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是垂体腺瘤中的常见类型,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观察到NFPA引起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NFPA所致高泌乳素血症常可致错误诊断,当泌乳素水平在25~200μg/L范围,NFPA可能被误诊为泌乳素微腺瘤;在120~400μg/L范围,可能被误诊为泌乳素大腺瘤。明确NFPA的泌乳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有助于NFPA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从NFPA的分类及诊断,NFPA导致泌乳素高分泌的原因,NFPA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特点,及泌乳素水平鉴别NFPA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垂体肿瘤 非功能性 泌乳素 高泌乳素血症
  • 简介:卒中研究在预后、诊断和治疗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其生物标志物仍需进一步明确。近几年,长链编码核糖核酸(longnoncodingRNA,lncRNA)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尤其在肿瘤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卒中研究中,人们发现了lnc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卒中诱导脑内大量lncRNA表达改变,提示lncRNA可能参与卒中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可能会为卒中的预防及治疗带来新的方向。

  • 标签: 卒中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生物标志物
  • 简介:目的观察尤瑞克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尤瑞克+依达拉奉)29例和对照组(依达拉奉)34例。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Scale(MR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IHSS、MRS及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年龄、治疗期问血糖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以及NIHSS、MRS和ADL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尤以治疗一周后更为明显,但无低血压及脑低灌注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尤瑞克联合依达拉奉的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

  • 标签: 尤瑞克林 脑梗死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与分析尤瑞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3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尤瑞克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的病死率、临床疗效;于治疗后14d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于发病3个月再次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但尤瑞克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ADL评分较14d时均有所改善,但尤瑞克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尤瑞克可明显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尤瑞克林 脑梗死 近期疗效 远期预后
  • 简介:90年代以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再度受到青睐,主要用于难治性抑郁,不典型抑郁及伴有恐惧,焦虑的患者,其中应用较广的吗氯贝胺抗抑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究竟如何国内报道不多.本文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的方式对此进行研究.

  • 标签: 吗氯贝胺 阿米替林 治疗 抑郁症 临床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尤瑞克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两组予相同的基础治疗,但治疗组加用尤瑞克0.15PNA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14d,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进行病因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伤残或严重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伤残或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尤瑞克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尤瑞克林 脑梗死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尤瑞克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侧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急性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尤瑞克治疗,疗程14d。在治疗前、后分别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两组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erebralvasculardynamicsindexes,CVDI),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脑循环动力学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尤瑞克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P〈0.01),外周阻力均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的增加及外周阻力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管特性阻抗显著降低(P〈0.01)。结论尤瑞克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增加脑动脉的供血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循环动力学指标 急性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IHSS评分 平均血流速度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 简介: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和舍曲治疗癫痫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CCMD-3癫痫性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维持原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舍曲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组显效率为83.3%,舍曲组的显效率为76.7%。两者疗效相当。舍曲组有2例引起癫痫发作次数增加,而文拉法辛对癫痫无明显影响。结论文拉法辛治疗癫痫性抑郁障碍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临床上可作为首选药物。

  • 标签: 文拉法辛 舍曲林 癫痫性抑郁障碍
  • 简介:目的:调查持续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容量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APD患者容量管理量表及身高标化细胞外液(ECW/h),对146例规律门诊随访的CA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容量管理总分为(17.38±3.7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性别、教育程度和是否在职是容量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组CAPD患者容量管理能力尚有待提高。护士应针对不同性别、教育程度和工作状态的患者,予以差异化的容量管理教育,提高其容量管理能力。

  • 标签: 腹膜透析 持续非卧床 容量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TIP睡眠调控技术、电针联合药物综合治疗器质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100例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为综合疗法组:在服用舒乐安定片基础上每周两次TIP睡眠调控技术及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西药组:于睡前半小时口服舒乐安定片1~2片。2组均在入组时和治疗4周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值变化。结果:组内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χ^2=7.26,P=0.011)。结论:本研究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对器质性睡眠障碍均有效,但其改善程度不同,研究组优于对照组,这提示心理治疗、传统中医针刺治疗及联合药物等综合疗法是治疗器质性睡眠障碍更为有效的方案,并能够较少或停用催眠药物,从而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依赖。

  • 标签: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TIP 电针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障碍与语言性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就诊的卒中患者共32例,经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aphasiabattery,WAB)评估语言功能,分为失语组和无失语组,其中失语组15例,无失语组17例。洛文斯顿成套测验中文版(Loewensteinoccupationaltherapycognitiveassessment,LOTCA)第2版评估患者语言认知功能。对失语组与失语组的LOTCA各分项分值及总分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对WAB中各分项得分及失语商与LOTCA各认知分项得分及总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并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失语组的LOTCA总分低于无失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69.0~92.0)分vs99.0(86.0~102.5)分,P<0.05];失语患者LOTCA总分与WAB各分项及失语商呈正相关(r=0.587~0.883,均P<0.05),WAB分项中的各分项与LOTCA中各分项之间呈正相关(r=0.521~0.843,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失语商的主要因素为LOTCA总分(β=0.707,P=0.003)。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程度越重其语言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越重。

