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氯芬酸钠栓在绝经妇女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取出中的应用。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到建湖县计划生育指导站要求取器的180例放置金属单环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A、B、C3组,每组各60例。A组用米索前列醇联合氯芬酸钠栓塞肛取器,B组单独用米索前列醇塞肛取器,C组用安慰剂甲硝唑片塞肛取器。观察中宫颈软化程度及阴道出血量、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取IUD效果。结果手术时A组、B组宫颈松弛、宫颈软化程度及止痛的效果均明显,取出成功率高,优于C组,A组效果最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中出血量均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氯芬酸钠栓用于绝经后妇女IUD取出止痛效果明显,取器困难程度明显降低,取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双氯芬酸钠栓 宫内节育器 取器术
  • 简介: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一个新方法,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简便的治疗手段.我院采用宫腔镜直视下切除息肉(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47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FDS)对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本院采用FDS检查乳头溢液患者523例,发现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209例(39.96%)。209例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193例良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16例恶性病变(乳头状瘤恶变6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钙化、乳腺腺病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癌变1例)分别行保留乳房手术5例,单纯乳腺切除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加假体即时置入4例;所有手术采用FDS结合扩张探针定位法。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时间5~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月)。结果193例良性病变患者全部治愈,除2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无复发。16例恶性病变患者经治疗后,未发现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应用FDS诊断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有临床参考价值,辅助手术定位准确,有助于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
  • 简介:近年来,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常引起严重的产后出血,往往需要切除子宫以保全孕妇的生命。但这又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及正常的生理周期,对其身心健康及内分泌系统都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2]。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在妇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及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arteryembolization,UAE)也成为治疗胎盘植入的重要方法。本文就近5年来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及UAE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动脉灌注 胎盘植入 介入治疗 临床病例分析 ARTERY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36岁,住院号20080729,以"孕39+5周,下腹酸胀一周"之主诉,于2008年9月11日13:00入院。末次月经2007年12月6日,预产期2008年9月13日。停经40余天有轻度早孕反应,持续一月自愈。孕5月感胎动,孕期顺利。于入院前一周出现下腹部酸胀,无明显腹痛及阴道流液、流血。平素体健。5年前曾于外院顺产一男婴,产后出现大出血,具体诊治不详。之后流产4次,

  • 标签: 大出血 剖腹产术 治疗 胎盘 临床资料 末次月经
  • 简介: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我国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近几年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剖宫产中大出血在产后出血中又占了较大比例,及时有效地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十分关键。因此选择一种快捷、简便、有效、适当的止血方法,一直为广大妇产科医生所关注。本文总结了应用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方法,控制剖宫产中大出血106例,取得了止血迅速、有效、操作简便,同时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 水囊压迫 疗效观察 孕产妇死亡率 妇产科医生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宫腔填塞纱条法和改良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对比应用,比较二者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2008年1月-2012年5月间所施行的剖宫产中产后出血的病历资料,仅选择单纯性宫缩乏力出血的患者共47例,其中有29例行宫腔纱条填塞作为对照组,从2009年开展B—Lynch缝合术后有18例行B-Lynch缝合作为研究组,两组在年龄,孕龄及剖宫产指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别。结果:研究组剖宫产中平均出血量及产褥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研究组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宫腔乏力I}生出血的患者B—Lynch缝合优于宫腔纱条填塞,通过熟练掌握B—Lynch缝合的方法和技巧后,笔者在治疗剖宫产中宫腔乏力性出血基本行B—Lynch缝合取代了宫腔纱条填塞,正尝试把B—Lynch缝合应用于多因素的产后出血。

  • 标签: 剖宫产术中 宫缩乏力性出血 宫腔纱条填塞术 改良B—Lynch缝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11年9月31日在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28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5例抢救成功,死亡3例,其中重度妊高征伴胎盘早剥1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病因进行消除,合理使用肝素,进行血液替代治疗是保障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

