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递增,可能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对其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及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上,乳腺癌动物模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制作对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病因、发病机理,从而对其进行有效预防、提高治疗效果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在抗癌药物的药理研究中更为重要。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首先应与人体内肿瘤病理生理过程相似,还要便于制作、观察及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监测和优选,目前关于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乳腺癌 动物模型
  • 简介:在酷暑的夏日里,游泳是人们向往的运动,它既能增强身质又能使人享受夏季的乐趣,但在游泳前后也要注意保护自已的眼睛。

  • 标签: 保护眼睛 夏天 游泳前
  • 简介:对于本身关节就不太好的人来说,要纠正一个误区,当感觉骨关节不适的时候,不要休息不活动,而是要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正确、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还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并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骨关节 保护 体育锻炼 关节疼痛 病情
  • 简介:目的探讨切断双侧阴部神经建立压力性尿失禁(SUI)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侧阴部神经离断法制备大鼠SUI动物模型。模拟人体尿动力学检查的方法,测定实验动物的最大膀胱容量(MBV)、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及功能性尿道长度(FUL),证实SUI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并通过HE染色、Masson特殊染色、Mallory特殊染色、电镜超微结构对大鼠尿道横纹肌性括约肌的显微解剖进行观察。结果双侧阴部神经离断法可成功建立大鼠SUI模型。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模型建立后大鼠平均最大膀胱容量增加(0.89±0.04)ml(P〈0.01),平均腹压漏尿点压下降(15.46±5.49)cmH_2O(P〈0.01),平均最大尿道闭合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度下降(7.97±3.25)cmH_2O和(0.69±0.32)cm(P〈0.01)。建模后尿道及其周围组织形态学:尿道括约肌排列松散,部分肌肉有断裂现象,肌层变薄;结缔组织所占比重增加,胶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结论通过双侧阴部神经离断的方法,成功建立了SUI动物模型,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尿道横纹括约肌呈封闭环形分布于雌性大鼠尿道的中外段,提示此处为控尿机制的主要部位。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动物模型 阴部神经 尿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索原代培养成年大型哺乳动物绵羊阴道平滑肌细胞(vaginalsmoothmusclecells,VSMC)改良方法。方法成年绵羊阴道平滑肌取材,利用预消化组织块法(将组织剪碎呈1mm3大小组织块,0.1%Ⅰ型胶原酶消化20min,0.1%胰酶-EDTA与0.1%Ⅰ型胶原酶混合溶液再次消化30min,将组织块种于培养瓶)原代培养VSMC,并与传统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进行细胞萌出速度及增殖速度比较,提高VSMC原代培养效率;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bloting法检测平滑肌细胞标志物calponin及a-SMA表达鉴定VSMC。结果预消化组织块法获得原代VSMC速度快于传统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3d可见细胞萌出,9d可达80%细胞融合,"峰谷"特征明显,而酶消化法至12d增殖至80%细胞汇合,传统组织块法约7d可见细胞萌出,14d可达80%细胞汇合;VSMC平滑肌标志物calponin和a-SMA均呈阳性表达(P〈0.05);VSMC可扩增代数有限,扩增7代后即表现出细胞形态改变,增殖缓慢,胞核内出现空泡,死亡细胞增加等表现。结论预消化组织块法可较快速多量获得绵羊VSMC。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阴道平滑肌细胞 原代培养 动物模型
  • 简介:糖尿病足部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并伴有感染的足部改变。糖尿病患者中出现溃疡、感染等足部并发症是比较常见的医学问题,它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所以,保护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是预防截肢的最好方法。

  • 标签: 糖尿病 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胃黏膜保护方法。方法:通过胃黏膜保护分析,寻找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结果: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能增强胃黏膜更新,提高细胞再生能力,增加胃黏膜对胃酸的抵抗能力,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结论:胃黏膜保护对防治慢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

