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6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奥美拉唑片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根据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5例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片单药治疗;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片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干预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9.98%,对照组有效率82.40%。结论:奥美拉唑片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片单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肠溶片 胶体果胶铋胶囊 老年慢性浅表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胃溃疡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疗中采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该治疗方案对胃黏膜功能、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单纯采用奥美拉唑片治疗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采用采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片治疗的40例设为观察组,完成治疗之后对比两组的效果,治疗效果的判定主要包括患者的总体治疗疗效、平均症状消失时间(指标包括:胃灼热、反酸、反流、嗳气、腹痛)、血清指标改善(指标包括:血管活性肽、白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胃黏膜功能(指标包括:胃泌素、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观察组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7.5%,而单纯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对照组效果不够理想,总有效率仅为77.5%,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铝碳酸镁咀嚼片 奥美拉唑肠溶片 胃溃疡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联合应用 胃复春片与 雷贝拉唑钠片治疗的临床 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201 8 年 1 月 -201 9 年 12 月收治的 慢性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86 例作为 本次的 研究对象, 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研究 组,每组 患者各有 43 例 。对照组患者应用 雷贝拉唑钠片进行治疗, 研究 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胃复春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 QOLS)评分和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MUNSH)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3.02%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 QOLS 以及 MUNSH 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QOLS 以及 MUNSH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联合应用 胃复春片与 雷贝拉唑钠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 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 显著提高 , 具有 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胃复春片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慢性胃炎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64例(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随机分为100mg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32例)与150mg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32例),观察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治疗有效率高,P<0.05。结论:150mg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64例(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随机分为100mg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32例)与150mg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32例),观察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治疗有效率高,P<0.05。结论:150mg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妇产科门诊阿司匹林处方用药情况。方法抽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本院妇产科门诊所有含阿司匹林处方,统计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用药情况,对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共抽取处方825张,其中在30~39岁之间患者和以100mg每日1次为最多,且多为联合用药,应用阿司匹林基本上为超说明书用药。结论应用阿司匹林多为超说明书、低剂量、联合用药,虽大多有文献依据支持,但其应用安全性仍需引起重视。

  • 标签: 阿司匹林 妇产科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无痛胃镜采用的是全身麻醉,通常是通过静脉通道给药,患者无痛苦,虽然全身麻醉可以减轻疼痛,但是有一定风险,为了患者的安全,患者及或家属应在检查前与麻醉医生面对面沟通,使麻醉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然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进行麻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痰通窍汤联合桉柠蒎软胶囊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炎性因子、听力水平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于2019年3月-2022年9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12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设置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做分组处理,常规组(63例)组内患者采取单独的桉柠蒎软胶囊治疗,研究组(62例)组内患者采取化痰通窍汤联合桉柠蒎软胶囊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及听力指标做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听力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来说,应采用化痰通窍汤联合桉柠蒎软胶囊治疗,其能够有效地降低体内炎症,提高听力水平,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化痰通窍汤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分泌性中耳炎 炎性因子 听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常规镜检查并发症:缺血性病的临床特点,为常规镜检查并发症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常规镜检查并出现缺血性病并发症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常规查体、影像学检查、治疗情况、预后资料等。结果:该患者经镜检查确诊为结肠息肉,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常规镜检查后出现血便,经过镜检查提示为缺血性病。为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并要求出院,住院时间为14天。结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相关病在使用镜检查中应重视对缺血性病的预防,镜检查后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便血问题,针对出现缺血性病患者通过罂粟碱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肠镜检查 缺血性肠病 并发症 罂粟碱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TIA 的疗效、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19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治疗组, A组) 99例, 和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常规治疗组, B组) 99例, 观察用药前后TIA的控制情况, 头颅CT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 0.05) ,血小板活化指CD63、CD62P治疗后7d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氯吡格雷  TIA   阿司匹林  低分了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痛风性骨关节炎患者中通过退癀消肿汤联合双氯芬酸钠片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8年6月-2020年6月,此期间收治的急性痛风性骨关节炎患者共76例,将其依循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8例,实施单纯双氯芬酸钠片治疗方式)与观察组(38例,实施退癀消肿汤结合双氯芬酸钠片治疗方式),研究比对患者的疼痛状况、不良反应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性痛风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痛风性骨关节炎 效果 退癀消肿汤 疼痛 双氯芬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桉柠蒎软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对耳积液IL-8、IL-10、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SOM患者,共计92例。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6例患者,治疗使用在鼓膜穿刺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观察组46例,治疗需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桉柠蒎软胶囊。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耳积液炎症因子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耳积液炎症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8、IL-10、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桉柠蒎软胶囊的使用对于缓解患者IL-8、IL-10、IL-1β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 标签: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效果 耳积液IL-8 IL-10 IL-1β 水平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药理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脑血栓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100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50)和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n=50),对比治疗效果、颈动脉斑块面积、NIHSS评分。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和对照组(82.00%)相比,观察组(98.00%)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颈动脉斑块面积、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1.02±0.33)、NIHSS评分(10.02±0.54)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对脑血栓患者具有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脑血栓 药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其中,前者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措施+阿司匹林,后者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措施,两组患者预防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尿酸水平、全血粘度水平、尿蛋白水平和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上阿司匹林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阿司匹林 预防 妊娠期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其中,前者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措施+阿司匹林,后者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措施,两组患者预防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尿酸水平、全血粘度水平、尿蛋白水平和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上阿司匹林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阿司匹林 预防 妊娠期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其中,前者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措施+阿司匹林,后者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措施,两组患者预防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尿酸水平、全血粘度水平、尿蛋白水平和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上阿司匹林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阿司匹林 预防 妊娠期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4月-202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仅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高,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比单一阿司匹林效果更好,而且副作用更低,用药安全性更高,可以作为治疗脑梗死的首要药物进行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偏头痛治疗中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的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以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偏头痛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以随机数表法方式将76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人。针对研究需要,对两组患者进行区别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则提供阿司匹林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明显高于84.21%;观察组患者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共出现10例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2%,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相较于尼莫地平,阿司匹林能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有效率,并降低用药的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偏头痛 阿司匹林 尼莫地平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