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后路两种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单节段骨折40例,按置钉椎体情况分为传统椎弓根固定组(四钉固定组)和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组(六钉固定组),分别从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面Cobb角和冠状面Cobb角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面Cobb角和冠状面Cobb角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六钉固定组的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四钉固定组(P〈0.001)。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伤椎前缘高度,使骨折块复位,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胸腰椎 脊柱骨折 椎弓根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治问题。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病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0~89岁,平均66岁。8例患者采取面罩吸氧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护脑部细胞及组织,早期给予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结果8例按Sevitt分型,暴发型1例,完全型2例,亚临床型5例。除1例暴发型死亡外,其余7例因早期发现并及时正确治疗均治愈。结论正确认识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早期及时发现,有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关键在于术中避免股骨髓内压的升高及症状出现后加强复苏抢救措施。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脂肪栓塞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新型扩张腰椎椎间融合器单独单枚使用不附加椎弓根螺钉时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方法15个人体新鲜标本随机分为圆柱状螺纹融合器组(Interfix);箱形融合器组(Telamon);扩张融合器组(Expanded)。模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将融合器单个置入椎间隙,不附加椎弓根螺钉。将标本放置于力学实验机中加载进行三维六度运动记录运动范围(ROM)。对3种融合器行拔出实验,记录最大拔出强度。结果各种状态下Expanded组ROM值均小于Interfix组和Telamon组,Expanded组最大拔出力为747N,抗拔出强度分别比Telamon组和Interfix组高98.1%和32.4%。结论在单独单个使用情况下,扩张融合器界面稳定性能高于圆柱状螺纹融合器和箱形融合器,并且在抗滑移性能上也远远超过另2种融合器,在严格适应证下可以单独使用。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ALLOMATRIX可注射硫酸钙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ALLOMATRIX可注射硫酸钙治疗3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3岁。根据AO分型,A3型5例,B2型6例,C1型4例,C2型10例,C3型11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1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3.5周。术后1年根据Conney腕关节活动评价标准评分,优33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97.2%。结论采用ALLOMATRIX可注射硫酸钙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仅能够固定和复位粉碎性骨折,而且能防止骨折移位,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可注射式硫酸钙 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脊柱后路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02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76例,按不同减压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切除一侧或两侧椎板、椎弓根或部分关节突行侧前方环状减压AF内固定者40例,为直接减压组;体位复位结合AF器械矫正复位36例,为间接减压组.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ASI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中晚期并发症,根据是否有腰背痛,下肢根性痛、麻木无力,两便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生活能力按FIM评定.结果两组病例获6个月~5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前脊髓完全性损伤,术后均无恢复;术前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晚期并发症发生,直接减压组高于间接减压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间接减压组好于直接减压组.结论间接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不失为一种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减压 胸腰段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并发症 术后 脊柱后路
  • 简介:目的分析根据膝骨关节炎致病因素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探讨致病因素的作用机理,尝试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临床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患者56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每个患者的致病因素:关节内损失、免疫损伤、代谢异常所致结晶体沉积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膝关节神经营养障碍损伤,分别采取关节镜清理、抗生素治疗、抗痛风治疗、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活血药物防治微循环障碍等综合治疗方案治疗2周,膝关节功能锻炼4周,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肿胀及日常活动情况的改善程度。结果有50例完成致病因素综合治疗并随访2年,总有效率为100%,疗效优秀20%。结论上述致病因素协同致病,是骨关节炎发病的病因病理基础,膝骨关节炎的致病因素综合治疗(关节镜清理、抗生素治疗、抗痛风治疗、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方法)疗效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致病因素治疗 疗效 病理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技术行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及肘部皮下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共治疗肘管综合征患者26例,方法为显微镜下神经松解,解除神经内外瘢痕对神经的压迫,并将带尺侧上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的尺神经行肘部皮下前置。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553岁,平均42.5岁。结果本组随访13-40个月,平均20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审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应用显微技术行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并肘部皮下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确切,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蒂尺神经 皮下前置术 神经松解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镜下行髋关节减压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髋关节撞击综合征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2~62岁,平均42.4岁。均行髋关节镜检,明确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清理损伤的软骨和盂唇,打磨骨赘,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采用髋关节查体和改良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估。末次随访时,按改良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2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超过90%。结论髋关节镜技术对凸轮型FAI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化治疗手段。

