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龙葵颗粒对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龙葵颗粒剂量组(10g生药/kg)、中剂量组(5g生药/kg)、小剂量组(2.5g生药/kg)。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开始给予25%的CCl4花生油溶液3ml/kg,2次/周,1次皮下注射和1次灌胃交替造模,连续10周。造模三周后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颗粒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干预,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ALT、AST、ALP、T-bil、TP、ALB含量,计算A/G比值;检测大鼠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和MDA含量;解剖取大鼠肝脏、脾、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龙葵颗粒中(5g生药/kg)、剂量组(10g生药/kg)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中ALT、AST、ALP、T-bil水平,升高血清中TP,ALB含量;升高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P〈0.05~0.01),并降低MDA的水平;肝组织内Hyp明显降低;病理观察结果可明显减轻慢性肝损伤的肝脏损伤程度。结论:复方龙葵颗粒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的作用,并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关。

  • 标签: 复方龙葵颗粒 四氯化碳 慢性肝损伤 保肝
  • 简介:目的:同时测定獐牙菜属植物中种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獐牙菜苦苷、芒果苷、当药醇苷和雏菊叶龙胆酮种抗肝炎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种成分分离良好,在检测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2%和4.6%,加样回收率为97.94%~99.84%。建立了獐牙菜属植物中种不同化学结构类型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能成功的的运用于同时测定獐牙菜属植物不同部位中獐牙菜苦苷、芒果苷、当药醇苷和雏菊叶龙胆酮种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以及獐牙菜属植物的鉴定。

  • 标签: 獐牙菜 HPLC-UV 獐牙菜苦苷 芒果苷 当药醇苷 雏菊叶龙胆酮
  • 简介:人参价格结构性调整,白参价格稳定,红参上扬,红参小抄由65元升至80元。不过人参毕竟价格高峰期已过,今后两三年是低谷期。西洋参价格下跌之势快如脱兔,正品国产西洋参统货产地有货急于脱手,要价200元。西洋参和人参双双步入谷底,愈发造就跌势。党参价格高悬,潞党纹党白条党均上浮2元,其实货囤积数量颇丰,安国数百吨,

  • 标签: 安国市场 价格走势 中药材 市价 烂市 安国药市
  • 简介:目的:研究红毛五加多糖(AGP)对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CCl4肝损伤模型进行实验.结果:AGP能明显抑制CCl4肝损伤大鼠血清AST、ALP、BILIT和肝TG水平的升高及血清TP、TG、TC、Alb和Glu水平的下降;同时使血清升高的NO含量降低.结论:AGP对CCl4肝损伤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过高的NO含量有关.

  • 标签: 红毛五加多糖 CCL4肝损伤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甘油三酯 总蛋白 一氧化氮
  • 简介:本文研究了种贝母生物碱(FH1-FH4)对离体豚鼠及大鼠心肌、兔胸主动脉条和蟾蜍坐骨神经干生理效应的影响。在左心房,FH1、FH4剂理依赖性地增强心肌收缩力,在右心房则减慢心率。FH2正肌作用微弱,FH3却表现为负性正肌作用。在离体血管上,FH1-FH4均可明显对抗甲氧胺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对神经动作电位无影响。提示其正肌作用可能与抑制磷酸二酯酶有关。

  • 标签: 贝母 PDE抑制剂 正肌作用 心率 血管扩张剂 FH1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芩苷元对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脂质过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C1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肝组织MDA含量、总氧化能力(T—AOC)和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黄芩苷元能保护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使血清ALT、AST活力下降,SOD活性和T-AOC水平提高。黄芩苷元还能降低小鼠肝脏MDA含量下降。并降低肝组织的NO和T-AOC,并且其肝脏病变较模型组为轻。结论:黄芩苷元对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标签: 黄芩苷元 CCL4 肝损伤 总抗氧化能力
  • 简介:内皮功能障碍(ED)被认为是血管病变发展中的早期事件之一。探索内皮功能障碍机制对于研究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氧化应激、炎症、内质网应激三个方面阐释ED发生发展机制,并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在防治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内皮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分析中药作用机制及探索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药物探索新思路。

