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咸阳市渭城区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09年国标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成蚊密度调查采用灯诱法,蝇类密度调查采用笼诱法,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蜚蠊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蚊类有3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4.23%;蝇类有7种,家蝇和棕尾別麻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2.52%和47.78%;鼠类有小家鼠、褐家鼠2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2.00%,47.80%;蜚蠊有1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100%。蚊类总密度为9.09只/灯·小时,以牲畜棚和公园较多;蝇类总密度为13.17只/笼,以绿化带最高;鼠类总密度为0.21%,以城乡结合部最高;蜚蠊总密度为0.85只/张,以餐饮行业和居民区较高。鼠类活动2高峰,分别在在4月和11月;蚊类也呈现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7月和10月;蝇类8月份最高;蜚蠊的活动高峰期不明显。结论相关部门在病媒生物活动高峰期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同时,做好相关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蚊虫控制的重点在公园和牲畜棚,苍蝇在绿化带,鼠类在城乡结合部,蟑螂在餐饮业和居民区。

  • 标签: 病媒生物 监测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7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及同期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现场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体质调查表》,采用临界值法判定受试者的体质类型,并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PCOS组患者中单一体质为5例(25.00%),复合体质为15例(75.00%);正常对照组的单一体质为8例(40.00%),复合体质为12例(60.00%)。PCOS组患者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二的体质依次是气虚质、痰湿质;正常对照组出现频次排名前二的体质依次是阳虚质、气虚质。结论:PCOS患者体质以气虚质、痰湿质为主,多为复合体质。笔者提倡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能及早发现PCOS患者偏颇体质,运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干预,可达到延缓发病及尽早恢复生育功能,甚至是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质类型 分布特点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人衰弱发生情况以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医院门诊体检资料完整的106例老年人,平均年龄(79.5±7.6)岁。衰弱采用Freid表型定义评估,包括体质量下降、疲乏、走路速度缓慢、握力低、身体活动量低5个指标,符合3项或3项以上的被确定为衰弱,1~2项符合的为衰弱前期,0项为无衰弱。老年人综合评估包括一般情况、疾病以及用药情况、老年综合征、营养风险、认知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睡眠等。结果106例老年人中无衰弱老年人26例(24.5%)、衰弱前期老年人65例(61.3%)、衰弱老年人15例(14.2%)。其中,〈80岁5例(9.8%)衰弱,≥80岁10例(18.2%)为衰弱;衰弱老年人中9例(60.0%)发生失能,14例(93.3%)存在共病。衰弱老年人较非衰弱老年人年龄大、体质量指数(BMI)低、听力下降,患有尿失禁、失眠、营养不良比例高,并且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合并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以及多重用药明显(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重用药与衰弱前期独立相关(OR=2.376,P〈0.05),认知障碍与衰弱独立相关(OR=2.079,P〈0.05)。结论老年人衰弱前期和衰弱均应受重视,衰弱常与失能、共病并存。影响老年人衰弱程度的主要因素为认知障碍和多重用药。

