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观察病原菌质量和耐药,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具体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主要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微生物检测的104例患者,了解并确认患者自身情况与本研究目的一致。另外,为了保障患者及家属的权益,会在患者及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并报告研究结果,必须予以公布。在对患者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影响微生物检测质量、病原菌耐药、病原菌分布、检测准确性等因素,为后续跟进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以供研究。结果:对104例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10例患者的调查结果不正确,错误原因为操作者错误和样本因素。检测结果表明,从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提取的菌株数量来看,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以说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结论:在微生物质量检测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病原体的耐药有一定差异。应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实验室 微生物检测 品质因素 病原菌耐药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得到适用于本地区的病原菌感染谱和抗生素治疗方案,为本地区的血流感染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规范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减轻人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生存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5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我院住院的通过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共同确诊为血流感染的患者临床数据,使用VITEK MS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使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余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结果:开展血培养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病原菌762株,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有革兰阴性杆菌447株,占分离到的病原菌株数的58.63%;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中分离到的革兰阳性菌的株数次之,为292株,占分离到的病原菌株数的38.40%;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中分离到的真菌株数最少,为22株,占分离到的病原菌株数的2.98%;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大肠埃希菌是血流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28.72%);主要的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高,耐药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一直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主要革兰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屎肠球菌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且耐药均高于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平稳状态。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及时进行病原菌和耐药监测,持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正确选用抗菌药物,降低病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及早控制血流感染,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 标签: 黔江区 血流感染病原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从我院采集的416份尿液标本,对所有菌株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检验以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试验,对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进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的占比最高,为59.13%(246/416),其次为屎肠球菌7.21%(30/416),由此可见,泌尿系统病原菌主要分布在大肠埃希菌中。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的致病菌较多,并且其中有部分致病菌存在较高的耐药。通过微生物检验分析患者病原菌分布,意义重大,并可以根据耐药结果,针对性采用对应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泌尿系统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 要】在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疗效,目前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由于抗生素使用过于频繁,因此细菌对于抗生素的免疫力越来越强,所以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把控抗生素的使用,文章从中西药方向进行分析,研究中西药联用应对细菌的抗药性可行性,并结合实例对其进行说明。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抗药性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

  • 标签: 中西药 致病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6年8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3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03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155份不合格,在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中,60份为标本因素,占38.71%,46份为人员因素,占29.68%,30份为操作不规范,占19.35%,19份为其他因素,占12.26%;同时,1030份检验标本中,共分离出1095株病原菌,其中55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50.96%,43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39.82%,101株为真菌,占9.22%;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红霉素以及β-内酰胺类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并且将病原菌的耐药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从而使耐药率降低。

  • 标签: 病原菌 微生物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检验科接受微生物检查的4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检验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微生物检验治疗的影响因素和进行分析,将检验结果给予细菌培养,通过微生物药敏试纸扩散法(K-B法)对病原菌耐药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观察发现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检验科人员素质、检验方法的差异、检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方式及其他因素,在本研究中对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差异共92份,2019年有54分,2020年有38分。且检验科人员素质是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在5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四环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70%以上。结论: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实践中,相关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规范操作,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此来提升微生物检验的检验治疗。其次,应依据病原菌耐药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

  • 标签: 检验科 微生物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病原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临床护理干预对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50名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入组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对象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5名患者,对参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护理前提下实行强化护理风险防范,对两组感染风险发生概率及患者生存品质进行统计。结果:实验组感染风险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护理方法 多重耐药肺结核 预防护理风险 感染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进行急诊重症医学科呼吸衰竭患有肺部感染的患者的耐药研究。方法 选择收治于我院的2016年1月-2019年12月的187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方法为采集全部患者的痰液,从而进行标本式细菌培养,使用药物敏感试验来观察这些患者所带有的病原菌类型以及它们的耐药。结果 在187例患者身上经过细菌培养后再进行分离共得到220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占有50株,革兰阴性杆菌有170株,革兰阳性球菌中有三项占比最高的菌类,依次为溶血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也有三项占比高的菌类,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呼吸衰竭伴随肺部感染革兰阴性菌的患者中,这三种菌群的耐药都比较高,尤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是最强的,革兰阳性菌的三种菌群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群具有较高耐药。结论 在急诊重症医学科呼吸衰竭带有肺部感染的所有患者中,主要致病的是革兰阴性杆菌,而且一些治疗它的临床药物都被它所耐药,所以认为,治疗急诊重症医学呼吸科带有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如果想要在治疗中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掌握一定的抗菌性药物原理,需要做致病菌类型的药物敏感试验才能更具疗效。