  • 标签: 内皮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炎症 内质网应激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逆汤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肥厚的干预作用,并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0.1g/kg·d)和逆汤组(3.8g/kg·d),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逆汤组均皮下注射ISO(5mg/kg·d),制备心肌肥厚模型。给药4周后,称重并测量血流动力学。称量心脏重量及左心室重量并计算全心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并测量心肌细胞跨核最短直径及横截面积;Masson染色观察并测量心肌胶原纤维沉积的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测定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因子-κB亚基p65(NF-κB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蛋白表达;QRT-PCR测定TLR4mRNA和肥大基因心房钠尿肽(ANP)和脑钠尿肽(BNP)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功能受损、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增生;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全心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心肌细胞跨核直径、横截面积显著增加;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增加;TLR4、MyD88和核内的NF-κBp65蛋白表达上调,而IκBα蛋白表达下调;TLR4mRNA和心脏肥大标记基因ANP和BNPmRNA表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逆汤(3.8g/kg)组心功能改善,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增生减少;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全心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和心肌细胞跨核直径及横截面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降低;同时TLR4、MyD88和核内的NF-κBp65蛋白表达减少,IκBα蛋白表达增加;ANP、BNP和TLR4mRNA表达水平下调。结论:逆汤可以抑制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所致的病理性心肌肥厚,

  • 标签: 四逆汤 心肌肥厚 炎症 toll样受体4(TLR4) 核因子-κB(NF-κB)
  • 简介:目的:从中枢神经系统角度探讨了桃红物汤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及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五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和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的影响,为桃红物汤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mg/kg/d)和缩宫素(1ml/kg)复制大鼠痛经模型,冰水浴及注射肾上腺素(0.8ml/kg)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5-HT、β-EP和NA的含量。结果:在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中,血浆中5-HT含量模型组(332±22ng/ml)高于空白组(130±1ng/ml)(P〈0.05)。给药后0.918g生药/kg剂量组降为190±15ng/ml,4.59g生药/kg剂量组降低为181±5ng/ml(P〈0.05),但各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脑组织中5-HT含量模型组低于空白组,给药后略有增高,但不显著。血浆中β-EP含量模型组(4.63±0.33ng/ml)高于空白组(2.66±0.61ng/ml)(P〈0.01),给药后0.918g生药/kg剂量组降为2.20±0.67ng/ml,有非常显著性异(P〈0.01),4.59g生药/kg剂量组具有下降趋势;脑组织中β-EP含量模型组(0.21±0.02ng/ml)低于空白组(0.33±0.05ng/ml)(P〈0.05),给药后0.918g生药/kg剂量组略有升高,4.59g生药/kg剂量组反而略有降低。血浆中NA含量模型组(58.31±6.81ng/ml)高于空白组(25.44±9.70ng/ml)(P〈0.05),给药后0.918g生药/kg剂量组降为33.34±7.69ng/ml(P〈0.01),4.59g生药/kg剂量组降低为34.54±4.90ng/ml(P〈0.01),但各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在脑组织中模型组的NA含量略有降低,给药后反而下降。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中,血浆和脑组织中,5-HT含量模型组低于空白组,给药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浆中β-EP含量模型组略有增高,给药后含量增加;脑组织中β-EP含量模型组下降,给药后变化不大。血浆中NA含量模型组略有升高,给药后略有降低;在脑