  • 标签: 卒中 失语症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评价瑞美隆与阿米替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用瑞美隆与阿米替进行对照研究观察40例抑郁症患者。结果两药均有明显抗抑郁,抗焦虑效果。结论两药对抑郁症效果明显,瑞美隆副反应明显低于阿米替

  • 标签: 瑞美隆 阿米替林 治疗 抑郁症 副反应 情绪
  • 简介:目的现测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舍曲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患者组)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血清IL-6、TNF-α的水平并比较,并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IL-6:(64.35±16.27)ng/L、TNF-a:(28.26±14.57)ng/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6:(30.81±10.71)ng/L,TNF-α:(17.74±10.18)ng/L(P<0.05).舍曲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免疫学标志之一;舍曲抗抑郁的同时降低血清IL-6、TNF-a水平.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细胞因子 舍曲林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和双相呼气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以进一步探讨NMDA受体参与基本呼吸节律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在新生大鼠延髓脑片上同步记录舌下神经根和双相呼气神经元/吸气神经元单位的放电活动,并在灌流的改良Kreb's液中先后加以NMDA受体的激动剂KA和拮抗剂DNQX,观察对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结果使用NMDA受体激动剂KA以后,双相呼气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峰频率都明显增大,吸气神经元中期放电的频率和峰频率也显著增大,而早期和晚期放电的频率无明显改变;用相应拮抗剂以后,上述效应明显被抑制.结论NMDA受体参与了双相呼气神经元之间的交互兴奋作用,同时也介导了吸气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输入.

  • 标签: 非NMDA受体 双相呼气 吸气神经元 电活动 呼吸节律 神经根
  • 简介:目的综合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前影像学危险因素评估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脑GBM病人术前影像学因素对总生存期(OS)的影响,对性别、发病年龄、术前KPS评分、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等因素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并利用回归系数计算预后指数(PI),利用CutoffFinder网页工具求PI界值划分高危、低危组,并对两组病人的O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KPS评分(RR=1.78)、PLR(RR=1.68)、年龄(RR=1.45)是影响GBM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界值为2.25,PI〉2.25为高危组,PI≤2.25为低危组,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计算简单易于推广,对GBM病人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危险因素 非影像学 术前 预后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米替封氯氮平所致流涎的疗效。方法将早服氯氮平而有流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米替组与阿托品组,进行5周对流涎的疗效观察并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且阿米替组的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明显改善而阿托品组则无变化。结论小剂量阿米替封氯氮平所致流涎有较好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抑郁情绪。

  • 标签: 流涎 阿米替林 氯氮平 阿托品 小剂量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脑干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的43例PMSA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43例PMSAH患者,2周左右复查DSA或320排CT血管造影,结果仍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再出血。43例出院后均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MSAH是一种预后佳,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主要位于脑干前方而病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 标签: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变化对溶栓性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78例入院时间〈72h且头部MRI检查无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10d后复查MR/,梯度回波序列显示低信号为出血性转化;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并探讨影响出血性转化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78例患者中11例梯度回波序列呈现低信号。脑梗死组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2798.46±1072.66)ng/L]与正常对照组[(2173.37±867.77)ng/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出血性转化组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3660.03±629.64)ng/L]明显高于转化组[(2657.01±1066.89)ng/L]和正常对照组[(2173.37±867.77)ng/L;(P=0.000,P=0.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及房颤为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P=0.005,P=0.01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h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高于2856.90ng/L,对溶栓性出血性转化的发生具有预测意义,可作为预测溶栓性出血性转化的标志物之一。

  • 标签: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梯度回波序列 LOGISTIC模型
  • 简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是当务之急。虽然溶栓治疗是有效方法,但是发病4.5h之内到达医院的患者非常有限,而且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按0.9mg/kg剂量溶栓治疗,医师与家属最大的顾虑是发生脑出血合并症。如果溶栓过程中出现了出血性疾病(上消化道出血或血尿等),或者溶栓未成功,患者肢体仍然处于瘫痪状态,我们下一步又该如何治疗缺血性卒中?由于上述原因,

  • 标签: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尤瑞克林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正确地评价氟西汀、万法拉斯和阿米替三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102例病人,分别服用氟西汀、万法拉斯和阿米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HAMD、CGI-SI、TESS等量表评价抑郁症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氟西汀、万法拉斯组起效时间较阿米替组早,前两者与后者在2周末HAMD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2组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3组间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氟西汀、万法拉斯和阿米替比较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阿米替

  • 标签: 氟西汀 万拉法新 阿米替林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