  • 标签: [] ICU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用MALDI-TOF MS技术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100株医院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鲍曼不动杆菌,使用MALDI-TOF MS技术分析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并统计检验结果。结果:1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替加环素敏感的有34株,耐药有45株,中介有21株,并用K-B法进行进一步检验,替加环素敏感菌株正确检出率为78.4%,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正确检出率为88.7%。结论:MALDI-TOF MS技术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可以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情况,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不同抗生素耐药分析。方法:从 2016年 5月开始进行研究对象选择,到 2020年 5月结束,收集 168例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并且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的情况。结果: 168例患者共分离培养 383例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且均存在耐药情况。结论: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且大多数常见致病菌均存在耐药的情况,因此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 病原菌分离鉴定 抗生素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细菌耐药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并提供对策。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份23858份标本开展研究,分析病原菌分布状态,并对耐药加以研究。结果:(1)23858份,分离细菌3876 株,阳性率16.25%。其中真菌939株,占总阳性例24.23%,革兰氏阳性菌644株,占16.62%;革兰氏阴性菌2293株,占59.16%;主要多重耐药菌株为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372株,检出率38.08%;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17株,检出率24.63%;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86株,检出率55.84%;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66株,检出率18.1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6株,检出率27.28%;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株,检出率0.75%。(2)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阿米卡星等高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等高度敏感,对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高达5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吡肟高度敏感;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约1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约80%;(3)常见格兰阳性菌耐药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但对青霉类耐药率高达90%;屎肠球菌仅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超75%以上;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耐药率高达90%以上。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耐药形势严峻;根据药敏结果及针对病原菌合理选用抗菌素,是治疗各种感染的首要原则和关键措施,也是避免多重耐药菌产生的正确举措。

  • 标签: 细菌耐药监测 病原菌
  • 简介:摘要:鱼腥草早在东汉时期就有食用记载,而今仍然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但是,古今对于鱼腥草的药性、毒性认识也有分歧。通过对鱼腥草古今的毒性及药性认识总结,希望能使更加客观的认知鱼腥草这一药用植物。

  • 标签: 鱼腥草 毒性 药性 嬗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原因,执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流程,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62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对于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有效控制了由多重耐药菌患者导致的院内感染的发生,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杜绝暴发流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7年5月起到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两组,两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95%,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77.5%,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的护理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多重耐药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菌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肺炎链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其会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炎链球菌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依旧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近几年来,我国肺炎链球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逐年增高,可能与耐药或者多重耐药菌株的日趋流行等因素有关。本次研究深入的分析了肺炎链球菌那药机制的进展情况。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耐药机制 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样本医院MDRO感染患者人数、住院人数及感染发生率等数据。观察住院患者MDRO感染情况、MDRO标本来源情况及不同季度主要耐药菌检出比例,分析MDRO感染与季节的相关性。结果: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共266例患者发生MDRO感染,感染率为0.27%。266例MDRO标本中,来源包括痰标本、血标本、分泌物标本及其他途径,其中51.88%来自痰液,34.21%来自血液,12.78%来自分泌物,1.13%来自其他。266例MDRO标本中,春季感染人数及感染率最低,冬季感染人数及感染率最高,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20)。春季、秋季MDRO感染患者109例,夏季、冬季MDRO感染患者157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不同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0,2.682,1.220,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伯菌在春秋季节的检出率低于冬夏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0,4.135,P<0.05)。结论: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季节存在相关性,春季和秋季MDRO感染较低,冬季和夏季是MDRO感染高峰。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药耐药菌感染 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