  • 标签: 桃红四物汤 痛经 血瘀 神经递质
  • 简介:目的:研究逆汤及拆方水煎液对体外培养的缺血缺氧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厌氧培养盒构建厌氧环境,以D-Hanks液模拟缺血液,构建H9C2的缺血缺氧模型;将加有D-Hanks稀释过的逆汤及拆方水煎液的H9C2置于厌氧盒中培养,MTT法测定H9C2的存活率;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结果:逆汤及拆方加药组(逆汤加药组、附子+干姜加药组、附子+甘草加药组、甘草+干姜加药组、甘草加药组、附子加药组、干姜加药组)在浓度均为5mg生药/ml时,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提高H9C2的存活率;其中附子+干姜组(108.2±5.0)、逆汤全方组(82.3±2.0)、附子组(78.4±10.0)均能明显提高缺血缺氧H9C2的存活率;细胞上清中CK-MB含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866),细胞存活率与TNF-α含量呈负相关(r=-0.0846)。结论:逆汤及拆方水煎液通过抑制细胞TNF-α的释放,显著减少H9C2的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对缺血缺氧的H9C2有直接保护作用。

  • 标签: 四逆汤及拆方 心肌细胞 缺血缺氧模型 TNF-α CK-MB
  • 简介:目的:研究以逆散为主随证加减对不同证型胃脘痛的疗效和对胃电、血浆胃肠道激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O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HP)的影响,并以此探讨上述指标在不同证型胃脘痛中的变化,以期为胃脘痛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诊断依据.方法:98例胃脘痛病人分为6种证型,每种证型患者再按西医诊断分为2组.逆散治疗组以逆散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对照组以雷尼替丁治疗;疗程均为两个月.观察表观疗效及胃电、胃肠道激素、幽门螺旋杆菌的变化.结果:逆散加减方对不同证型胃脘痛的表观疗效相当,总有效率91.8%;雷尼替丁治疗组总有效率7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型患者的胃电、胃肠道激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逆散加减治疗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逆散加减方对胃脘痛的疗效确切,其疗效与胃电、胃肠道激素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四逆散 胃脘痛 胃电 胃肠道激素 幽门螺旋杆菌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对氯苄基氢小檗碱(CPU-86017)及其光学异构体对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有钙、无钙液中加高钾(KCl)100mmol·L^-1或苯肾上腺素1μmol·L^-1并在无钙液中复钙引起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收缩,比较CPU-86017及其光学异构体对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结果:CPU-86017及其4种光学异构体均能抑制KCl引起的内钙释放,外钙内流,其中,Zh003、Zh004作用强于CPU-86017;Zh001、Zh002作用弱于CPU-86017。对于苯肾上腺素引起的内钙释放与外钙内流,Zh00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Zh001、Zh002与Zh003作用不明显,均能抑制KCl引起的内钙释放与外钙内流。结论:与CPU-86017相比,Zh001、Zh002和Zh003对α受体阻断作用明显降低,Zh003与受体调控钙通道几乎没有作用,对电压依赖钙通道的阻断作用,Zh003和Zh004活性增强。

  • 标签: CPU-86017 光学异构体 内钙释放 外钙内流
  • 简介:目的:研究有效组分配伍的逆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剂丙基硫氧嘧啶制备SD大鼠甲减动物模型,以有效组分配伍的逆汤高、中、低剂量组(9.6g生药/kg、4.8g生药/kg、2.4g生药/kg)对甲减动物进行治疗。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并定期记录各组动物的饮食、饮水量,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动物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甲状腺病理损伤程度;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测定血清蛋白质组学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饮食饮水量明显减少,出现倦卧、耸毛等症状,T3、T4水平显著降低,TSH水平显著升高,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逆汤药物有效组分配伍组饮食饮水量升高,一般状态有所改善,2.4、4.8g/kg组可显著升高模型动物的血清T3、T4水平,降低TSH水平;逆汤药物有效组分配伍各剂量组均可显著改善甲状腺病理损伤程度;蛋白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有34个蛋白表达上调、67个蛋白表达下调,逆汤有效组分配伍9.6g/kg组可将上调蛋白中的14个蛋白表达下调2倍以上,下调蛋白中的7个蛋白表达上调2倍以上。结论:逆汤药物有效组分配伍对大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治疗作用。

