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研究腐熟秸秆肥施用后对烤烟根系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影响,设置化肥腐熟秸秆肥两个处理,并在烟草生长不同时期取土样,检测土壤中5种微生物数量4种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施用腐熟秸秆肥增加了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促进了土壤中磷转化吸收。腐熟秸秆肥增加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数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明显改善土壤生物特性。腐熟秸秆肥对土壤真菌数量、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影响较小。表明腐熟秸秆肥可提高烤烟土壤酶活性生物数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 标签: 烤烟 腐熟秸秆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 简介:为了明确不同光质LED补光条件下日光温室内光环境及烟苗生长差异,采用蓝、黄、红色发光二级管(LED)作为发光光源对日光温室烟苗补光,以不补光对照,研究不同光质LED补光对日光温室内光辐射强度及烟苗光合速率、生长影响。结果表明,蓝色LED补光显著提高温室内400~510nm波段光辐射强度,黄色LED补光显著提高温室内510~610nm波段光辐射强度,红色LED补光显著提高温室内610~720nm波段光辐射强度。蓝色LED补光烟苗茎粗、干重、根冠比壮苗指数显著大于对照其他处理,株高最低;黄色LED补光烟苗株高较高;红色LED补光烟苗光合速率最高,株高显著高于对照蓝色LED补光处理,干重、根冠比、壮苗指数显著大于对照黄色LED补光处理。蓝色、黄色红色LED补光均显著增加日光温室内光辐射强度,调控温室内烟苗生长。

  • 标签: 发光二级管 光质 温室 光环境 烟苗 生长
  • 简介:明确SOC1基因在叶片中生理作用,克隆到烟草中SOC1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全长806bp。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后,获得26棵转基因植株,其中23棵鉴定为阳性植株,转化率88.46%。与野生型烟草K326相比,获得SOC1过表达烟株开花提前,株高增加,叶片宽大。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SOC1过表达不影响叶片中Rubisco大亚基、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基因表达水平,但提高了抗坏血酸氧化酶表达水平;提高了碳酸酐酶活性、蔗糖含量还原性抗坏血酸含量,并降低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表明SOC1可能通过影响氧化还原状态而提高碳酸酐酶活性光合速率。

  • 标签: 烟草 SOC1 转基因 光合 抗坏血酸
  • 简介:改善稻烟轮作地区土壤生态环境,将复合菌剂加入受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中,研究其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及蔗糖酶脲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复合菌剂后,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量C生物量N较健康土受害土均明显增多,土壤蔗糖酶及脲酶活性明显高于受害土而低于健康土。表明复合菌剂对受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有一定修复作用。

  • 标签: 复合菌剂 二氯喹啉酸 烟草 根际土壤
  • 简介:对烟用香精香料中NO3–NO2–采用振荡萃取,建立了快速检测烟用香精香料中NO3–NO2–离子色谱法(IC)。香精香料试样中NO3–NO2–在振荡条件下用水、二氯甲烷萃取,经0.22μm滤膜净化,柱流速1.0mL/min,采用浓度梯度洗脱方式,IonPacAS11阴离子分析柱、电导检测器检测,并采用该方法测定15个烟用香精香料样品。结果表明:①NO3–NO2–检出限、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RSD)及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0.006μg/mL,95.4%90.6%,3.42%4.61%,0.06~6.0μg/mL0.02~2.0μg/mL;②测定15个烟用香精香料样品中NO3–检出率53.3%,NO2–检出率40.0%。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简便优点,适合于烟用香精香料样品中NO3–NO2–测定。

  • 标签: 卷烟 离子色谱法 亚硝酸根 硝酸根 烟用香精香料
  • 简介:采用液培试验,研究不同硫浓度下烤烟根、茎、叶对钙吸收与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硫浓度在0~8mmol/L试验范围内,烤烟根、茎叶片中钙含量随硫浓度增加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硫浓度在2~8mmol/L范围内,烤烟根、茎、叶片对钙吸收速率积累量随硫浓度增加而大幅度降低。0mmol/L处理烤烟根系对钙吸收速率低于2mmol/L处理,但在团棵旺长期,0mmol/L处理烤烟叶片对钙吸收速率高于2mmol/L处理,在旺长后期和成熟期,0mmol/L烤烟茎对钙吸收速率高于2mmol/L处理。0mmol/L处理烤烟根系钙积累量低于2mmol/L处理,但其叶片茎对钙积累量与2mmol/L处理差异不大。由此可见,在液培条件下,无硫或低硫促进了烤烟根、茎、叶对钙吸收积累。

