤烟钾含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方面优于回归模型。基因型V5(云烟110)中部叶上部叶钾含量高于其它基因型,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该基因型具有钾含量高特点,可作为钾高效基因型供烟叶生产选择种植,也可作为育种材料用于高钾基因型选育。

  • 标签: 烤烟 基因型效应 环境效应 AMMI模型
  • 简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硼、钼不同水平对烟草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变化对钾吸收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硼、低钼胁迫下,烟草叶片质膜透性(MP)、丙二醛(MDA)含量、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氧化酶(AO)活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烟叶含钾量低;施钼或施硼都有利于烟草抗膜脂过氧化胁迫,提高烟叶含钾量。烟草体内保护系统中酶类(SOD、POD、CATAP)协同抗氧化,在抵御膜脂过氧化程度上,钼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表明在缺硼土壤上施硼肥钼肥有利于提高烟叶对钾吸收。

  • 标签: 烟草 膜脂过氯化 体内保护系统 钾吸收
  • 简介:贯彻落实“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战略任务,需要准确把握“卷烟上水平”提出背景、深刻内涵路径措施。分析认为,“卷烟上水平”是在烟草行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同时面临深刻变化内外环境改革动力有所减弱背景下提出来。要从“卷烟上水平”是行业一场新重大变革、是行业发展方式重大转变、是一项综合全面的系统工程角度全面理解其深刻内涵,并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大知名品牌、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抓好综合配套建设等方面积极谋划路径措施。

  • 标签: 上水平 背景 内涵 路径
  • 简介:有效评价卷烟产品质量稳定性,基于物理指标、烟丝常规化学指标主流烟气化学指标,进行特征统计分析,进而采用相似度分析建立了不同批次卷烟产品质量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考察不同品牌之间差异程度。结果表明,相似度方法可有效检验不同批次卷烟质量波动情况,得到结果与感官评价得到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可良好地区分不同牌号卷烟样品。说明,基于特征指标的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可以为卷烟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定量描述方法。

  • 标签: 卷烟 质量稳定性 多特征 相似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
  • 简介:明确SOC1基因在叶片中生理作用,克隆到烟草中SOC1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全长806bp。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后,获得26棵转基因植株,其中23棵鉴定为阳性植株,转化率88.46%。与野生型烟草K326相比,获得SOC1过表达烟株开花提前,株高增加,叶片宽大。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SOC1过表达不影响叶片中Rubisco大亚基、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基因表达水平,但提高了抗坏血酸氧化酶表达水平;提高了碳酸酐酶活性、蔗糖含量还原性抗坏血酸含量,并降低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表明SOC1可能通过影响氧化还原状态而提高碳酸酐酶活性光合速率。

  • 标签: 烟草 SOC1 转基因 光合 抗坏血酸
  • 简介:研究土壤特性对烤烟生长及其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影响,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壤土掺沙壤土掺泥处理,分析烤烟根际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变化。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s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不同土壤处理中壤土各多样性指数都相对较高。微生物生长分析表明,壤土有利于以糖类、脂肪酸类、氨基酸及酚酸类碳源生物生长,掺沙后土壤则有利于以羧酸类、胺类碳源生物生长,掺泥后土壤生物功能多样性则表现最差。土壤酶活性分析表明,蔗糖酶活性以壤土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壤土掺沙﹥对照﹥壤土掺泥;脲酶活性壤土掺泥﹥对照﹥壤土掺沙。综合认为,壤土特性条件下土壤通透性能好,烤烟根际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丰富,且有利以酚酸碳源微生物类群繁殖,加之相应土壤酶活性协调,因而最有利烟草生长。生产上可以通过适当客沙或客泥来改良土壤,以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促进烤烟生长。

  • 标签: 土壤特性 烤烟 生长 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材料来源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品质影响。【方法】以云烟97研究对象,于2013年在陕西汉中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四个处理:T1常规施肥;T2(T1+花生壳生物炭600kg/hm^2);T3(T1+稻壳生物炭600kg/hm^2);T4(T1+麦秸生物炭600kg/hm^2)。【结果】(1)施加生物炭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壤水溶性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碳库指数显著增加,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下降。(2)施加生物炭能降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烟叶钾氯比、糖碱比,但可以增加烟碱含量,提升烟叶两糖比。(3)花生壳生物炭对土壤易氧化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升效果最好,对土壤改良效果明显。同时,也提高了烟叶钾含量。(4)麦秸生物炭显著地增加了土壤全碳含量,但也增加了烟叶烟碱含量,对烟叶品质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结论】施用生物炭有利于活化土壤碳库,但不同材料来源生物炭对烟叶品质影响不同。

  • 标签: 生物炭 土壤碳库 烤烟 品质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种植在云南大理相邻产烟县(宾川、弥渡)相邻水田、旱地,相同烤烟品种云烟85不同部位烟叶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弥渡烤烟中挥发半挥发酸含量明显高于宾川烤烟,其中3-甲基戊酸苯甲酸含量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差异;而相邻地块旱地烤烟中绝大多数挥发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明显高于水田烤烟,其中3-甲基戊酸、十二酸油酸含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烤烟在部位间挥发半挥发酸含量差异表现为上、中部烟叶明显高于下部叶,而且烤烟部位间挥发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变化不受烟区烟田类型影响

  • 标签: 烟区 烟田 烤烟 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酸
  • 简介: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比较研究空气氮气氛围下,清香型浓香型各部位烟叶热失重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空气氛围下样品热解更完全,N2氛围下不同热解阶段气体释放情况差异更明显。浓香型烟叶含有较高碱性香气成分,较高异戊酸苯甲酸含量以及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而清香型烟叶含有较高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中上部烟叶香气成分均高于下部烟叶。

  • 标签: 热失重 热裂解 热重-傅立叶红外 烟叶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施用生物炭后烤烟对Cd吸收效应及分配富集特征,来阐明生物炭对Cd污染植烟土壤修复及对烤烟Cd含量降低效果。【方法】于2015年采用盆栽试验(每盆装土25kg),选取豫中地区弱碱性土壤,外源添加Cd0mg/kg(G0)、50mg/kg(G1)、100mg/kg(G2),分别添加生物炭0g/盆(T0)、300g/盆(T1)、600g/盆(T2),采用二因素试验共计9个处理,分别为:G0T0、G0T1、G0T2、G1T0、G1T1、G1T2、G2T0、G2T1、G2T2。测定各处理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Cd含量,并分析烟株采收时不同部位Cd含量烟株对Cd转运及富集系数。【结果】(1)土壤pH值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升高,处理G2T2土壤pH值最大,7.81;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呈现降低趋势。(2)土壤Cd含量与烟株叶片中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同一污染水平下,施加生物炭后,烟株各部位叶对Cd吸收呈显著降低趋势。(3)施用生物处理,烟株整体对Cd转运系数降低,烟株根系对Cd富集系数升高,叶片对Cd富集系数降低。【结论】在Cd污染土壤种植烤烟时适量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从而降低烟叶Cd含量。

  • 标签: 烤烟 生物炭 CD 吸收 转运富集
  • 简介:应用T-RFLP技术研究连作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烟草连作导致38种微生物数量显著下降,其中与碳素循环相关12种,与氮素循环相关9种,与改善土壤质地相关4种,益生菌5种,病原菌8种;而烟草连作造成35种微生物数量显著上升,其中病原菌23种,占总体65.71%。可见烟草连作导致土壤营养元素循环相关微生物数量显著下降,而病原菌数量显著上升,并最终导致烟草连作障碍形成。

  • 标签: 烟草 连作障碍 微生物 多样性 T-RF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