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留置导尿与拨时限的选择,对孕、产妇心理、尿道刺激症状及拨后对排尿的不同影响程度,从而选择最佳置与拨时机。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60例宫产术孕、产妇,术前留置导尿与术后拨时限的不同选择,将术前30分钟置、术后24小时拨与麻醉平面出现后置、12小时拨对孕、产妇心理、尿路刺激症状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孕、产妇进行比较时发现麻醉平面出现后置、术后12小时拨对孕、产妇尿道激症状轻容易被孕、产接受。术前30分钟置、24小时拨对尿道刺激症状重不易被孕、产妇接受。结论剖宫产术前留置导尿的最佳时机是麻醉平面出现后,术后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能减轻产妇的不适,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对于降低小儿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以肺炎、腹泻为主的患儿100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实施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40%)显著高于对照组(0.80%),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Ⅲ级以上渗出率(4.00%)显著高于观察组(1.20%),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小儿输液渗出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 输液风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ADL量表在老年患者分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选择8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有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级法,实验组,根据ADL评分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评价护理质量,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统计不良事件,实验组发生率为2.43%,对照组为7.31%,P>0.05。结论老年患者分级护理中,ADL量表应用价值高,建议推广。

  • 标签: ADL量表 分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脑动脉粥样硬化(cerebralatherosclerosisCAS)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阐述引起CAS的危险因素以及对CAS进行分级,从而提高CAS性脑卒中的防治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级诊疗是临床根据疾病的轻重缓解与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疾病治疗措施,逐步实现由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分级诊疗制度包涵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等,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群众自愿、创新机体等,以此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从而解决医患矛盾,实现新医改目的。本文针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分级诊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一份参考。

  • 标签: 分级诊疗制度 关键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1活动在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2的置率的。方法利用品管圈工具,以“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为主题,以患者介入手术的先后顺序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品管圈活动开始前40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40例,对所有的首次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查验,分析留置尿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并且实施。结果在实施相应措施后,介入术后患者留置尿率由22.5%(9/40)下降至7.5%(3/4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

  • 标签: 品管圈 介入手术 留置导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肝脏生化检测工作期间,观察分级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07月收治的100例肝脏生化检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肝脏生化检测患者分组;对照组(50例)临床开展肝脏生化检测工作期间,应用拉网式检测法完成;观察组(50例)临床开展肝脏生化检测工作期间,应用分级检验法完成;最终就两组肝脏生化检测患者的检测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肝脏生化检测患者AST阳性率以及ALT阳性率展开对比,观察组肝脏生化检测患者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同对照组ALP、GGT、DBil以及TBil检测阳性率展开对比,观察组肝脏生化检测患者获得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肝脏生化检测工作期间,合理选择分级检验法展开,可以使得疾病误诊率以及疾病漏诊率得以显著性降低,并且对于患者检验费用的节约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使得患者的个人负担获得显著缓解,从而获得确切肝脏生化检测结果。

  • 标签: 分级检验方法 肝脏生化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实施药品分级监管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制度的实施时间分组,实施前2015年2月—2016年2月为对照组,实施后2016年2月—2017年2月为试验组,对比两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门诊处方失误率和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门诊处方失误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药品分级监管可显著提高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同时显著降低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与门诊处方失误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品分级监管 医院西药房 管理制度 门诊处方失误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我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高血压分级管理护理模式并给予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前后血压的变化以及采用高血压分级管理和预防措施后的效果。结果在采用高血压分级管理和预防措施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效果明显,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高血压分级管理 预防措施 社区高血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单中心研究,分析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方法某三级综合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年开展手术4000~6000例次,医院编制有《手术医师分级与手术分级管理规定》、《医院关于手术权限授予的相关规定》,《医院新技术评价标准》,组建分级管理小组、新技术评价组。结果2010-2016年,一二级手术、三四级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较稳定,一二级手术发生率在0.5%内,三四级手术发生率在4%以下。2010-2016年,技术申请的数量、通过数量逐年上升,技术通过率呈下降趋势,到2015-2016年稳定在60%。结论分级管理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有待提高,新技术申请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手术分级管理 技术分级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特殊药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药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本文从我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出发,总结体会,为医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高危药品 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分级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均给予采用CT进行诊断,依据患者病情程度给予分级。结果在60例患者当中,A、B、C级分别为10例(16.7%)、16例(26.7%)、15例(25%);D、E分别为12例(20%)、7例(11.6%)。A组、B组、C组、D组、E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00%、100%、100%、58.3%、42.8%。组间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分级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具有极高的应该价值,可正确分者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 标签: CT分级 诊断 急性胰腺炎 价值
  • 简介:摘要分析操作分级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选取4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n=24,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模式)和干预组(n=24,采用操作分级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干预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中应用操作分级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气道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功能、APACHEII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O2/FiO2、APACHEI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行气道分级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并对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气道分级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靶输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围拔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5月开展本次关于腹腔镜手术效果的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20例无特殊性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将所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在手术完成之前40分钟开始对B组患者患者靶输注右美托咪啶0.3ng/ml,C组靶输注右美托咪啶0.9ng/ml,A组(对照组)患者靶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总结三组患者苏醒、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情况。结果三组在苏醒、拔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方面数据差异突出,A组与B组数据优势明显,相对于C组而言统计学结果达到意义标准(P<0.05)。结论靶输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围拔期的临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输注右美托咪啶0.3ng/ml可以促使围拔期血流动力学状况更加稳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靶控输注 右美托咪啶 腹腔镜 全麻手术 围拔管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时发生置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对PICC置时减轻患者疼痛和情绪紧张,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的新辅助方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送管困难 穴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后对急诊护理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科护理护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10-2011年为第一个阶段,实施传统护理模式,2012-2015年为第二个阶段,从此阶段起将所有护士分级并制定相关护理职责,对比两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职业合格率。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职业合格率也显著提高,两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职业合格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

  • 标签: 急诊科 分级管理 护理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晚期妊娠羊水量异常的诊断标准及其分级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60例晚期妊娠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260例晚期妊娠产妇进行羊水指数检测,按照8cm和18cm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低于8cm为羊水过少,超过18cm为羊水过多,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分析260例晚期妊娠产妇超声诊断羊水指数情况。结果260例晚期妊娠产妇超声诊断羊水指数在3.6~5.0cm,4例,占比1.54%,5.1~8.0cm,8例,占比3.08%,8.1~18.0cm,232例,占比89.23%,18.1~20.0cm,4例,占比1.54%,20.1~32.9cm,占比4.61%,其中,3.6cm是最低值,32.9cm是最高值。结论超声检测晚期妊娠羊水量异常的诊断标准为低于8cm表示羊水过少,超过18cm表示羊水过多,确定羊水异常的超声诊断标准,羊水过多、过少均为异常,8cm和18cm为分级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和羊水量异常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测 晚期妊娠 羊水量异常 诊断标准 分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分级检验方式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抽取受检者血液样本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拉网式检验,分析组予以分级检验,对两组血脂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同一批受检者的血液样品进行拉网检验和分级检验,分析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血脂实施分级检验方式,能够提高血脂生化检验准确性,具有便捷、高效的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