  • 标签: 烤烟 吸收速率 养分积累
  • 简介:探讨不同氮肥形态下叶片组织结构生长发育特点,明确氮肥形态对焦油释放量影响。大田试验设计5种不同氮肥形态配比,对5个不同时期烤烟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测定单料烟焦油释放量。结果表明:1)初步研究表明,单料烟焦油释放量有随着氮肥中硝态氮比例提高而降低趋势;2)硝态氮占优势处理比只用铵态氮处理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大;3)相关分析表明:焦油释放量与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栅栏组织厚度呈不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栅栏组织厚度对焦油释放量有直接作用,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可以影响焦油释放量。

  • 标签: 氮肥形态 叶片厚度 栅栏组织厚度 海绵组织厚度 焦油释放量
  • 简介:选择性降低卷烟烟气中HCN苯酚释放,制备一种金属掺杂多孔氧化物复合材料。利用比表面分析孔径分析、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优化了材料制备方法,并将材料添加到卷烟滤嘴中评价其减害降焦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材料具有均匀孔结构,孔径分布较窄(2-5nm),负载金属元素均匀分散在基体中;(2)材料对主流烟气中HCN苯酚选择性降低率均可达22%以上,而对于烟气常规成分以及感官质量影响较小。

  • 标签: 多孔氧化物 金属掺杂 溶胶-凝胶 卷烟烟气 HCN 苯酚
  • 简介:4学术论文类型、组成部分及其基本要求4.1学术论文类型按写作方法注意事项不同,将本标准覆盖学术论文划分为三大类:——试验研究类论文(见3.2);——应用技术类论文(见3.3);——综述类论文(见3.4)。应用技术类论文又细分为两类:——系统开发类论文(见3.3.1);——技术改进类论文(见3.3.2)。4.2学术论文组成部分学术论文组成部分有:——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或结语(可选);——致谢(可选);——参考文献(可选);——注释。

  • 标签: 论文撰写 分类号 关键词 科技期刊 作者 摘要
  • 简介:对51份烟叶样本主流烟气中27种有机酸进行了测定,通过味觉活力值分析技术,鉴定出烟气中关键酸味物质,以此建立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并与感官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甲酸、乙酸、棕榈酸、琥珀酸、乳酸、苹果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是主流烟气中主要9种有机酸,异戊酸、辛酸、苯乙酸、苯甲酸、己酸戊酸在不同样本中含量变化较大,而琥珀酸、乳酸、草酸、苹果酸肉豆蔻酸变化较小。(2)甲酸、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乳酸琥珀酸8种有机酸在51份样本中味觉活力值即TAV均〉0.1,是烤烟主流烟气中关键酸味物质,大小排序是异戊酸〉乙酸〉戊酸〉甲酸〉丁酸〉琥珀酸〉异丁酸〉乳酸,其它19种有机酸贡献率可以忽略不计。(3)以8种关键酸味物质味觉活力值基础,提出并建立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在主流烟气酸味强度评价方面与感官评价之间取得了较高趋势一致性,佐证关键酸味物质研究科学性,卷烟烟气味觉特征剖析调控技术提供支持。

  • 标签: 有机酸 味觉阈值 味觉活力值 烟气酸味指数
  • 简介:在水热合成法制备介孔材料过程中,通过使用醚类物质创造微乳环境,促进材料自成型,并在后期添加微孔沸石,制备具有复合孔结构吸附材料CTN/X(X=NaA,NaZSM-5,NaY)。考察复合材料作为滤嘴添加剂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微乳环境可以促进复合材料自成型;CTN/NaY样品比表面积达到832m2/g,而CTN/NaZSM-5最可几孔径达到4.3nm。与对照卷烟相比,复合材料对试验卷烟焦油烟碱量改变较小,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则具有较好选择性吸附作用。