  • 标签: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危险因素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ABA)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控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ABA进行菌株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抗菌药物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的显著性比较用Y。检验。结果353株ABA主要来自痰液(占93.7%),科室分布以ICU和呼吸内科最多(分别占34.8%和35.4%),3月及7~9月为感染高峰期(共占48.7%)。除多黏菌素E耐药率较低外,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在IcU为60.98%~93.5%,非ICU为69.57%~82.17%。ABA在ICU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A)的分离率(分别为91.1%和86.2%),高于非ICU病房(分别为81.7%和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A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以IcU为著;应采取综合措施,延缓和减少耐药ABA的产生和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福建省三明市在历史过程中,由于各民族间个体相互婚配、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汉、畲、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存的地区.了解该地区人群的ABO血型分布,对于民族起源、融合、遗传性状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故笔者对三明地区一市五县共13794人进行ABO血型分布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福建 三明地区 ABO血型 血型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PKP术后骨水泥形态分布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从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集56例患者共67个椎体进行PKP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骨水泥形态及分布,将其划分为点式支撑组(A组,15个)、平面支撑组(B组,25个)和立体支撑组(C组,27个),比较术前、术后7天、术后12个月VAS评分,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临近节段术前及术后12个月椎体骨密度变化。使用多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检验效能α=0.05。结果:A组、B组、C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87±0.32、6.78±0.22、7.110.23(F=0.542,P=0.58);术后7天VAS评分为2.67±0.33、3.2±0.30、3.13±0.26(F=0.764,P=0.47);术后12个月为4.20±0.23、2.54±0.21、2.31±0.21(F=96.4,P=0.003),通过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003,A组与C组比较P=0.002,B组与C组比较P=0.181。术后12个月三组的椎体高度变化分别为0.24±12、0.14±0.1、0.13±0.08(F=66.4,P=0.013),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001,A组与C组比较P=0.001,B组与C组比较P=0.211。术后12个月临近椎体平均骨密度T值变化A组为1.22±0.11,B组为1.32±0.12,C组为1.65±0.21(F=55A,P=0.021),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171,A组与C组比较P=0.023,B组与C组比较P=0.031。结论:PKP手术的骨水泥充填形态会影响术后病椎椎体高度的维持以及临近椎体的骨密度,平面支撑的骨水泥形态具有较好的应力分配特性,术后椎体高度丢失以及临近节段的骨质疏松程度相对较轻。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球囊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特点及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医院感染分离的102株PA对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PA的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62.7%,伤口感染次之占19.6%,感染重点对象为老年人,肿瘤及烧伤患者。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生素,抗菌作用最强的是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81.4%,抗菌作用最差是氨苄青霉素(0%),磺胺甲唑次之(30.3%)。结论PA为医院内感染的代表菌株,其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

  • 标签: 医院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MI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了解乐至县人民医院2022年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及分布情况,以期控制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送检至我科的病原微生物学标本中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5763例病原标本中共检测出513株多重耐药菌,其中来自普通外科(20.08%)、呼吸内科(10.14%)、肝胆胰外科(9.55%)、胃肠外科(7.41%)、泌尿外科(7.21%)等。结论:医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其形势严峻,在临床上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强化手卫生等措施,来更好的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也能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蔓延。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科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100份为研究样本,分析送检样本多重耐药菌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结果:100份送检样本中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株42株,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8株(42.86%)、鲍曼不动杆菌10株(23.81%)、MRSA 8株(19.05%)、肺炎克雷伯菌4株(9.52%)、屎肠球菌2株(4.76%)。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为23.81%,革兰阴性菌占比为76.19%。临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多数对阿米卡星较敏感。其中大肠埃希菌对于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比较耐药。结论:通过对检出多重耐药菌的分析,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住院患者 革兰阴性杆菌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出现哮喘病症的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以及临床特征。方法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100例哮喘患者,对其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验结果以及肺功能检查,从肺功能指标与气道炎症表型情况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对不同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与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患者的表型与FeNO、FEV 1 /FEV、FEV 1 % pred 等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据资料表明,哮喘气道的表型分布主要包括寡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嗜酸粒细胞型,其中对肺部功能影响较为严重的为中性粒细胞型。

  • 标签: 哮喘病 气道发炎 表型分布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503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方法:对在我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患者中,共抽选503 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案例,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要求,通过“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中医体质辨识项目”,对患者体质分型进行统计,并给与相应的健康指导。结果:按照中医体质辨识分类标准,50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不均,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类型单项占比均超过18%,三种类型总占比为61.43%,其余六类型总占比仅占38.57%。结论:在基层社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在体质分型上有较大差异,故在临床治疗上,建议结合体质类型,辅以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干预治疗,加强个性化健康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症状。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体质辨识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献血场所进行全血献血人群的分布特征情况。方法:汇总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市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全血献血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结果: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的全血献血人群在年龄、性别、学历、献血量选择、职业、初次献血、多次献血以及血液复检淘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P