  • 标签: 慢性胃炎 胃黏膜保护 幽门螺杆菌(Hp)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助产方式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经阴道分娩的1857例初产妇,按照不同接生处理方法分为A、B、C、D组,A组398例为单纯无保护会阴接生,B组459例以导乐助娩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C组418例以双侧会阴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D组582例同时采用导乐助娩与双侧会阴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比较4组接生成功率、会阴完整率、疼痛情况等临床效果。结果D组的无保护会阴接生成功率、会阴完整率、新生儿评分高于其他3组,产后出血、第二产程时间少于其他3组,产妇满意度、产妇情绪状态优于其他3组(均P〈0.05)。结论导乐助娩与双侧会阴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提高了产科接生质量,安全有效。

  • 标签: 自然分娩 导乐助娩 双侧会阴阻滞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血浆蛋白、尿蛋白、肾功能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浆蛋白增加,尿量增加,尿蛋白总量减少,肾功能有好转,自觉症状改善;两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低分子肝素对母儿安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重度子痫前期 肾功能
  • 简介:<正>母源性抗体是指婴幼儿或新生儿通过胎盘或乳汁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新生儿可通过乳汁获得特异性分泌型IgA(secretoryImmunoglobulinA,sIgA)[1],但是通过胎盘获得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仍是母源性抗体的主要成分。母源性抗体能保护新生儿和婴幼儿抵御相应病原体的感染,但也可影响婴幼儿疫苗接种后主动

  • 标签: 母源性 疫苗接种 抗体滴度 免疫保护 IgG Immunoglobulin
  • 简介:目的探讨电刺激(electricalstimulation,ES)对机械力诱导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正常对照组、电刺激组、加力模型组和加力后电刺激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间接化学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变化,JC-1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MMP)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酶活性变化。结果加力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内ROS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aspase-3酶活性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力组相比,加力后电刺激组细胞活性增强,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上升,细胞内ROS含量减少,Caspase-3酶活性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可通过维持细胞活性、减少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内ROS含量及Caspase-3酶活性,而对机械力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成纤维细胞L929 电刺激 机械力损伤 细胞活性氧 CASPASE-3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神经保护剂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为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治疗组5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O%,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来看,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血液粘度和血小板粘附率改善显著优于时照组(P〈0.05)。两组均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经保护剂结合常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保护剂 短暂性脑缺血 马来酸桂哌齐特
  • 简介:目的研究顺铂(cisplatin,CDDP)对正常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及金雀黄素(genistein,GEN)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颗粒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的CDDP及GEN和CDDP的培养基中孵育不同时间,用MTT法测定细胞的抑制率。结果CDDP浓度≥μg/ml可抑制颗粒细胞的生长,低浓度GEN的对这种抑制无明显影响,高浓度的GEN可减轻顺铂对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CDDP对大鼠颗粒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GEN对其引起的细胞毒性有保护作用,呈时间一剂量效应。

  • 标签: GEN CDDP 颗粒细胞 MTT法
  • 简介:目的构建针对骨保护素(OPG)基因的一个载体编码三条短发夹RNA(shRNA)的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OP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3个针对OPG基因的RNA干扰(RNAi)位点,分别设计合成3对编码相应shRNA的DNA单链,每对单链连接形成双链后分别与线性化载体pGenesil-1.1、pGenesil-1.2、pGenesil-1.3连接形成pGenesil-1.1-shRNAl、pGenesil-1.2-shRNA2、pGenesil-1.3-shRNA3,对以上重组载体反复酶切连接,构建成重组质pGenesil—1.1—1.2-1.3-shRNA1-shRNA2-shRNA3,酶切鉴定和测序无误后,将该质粒转染MDA—MB一231细胞,以G418加压筛选,对转染细胞行单克隆化,稳定转染细胞行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确定其对OPG基因表达抑制作用。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LD分析法。结果成功构建了pGenesil-1.1—1.2-1.3-shRNA1-shRNA2-shRNA3重组质粒;以该质粒稳定转染MDA—MB-231细胞后其OPG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Ai对OPG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91%和73%。结论本研究构建了针对OPG的一个载体编码3条shRNA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RNAi抑制了MDA—MB-231细胞OPG基因表达,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肿瘤细胞自身OPG表达在乳腺癌骨转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相关实验基础。

  • 标签: 乳腺肿瘤 骨保护素 RNA干扰 MDA—MB-231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