  • 标签: 自成型 复合材料 主流烟气 巴豆醛 选择性吸附
  • 简介:针对当前卷烟烟气气溶胶粒度研究分别概述卷烟烟气气溶胶采集方法、粒度分布化学组分随粒度分配规律。在总结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气溶胶采集方法、单颗粒物分析卷烟材料对主流烟气气溶胶粒度分布及成分差异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卷烟烟气气溶胶 粒度分布 凝并效应 化学组成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拓展光谱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组标准样品估计源机光谱目标机光谱之间差异光谱,然后利用差异光谱将其他样品源机光谱转移目标机光谱,从而扩充目标机光谱数量,建立目标机稳定建模。使用三台不同仪器近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少量标准样品光谱可以将大量源机光谱转移目标机光谱,建立目标机模型进行准确预测。该方法对仪器更新替换具有重要实用意义。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多元校正 模型转移 差异光谱 拓展光谱
  • 简介:探索Beinhart1000-1赤星病抗性遗传规律,以抗赤星病品种Beinhart1000-1母本,感病品种G140父本,构建F1及F2代群体,筛选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SSR标记,并进行抗性基因QTL定位。结果表明,Beinhart1000-1赤星病抗性由显性基因控制。同时利用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从2653对SSR引物中,得到83对在抗感池间表现多态且扩增条带稳定清晰SSR标记。以F2代群体115个单株作图群体,利用该83对引物进行扩增,经WinQTLCart2.5分析,构建了83个标记遗传连锁图谱,获得2个抗赤星病QTL位点,分别位于7号15号连锁群上。

  • 标签: 烟草 Beinhart1000-1 赤星病 SSR QTL定位
  • 简介:更全面的了解欧盟烟草控制法律法规,阐述欧盟烟草控制背景现状以及主要烟草控制法律法规,探讨了其对欧盟卷烟市场消费者影响,结果显示欧盟烟草法律环境日益严格,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结合欧盟烟草控制严峻形势,探讨了中国烟草相关政策,中国烟草境外拓展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欧盟 烟草控制 法律 法规
  • 简介: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烟叶加工中水分迁移规律,从水分迁移速率、动力学模型及参数应用性三个部分分析攀枝花C2F片烟增湿及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片烟增湿干燥都经历升速段、第一降速段第二降速段三个阶段速率变化过程,通过逐步提高湿度控制方法可以避免冷凝吸湿,增强片烟增湿均匀性;考察6种薄层动力学模型,其中以Midilli模型对片烟吸湿干燥过程拟合效果最好;结合实际复烤生产中润叶及复烤水分控制区间,发现动力学参数与区间内水分变化时间有很好规律性,对实际生产具有很好理论应用参考性。

  • 标签: 片烟 增湿与干燥 动力学 薄层模型
  • 简介:探索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研发模式,提出了卷烟产品“全程互动式研发”新模式,初步实现“从市场中来、到消费者中去”全程互动式研发,并在“云烟”(紫)质量改良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 标签: 全程 互动式研发 消费者需求 研发流程
  • 简介:建立不同产区及风格烤烟烟叶与化学指标之间关系,对2005~2009年湖南省、河南省、福建省云南省4省份共计1040份烟叶样品21种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利用MiningTree模型进行分类-回归决策树(C&RTanalysis)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从21个烟叶化学成分中,共筛选出14个特征化学指标,其中钾硝酸根4省烟叶共有特征化学指标;(2)湖南、河南、福建和云南4省份识别概率最高特征化学指标分段组合(Segment)分别为:还原糖(≤24.93%)、钾(〉1.98%)、pH值(≤5.37)(p=0.658);钾(≤1.98%)、灰分(〉11.03%)、水溶性灰份碱度(≤0.49)、硝酸根(≤0.06%)(p=0.776);还原糖(〉24.93%)、钾(〉1.98%)、硝酸根(≤0.06%)、蛋白质(〉5.01%)(p=0.914);钾(≤1.98%)、灰分(≤11.03%)、水溶性总糖(〉28.94%)、硫酸根(≤1.43%)(p=0.957)。分类-回归决策树方法在建立烤烟化学成分识别模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烤烟 产区 化学指标 识别 分类-回归决策树分析 MINING
  • 简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长沙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从经营收购拓展到生产管理现状进行阐述,针对信息人才缺乏、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信息传递渠道单一以及信息平台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人才资源中心,扩大信息数据库途径,切实做到硬件投入到位,软件支持相匹配,最大程度提高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管理利用程度,从而为现代烟草行业信息化管理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长沙烟区 现代烟草农业 信息化管理
  • 简介:建立了苯酚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新鲜烟叶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分析方法。苯酚提取样品溶液中ATP、ADPAMP较稳定,不易水解,样品在2h以内各磷酸腺苷变化率小于10%。采用6‰三乙胺(pH=6.6)甲醇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种磷酸腺苷在10min内实现较好分离,线性范围(5~200)μg/mL内,磷酸腺苷浓度与峰面积相关性很高(r〉0.9999),3种磷酸腺苷检测限均小于0.5μg/mL,回收率在91.68%~110.79%之间,RSD在1.53%~3.67%之间。

  • 标签: 超高效液相色谱 磷酸腺苷 苯酚 新鲜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