  • 标签: 产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创面脱落癌细胞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174例乳腺癌术后的腋下和肿瘤附近创面引流液作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将结果与相关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脱落癌细胞阳性者42例,占24%。T1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X2=6.960),T2和T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x2=26.372)。Ⅰ期和Ⅱ、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X2=33.187),Ⅱ期和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X2=18.200),Ⅲ期和Ⅳ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x2=0.520)。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x2=18.748);非浸润和浸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x2=8.121);根治和改良根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x2=3.563);腋下引流和胸创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x2=8.116)。结论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病期早晚、组织学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提高手术操作质量可降低脱落癌细胞阳性率。

  • 标签: 乳腺癌 脱落细胞
  • 作者: 石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江苏泗洪医院妇产科,江苏 泗洪223900
  • 简介:目的:探究对于孕期宫颈机能不全实施经阴道宫颈环扎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接纳的68例孕期宫颈机能不全孕妇,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接受保守治疗的孕妇定义为参照组,应用经阴道宫颈环扎的孕妇定义为试验组,两组均纳入34例,比对两组孕妇分娩孕周、胎儿体重、Apgar评分及妊娠结局。结果:试验组孕妇分娩孕周相比于参照组更长,胎儿体重及Apgar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足月产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早产率及流产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宫颈机能不全采用经阴道宫颈环扎治疗能延长孕周,增加胎儿体重,提高Apgar评分,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孕期;宫颈机能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反取皮植皮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10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将撕脱失活的皮瓣取下,修剪处理后,削切成中厚层皮瓣,再原位贴敷缝合在创面上,碎纱布打包包扎压迫植皮创面上,弹力绷带包扎。选择我院往年10例常规取皮植皮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2例面积较小、皮瓣条件好的患者成活面积为100%,5例患者成活面积为68%~92%,二次自体取皮植皮痊愈出院。结论: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反取皮中厚层皮瓣植皮效果满意,同时也能为二次手术打下良好基础。彻底清创、止血、处理好皮瓣是提高植皮成活率、降低感染率及坏死率的关键。

  • 标签: 皮肤撕脱伤 反取皮植皮术 撕脱皮瓣 创面渗液
  • 简介: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及介入治疗法诊治积乳症、闭塞性乳管炎及导管扩张症。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乳管镜诊断为乳腺疾病患者7426例,年龄25~74岁,平均36.8岁,全部为女性。根据镜下表现分组:积乳症组(2466例)、闭塞性乳管炎组(2026例)及导管扩张症组(2934例),3组均给予介入治疗,3~4周为1个疗程。随访3~36个月。结果7426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62.59%(4648/7426),总有效率为93.33%(6931/7426)。积乳症组有效率达96.15%,治愈率达72.91%;闭塞性乳管炎组有效率达90.57%,治愈率达53.95%;导管扩张症组有效率达92.88%,治愈率达59.88%。并发症:乳管皲裂25例,细菌感染13例,血肿3例,未发现医源性感染。结论乳管内窥镜对积乳症、闭塞性乳管炎及导管扩张症具有特异性诊断作用。乳管内窥镜介入治疗直接有效。