  • 标签: 髋关节 关节镜 减压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凸轮型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正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2年3月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正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患者3例。分析术后畸形矫正率、并发症、融合情况及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结果术后脊柱侧凸、胸腰段后凸均显著改善。腰痛VAS评分也显著提高。均随访〉2年,3例患者均无畸形明显进展,无假关节形成、感染等并发症,无疼痛症状复发。结论对于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的患者,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WILMS瘤 肾胚细胞瘤 脊柱畸形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 作者: 龚关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重庆402460
  • 简介: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术与传统切开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行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行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通过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切开手术,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手术;传统切开手术;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圆锥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分型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圆锥脂肪瘤型TC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个月-48岁。并按Arai法分型。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椎管内脂肪瘤切除手术,对于皮下脂肪瘤酌情作部分切除。平均随访3.2年。结果术中所见与术前MRI表现相同。脊髓尾侧型及脊髓背侧型16例,混合型2例患者完全松解栓系;5例混合型及2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脂肪瘤者行大部分切除。术后6例患者Hoffman分级明显改善。1例混合型脂肪瘤患者症状加重。4例肢体乏力明显改善,其中3例为脊髓尾侧型患者,1例为复合型患者;2例为小便失禁明显改善,1例为脊髓尾侧型,1例为混合型患者,小便失禁的病程均〈6个月。术后2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混合型及1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脂肪瘤患者发生再栓系。结论合理的分型有助于预测手术难度及患者预后;保留部分皮下脂肪瘤有利于防治脑脊液漏;病理类型复杂者容易发生再栓系,但可通过扩大硬膜囊、高分子材料修补防治;术后症状改善因病理类型不同而异,病理类型简单,病程短的患者括约肌功能障碍恢复良好。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脂肪瘤 诊断 外科手术
  • 作者: 田茂星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1-22
  • 出处:《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第16卷第7期
  • 机构: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盘州553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轴滚动移位法在减轻胸腰椎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行胸腰椎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应用常规平抬搬运法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应用轴滚动移位法搬运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了轴滚动移位法搬运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更低于仅接受了常规平抬搬运法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应用了轴滚动移位法搬运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于仅接受了常规平抬搬运法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胸腰椎术的患者,在术后采用轴滚动移位法进行搬运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伤口疼痛,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而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上具有优秀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术;伤口疼痛;轴式滚动移位法;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微创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5具人新鲜尸体脊椎标本L4,5节段为受试节段,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分别测量每具标本施术前、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同侧椎弓根钉棒加对侧经关节螺钉固定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状态下的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进行比较。结果各固定方式的ROM值均小于受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在各状态下ROM值最低,与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及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侧椎弓根钉棒加对侧经关节螺钉固定相比,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状态下2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旋转状态下2种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与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比较,ROM值在右侧屈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状态下2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LIF后路辅助固定方式均可有效增加腰椎功能单位的稳定性,其中双钉棒效果最好,同侧单钉棒加关节螺钉次之,同侧单钉棒再次,对侧单钉棒效果较差。

  • 标签: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生物力学
  • 简介:Ehlers—Danlos综合征为一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及结缔组织弹性过度增加。根据遗传、临床表现及生化改变可将其分为8种类型,其中Ⅵ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弹性增大、关节过度活动,部分患者合并脊柱侧凸及眼球病变。该病十分罕见,其中Ⅵ型发病率低于1/50000。我们于1997年1月~2004年6月发现2例,均为Ⅵ型。其中1例行侧凸矫正脊柱融合术,随访3年。本文对2例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Ehlers—Danlos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策略。

  • 标签: Ehlers—Danlos综合征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研究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骨折后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后凸畸形患者共21例,既往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8例,后路手术治疗1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疼痛的VAS评分为4.3~7.5分,平均5.6分;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A级5例,B级3例,C级7例,D级2例,E级4例。本组后凸畸形的Cobb角为28°~75°,平均48°,后凸顶端均为原骨折椎体节段,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节段“蛋壳”技术于后凸顶椎处进行椎体截骨,通过椎弓根固定系统加压固定。观察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的矫正率、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手术平均用时212min(128~360min),平均出血量为800mL(400~2200mL)。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3°,平均矫正约35°;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访VAS评分平均2.3分(1.0~3.5分),比术前平均降低3.3分。结论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术截骨后前中后三柱均为骨性接触,融合率高,矫正效果可靠(平均35°),避免了前方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此术在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这一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截骨术
  •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行后路椎间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3月对3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微创TLIF(METRXQuadrant)和开放PLIF术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后1周微创TLIF组腰痛VAS评分的降低更为明显(P〈0.05);术后1周及4个月2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微创TLIF组JOA评分同开放PLIF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TRXQuadrant系统下行微创TLIF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柱疾病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颈、腰椎减压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5例颈腰综合征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45~83岁,平均67.3岁。行一期颈、腰椎减压手术并进行随访,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l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来探讨该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56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628mL。术后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6—27个月),JOA(颈椎疾病)、JOA(腰痛)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5.10%、36.84%;ODI从术前57.6到术后28.3;患者总体满意度为12/15(80%)。结论对颈腰综合征患者行一期颈、腰椎减压手术,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心理负担。

  • 标签: 颈椎 腰椎 脊柱疾病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马凡综合征(Marfansyndrome,MFS)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结缔组织遗传病,临床上以骨骼、心血管、眼组织、肺部、皮肤及硬脊膜病变为主要表现,其发病率占普通人群1/5000~1/3000[1~3].约63%的MFS患者合并>10°的脊柱侧弯畸形.MFS患者脊柱手术后常并发心血管疾病[4~7],而术后并发自发性气胸国内罕有报道.我科于2003年9月治疗1例MFS脊柱侧弯,术后早期发生自发性气胸,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术后早期 马凡综合征 脊柱侧弯畸形 患者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