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病人鼻饲反误吸的原因。方法纳入研究的病例为50例脑卒中患者,病例入院时间为2014年5月~2015年11月,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鼻饲反误吸的发生情况,分析造成鼻饲反误吸的原因。结果经统计分析,有12例患者发生反误吸现象,发生率为24.0%,造成鼻饲反误吸的原因主要有胃管影响、鼻饲体位变化以及鼻饲液量及温度变化。结论导致脑卒中病人鼻饲反误吸的因素有很多,需引起高度重视,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和应对工作,以确保鼻饲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鼻饲 反流误吸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胆汁反性胃炎(BRG)和精神心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BRG的78例患者及6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心理评估,行脑电图、脑功能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胆汁反性胃炎组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递质GABA、Glu、DA、NE实测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疾病和胃大部切除术后是引起BRG的重要原因。BRG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可能与脑内神经化学递质的改变,脑功能损害有关。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道疾病 神经递质 精神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40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椎间盘退(Intervertebraldiscdegeneration)是一种比较明显的生理性退化病变,其发病几率在近些年来呈现出显著上升态势。在该病症发生早期如果能够得到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并辅之以良好的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其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诊断方式,能够准确揭示病变部位组织形态、结构、周围神经根及椎管的病变等信息,引起了临床的高度关注。关于其研究进展同样成为了临床新兴研究课题。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成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24例胃食管反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4例胃食管反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治愈14例,好转9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5.83%。结论对胃食管反患儿行合理的体位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可有效加快其康复速度。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反性食管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80例反性食管炎患者予以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结果80例患者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辨证施护干预效果明显,复发率低。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护理 辨证施护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直肠指诊(DRE)是否影响尿率的测定。方法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对共79例男性患者(分为Ⅰ组59例,Ⅱ组20例)进行研究。Ⅰ组在体格检查之前的上午10时行首次尿率测定。在首次尿率和DRE检查之后的6小时、24小时行第二次、第三次尿率测定。在未行DRE检查的Ⅱ组行同样的尿率测定。测定尿量、最大和平均尿率。明确Ⅰ组和Ⅱ组第一、二、三次尿率测定值的关系。结果在Ⅰ组和Ⅱ组之间未发现首次、6小时后、24小时后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我们未发现DRE对尿率测定有任何的影响。

  • 标签: 直肠指诊( DRE) 尿流率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胆汁反性胃炎的的诊断和治疗方式进行调查。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7月间33例老年胆汁反性胃炎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同时对疾病的诊断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治疗效果显著的18例,占比例的54.55%治疗有效的13例,占比例的39.39%治疗无效的2例,占比例的6.06%。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病例发生,因此认为治疗安全性较高。结论美唯宁联合胆维他片在本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且尽早诊断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反流性胃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疏肝和胃汤在治疗胆汁反性胃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胆汁反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口服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疏肝和胃汤的治疗。分别用药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胆汁反性胃炎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肝和胃汤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疏肝和胃汤 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病(gastroesophsgealrefluxdisease,GERD)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可伴食管轴膜的损伤和(或)其他并发症状,分为非糜烂性反病、糜烂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是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本文就近年来GERD相关诊断及其内镜下表现作一综述,有助于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性咽喉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40例反性咽喉炎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结果32例患者症状消失,杓间区黏膜水肿、声带红斑、充血明显减轻或消退。6例仍有轻度异物感,2例仍咳嗽。结论详细的临床问诊、内镜检查及诊断性治疗可给诊断提供帮助,质子泵抑制剂对该病有明显疗效。

  • 标签: 咽喉反流 咽喉炎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性食管炎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反性食管炎患者48例的中医辩证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8例反性食管炎患者经治疗,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结论RE的发生主要是LES功能障碍及食管继发性蠕动障碍,在依证治疗的基础上,应加用或重用和胃降逆及疏肝理气之药。依理治疗,在依证治疗的基础上,还可配用或加用相应药物。若食管瘢痕狭窄,可行内镜扩张或置支架治疗,必要时可行抗反手术治疗。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辩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胃食管反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胃食管反病病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0~76岁,平均48岁。反时间最短者7个月,最长者24年。所选病例均符合如下标准临床上有典型的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治愈率89%,3例患者病情较重,临床症状得到了控制。结论胃食管反病用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病情缓解的快,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由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并损伤食管黏膜所致。30%的GERD患者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0%,西方国家尤为多见。目前我国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GERD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抑酸剂、促动力剂的广泛使用,对GERD的认识及诊断方法有很大发展,疗效也显著改善。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近年来GERD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将胃食管反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童 胃食管反流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敏合剂Ⅱ号治疗肺经有热型应性鼻炎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2012年6月,选取江苏省中医院门诊过敏性鼻炎病人120例,确诊为肺热型。治疗组给予鼻敏合剂Ⅱ号,每日3次,每次20ml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10mg,每晚1次。以12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的副作用较对照组小。结论鼻敏合剂Ⅱ号是治疗应性鼻炎的较好药物。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肺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性鼻炎与哮喘相关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法,对某地区490例应性鼻炎与哮喘患者进行相关性调查研究。结果490例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中,经临床统计学分析,在年龄、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病先后上,经临床统计学分析在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呼吸道的炎症后,不管是鼻炎发生在先,还是哮喘发生在先,都极易诱发呼吸道的炎症病变。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哮喘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性鼻炎的有效预防与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应性鼻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年龄作为依据,将其分为成人组与小儿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良好的预防与管理,研究分析其预防管理效果。结果成人组的满意度为97.33%,小儿组为94.67%,两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有效预防与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有效预防 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行脊柱融合术后患者出现的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脊柱融合术的107例患者,术后,对所选患者进行6个月到24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出现临近阶段退的情况。结果患者进行脊柱融合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以及邻近节段的加速退等神经症状。结论对患者进行局部脊柱融合术,术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会出现临近节段的加速退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邻近节段 加速退变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