  • 标签: 乳管镜 乳腺疾病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子宫内膜消融在良性疾病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自凝刀对114例患者在超声监护下行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治疗子宫出血平均(12.32±4.51)min,96例治愈,18例有效,总有效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子宫内膜消融治疗子宫异常出血是一种安全、疗效好、简单、快速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 射频消融术 超声 异常子宫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应用中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等。方法对64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并于中给予放射治疗。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等。结果术后随访3~19个月,中位随访10.3个月。64例患者中,1例(1.6%)于1年后局部复发;7例(10.9%)术后发生I级放射性肺损伤,10例(15.6%)手术部位局部硬化,8例(12.5%)皮肤颜色改变,8例(12.5%)手术部位疼痛;美容效果方面,达到极好或较好水平共占95.3%(61/64)。结论中放射治疗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的应用可得到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同时美容效果良好。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中放射治疗 保留乳房手术 近期疗效 安全性 美容效果
  • 简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会在胸前留下永久的皮肤瘢痕,影响美观。随着真空辅助下微创旋切的日渐成熟,该技术已应用于男性乳房发育症,但多用于范围较小的轻度患者,在中、重度患者中是否可行尚需进一步探讨。本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为23例中、重度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患者实施真空辅助下微创旋切,将发育乳房完整切除,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男性乳房发育症 微创旋切术 临床应用 治疗 中重度 传统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Prolift盆底重建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行Prolift盆底重建治疗的168例POP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应用POP-Q分度法及POP生活质量问卷(P-QOL)对患者POP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其术后1年复发情况,并应用Cox风险模型分析Prolift盆底重建治疗PO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68例患者治愈率为94.05%(158/168),术后1年复发率为12.50%(20/160)。POP患者术后1年POP-Q分度为Ⅲ~Ⅳ°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OP患者术后1年脱垂严重程度、个人关系、健康状况、生活状况、角色、体力、社交、情绪、睡眠等方面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经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cm是Prolift盆底重建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rolift盆底重建治疗POP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cm是Prolift盆底重建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备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以降低POP复发率。

  • 标签: Prolift盆底重建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效果 术后复发
  • 简介:目的:观察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联用对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门诊腹泻病患儿(0~36月)均为2009~2011年锡山人民医院分院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以蒙脱石散口服治疗为对照组44例,观察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口服治疗45例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联用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高,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腹泻 疗效
  • 简介:乳腺导管内癌(ductalcarcinomainsitu,IX;IS)是一种肿瘤性导管内病变,特征为上皮增生明显,伴有轻度至重度的细胞异型,具有可能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其临床、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基因学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DCIS并非孤立性病变,而是由一组异质性疾病构成,在临床特征、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特征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 标签: 乳腺 导管内癌 影像学 病理学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估由外向内经闭孔无张力尿道悬吊(‘outside-in’transobturatortape,TOT)与由内向外经闭孔无张力尿道悬吊(‘inside—out’transobturatortape,TVT-O)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7年1月本院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9例,其中,行TOT患者41例,行TVT-O患者38例。TOT组和TVT-O组患有混合性尿失禁者分别为17例和13例;伴有盆腔脏器脱垂者9例和7例。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评估两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单纯性尿失禁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min(TOT)和15min(TVT-O)。TVT—O组发生膀胱穿孔1例。TOT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TVT-O组为14个月。TVT-O组和TOT组的1年总治愈率分别为92%和90%(P〉0.05)。结论TOT和TVT-O均能有效的治疗伴有或不伴有盆腔器官脱垂的压力性尿失禁。

  • 标签: 尿失禁 尿道中段悬吊术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加置管引流治疗乳腺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乳甲外科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5例超声及临床检查诊断为急、慢性乳腺炎伴脓肿形成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炎症局限后在超声引导下行乳腺炎性病灶麦默通微创旋切加置管引流治疗。结果95例患者均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加置管引流,超声均能清晰显示微创旋切病灶及脓液抽吸过程,术后置管引流约5~7d,治愈率为97.9%(93/95)。其中4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皮下淤血,平均7~14d后缓慢自行吸收。术后3、6个月分别复查超声,均提示切除完全,愈合良好;2例合并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3、15个月复发,复发率为2.1%(2/95),再次行开放性手术后治愈。其中3例涉及2个以上象限的巨大脓肿经本方法治疗,术后置管引流7d,均愈合良好,随访未见复发。95例患者的脓液标本均经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0.5%(67/95);切除标本病理结果均为乳腺炎性病变。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加置管引流治疗急、慢性哺乳期及非哺乳期乳腺炎伴脓肿形成的患者,其疗效均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乳腺炎 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