  • 标签: 四逆汤 有效组分配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蛋白质组学
  • 简介:目的:研究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TMS)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DOX这两株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能否提高耐药细胞MCF-7/DOX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方法:用SRB法检测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的细胞毒性,同时检测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和DOX联用后对细胞株MCF-7/DOX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对P-gp蛋白表达的影响,罗丹明转运实验考察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对P-gp转运活性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7.5、15、30μg/ml)能够有效抑制耐药细胞MCF-7/DOX的增殖,然而与此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白藜芦醇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差,使用非细胞毒性剂量(3、6μg/ml)的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能有效提高MCF-7/DOX对阿霉素的敏感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6μg/ml的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能够明显下调P-gp的表达,此外,罗丹明转运实验显示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组(3、6μg/ml)细胞内罗丹明123积累量均有上升,表明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可以抑制P-gp的转运活性。结论:白藜芦醇甲氧基衍生物可通过抑制P-gp表达和活性的方式增加MCF-7/DOX对阿霉素的敏感性,从而逆转耐药。

  • 标签: 白藜芦醇四甲氧基衍生物 乳腺癌 耐药性 P-糖蛋白 MCF-7/DOX细胞株
  • 简介:目的:使用茜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研究茜草中萘醌类成分生合成途径原料IPP的来源,以及茉莉酸甲酯、氯胺和洛伐他丁对蒽醌和萘醌的积累情况。方法:建立茜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茉莉酸甲酯、氯胺和洛伐他丁。每3天取样一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色素和叶茜草素含量并计算出产量。结果:洛伐他丁处理组中紫色素和叶茜草素产量均有显著增加。氯胺处理组中紫色素和叶茜草素产量明显下降。茉莉酸甲酯处理组中紫色素产量增加,同时叶茜草素产量降低。结论:在茜草细胞中萘醌类成分的IPP可能是通过MEP途径合成的;要解释茉莉酸甲酯对蒽醌和萘醌积累的不同作用,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1,4-二羟基-2-萘甲酸异戊烯基化的基因表达研究应该受到更多关注。更多还原

  • 标签: 茜草 大叶茜草素 紫色素 洛伐他丁 氯胺 茉莉酸甲酯
  • 简介:目的:研究加味逆散分时给药对应激性抑郁症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生物钟基因Per、Cry的表达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计轻度应激建立应激性抑郁症大鼠模型,采用RT-PCR法及余弦节律分析法观察分析抑郁症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Per、Cry的表达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慢性不可预计轻度应激使大鼠Per1、Per2、Per3、Cry2在大多数时间点(至少4个时间点)表达增强。应激性抑郁症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中Per12-△△Ct的中值、谷值上升,振幅增大,时相提前;Per22-△△Ct的中值、峰值上升,振幅增大,时相延后;Per32-△△Ct的中值下降、峰值上升,振幅无变化,时相延后;Cry12-△△Ct的中值、峰值、谷值下降,振幅无变化,时相延后;Cry22-△△Ct的中值、峰值上升,振幅无变化,时相提前。加味逆散卯时给药(16.9g/kg)对Per2、Per3、Cry2表达增强以及Per2振幅增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Cry2、Per2、Per32-△△Ct的中值、谷值和峰值紊乱以及Cry1、Per3峰值时间和谷值时间的紊乱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加味逆散酉时给药(16.9g/kg)对Per2、Per3、Cry2表达增强以及Per1振幅增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er2、Per32-△△Ct的中值、谷值和峰值紊乱以及Cry1、Per3峰值时间和谷值时间的紊乱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加味逆散卯时和酉时给药主要是通过调节SCN中Per、Cry有关时间点的含量和改变其时间节律达到抗抑郁效应。

  • 标签: 加味四逆散 应激 抑郁症 视交叉上核 生物钟基因 生物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