  • 标签: 全血献血 不同献血场所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800例阴道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00例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物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800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共检出506株病原菌,病原菌检出率为63.25%,且检出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最高,另外以阴道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高,明显高于其他菌种,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道炎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最高,而菌株中又以阴道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应针对此种情况给予针对性处理。

  • 标签: 阴道炎 病原菌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2017-2019年度4152株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7-2019年度从医院患者的非痰标本中分离鉴定的4152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4152株大肠埃希菌,其中30.5%来自尿标本,72.2%来自外科,43.8%来自60岁及以上人群,60.6%来自女性。在4152株大肠埃希菌中,敏感性最高的是阿米卡星,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曲松。 结论 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院感防控,科学应对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大肠埃希菌。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临床分布 耐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育备孕女性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收集132例再生育备孕女性的一般资料,运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对其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并依据年龄、首胎分娩方式、是否存在不良妊娠史对其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分层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亚组体质构成比的差异。结果(1)132例再生育备孕女性中,偏颇体质118例,占89.39%,按体质频数排序,前3位为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2)以年龄分层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35岁组体质分布前3位为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35岁组体质分布前3位为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两组间体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首胎分娩方式分层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顺产组体质分布前3位为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剖宫产组体质分布前3位为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两组间体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以是否存在不良妊娠史分层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两组体质分布前3位均为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两组间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本次调查结果,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在再生育备孕女性中最为多见。

  • 标签: 再生育,备孕女性,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 简介:目的研究无锡地区健康人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健康志愿者以及肿瘤患者血清TNF-α、IFN-γ浓度,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血清浓度的差异,以及正常人与肿瘤患者血清TNF-α、IFN-γ浓度的差异。结果正常人血清TNF-α、IFN-γ浓度分别为(9.42±2.91)ng/ml和(10.57±3.58)ng/ml,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0~70岁年龄人群血清TNF-α或IFN-γ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患者血清TNF-α、IFN-γ浓度分别为(22.50±9.06)ng/ml和(18.08±8.95)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无锡地区健康人血清TNF-α、IFN-γ参考值范围分别为(3.72~15.11)ng/mg、(3.58~17.58)ng/mg;肿瘤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
  • 简介:本实验室为中国红十字总会定点HLA配型实验室之一,2001年11月以来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江苏六城市(苏州、无锡、南通、泰州、盐城、连云港)6300例汉族随机人群进行HLA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发现江苏汉族人群低频率基因HLA-B41、B63、B64、B65、B81的常见连锁基因为A23-B41、A1-B63、B64-DR7、B65-DR1、A2-B81.现报告如下.

  • 标签: HLA PCR-SSP 低频率基因 连锁不平衡参数 单倍型频率
  • 简介:背景:测量分析肱骨近端显微骨硬度分布规律可以较好地评价该部位骨组织不同区域的物理性能。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不同部位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共选用了62岁男性、45岁女性和58岁男性3具遗体捐献者标本,于肱骨肩关节盂水平及外科颈水平垂直其长轴取多层面标本,使用显微硬度计在样品表面不同区域进行维氏硬度测试,统计分析骨骼硬度的分布规律。结果:3具标本的肱骨近端共测量84个部位,测得肱骨近端区域总体硬度为(37.62±8.82)HV,硬度最大处为肱骨外科颈内侧(45.82±5.55)HV,其次为外科颈外侧与后侧,此三处硬度大于肱骨近端其他部位(P<0.05);硬度最小处为大结节处松质骨(28.32±4.35)HV。从解剖部位来看,外科颈硬度为(44.07±6.45)HV,大于肱骨头及大、小结节硬度(P<0.001);大结节硬度最小为(29.56±5.68)HV(P<0.01)。肱骨头前半部硬度大于后半部,小结节硬度大于大结节,肱骨外科颈前方硬度低于其他方位(P<0.05)。结论:肱骨近端不同区域骨硬度的分布具有规律性;肱骨近端骨硬度分布数据可为肱骨近端内固定策略的选择、新型植入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并为3D打印仿生骨的设计开辟新的视角。

  • 标签: 肱骨近端 骨硬度 人体骨骼 内固定 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