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宾阳炮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但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必须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手段进行有效的发掘、整合、包装,才能实现产业化发展。

  • 标签: 炮龙节 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
  • 简介:<正>南湖位于余杭镇西南500米,东汉蓄天目万山之水成湖.近代因苔溪的疏浚,南湖遂渐干涸.1985年镇水产队在这里专营挖砂副业.1986年和1987年,在挖砂中陆续出土了100多件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石器.积砂厚约1.5米,器物均在砂底发现,难以分清文化层次.根据遗物分析,较早的有属于马家浜文化的夹砂腰沿釜、牛鼻耳罐,还有少量骨角器,也有腹部附加一周堆纹的罐和鼎,数量较多的是良渚文化时期的黑陶器皿及石器.在60多件黑陶器中,刻有较明显陶文和符号的有5件.1、黑陶豆1件(86C3—347),豆盘呈椭圆形,侈口,豆柄,竹节状,有镂孔,喇叭形圈足,通高16.8、盘径19.3×12.3、圈足径11.7厘米,烧成后在盘面两端刻有复线“山”字形符号各一,盘中心刻有4个同心圆,似一个太阳外围带有一圈光环(见图一).这一符号与上海青浦西漾淀水井所出鸟纹尊上的图案基本一致,与山东莒县凌阳河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文字也有相似之处.盘面刻有文字的同类陶豆在1937年何天行先生所著《杭良渚镇石器与黑陶》一书中曾有述及,何先生还记录了其中8个文字,有7个字在甲骨文中找到了同形字,其中3个与金文中同类字可以相对应,何氏认为黑陶文字为初期象形文,为古代越族文件的表现.

  • 标签: 刻划符号 马桥文化 黑陶器 余杭 良渚文化 形符
  • 简介: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一大特点即是以农为本,一年之中人们总是以农事节律为基本轴心展开各相关活动。就传统上海而言,以棉花种植周期为基础,在年度时间生活上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忙闲交替节奏,即夏秋棉忙、冬春农闲。而在农忙与农闲期内,人们分别会有不同的活动要从事,从而使各项活动以农事活动为核心,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年度时间轴上。

  • 标签: 乡村民众 年度时间生活 以农为本 上海县
  • 简介:厉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此后,历代王朝大多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直到明代才开始按照"里"为单位设置厉坛,从而将厉祭推行到了乡村,开启了厉祭"庶民化"的趋势。至清代,"分坛"的出现使得厉祭在乡村中更为普遍,其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今天所看到的闽西保乡村中的"无祀"习俗,正是由此而来。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

  • 标签: 厉坛 无祀 礼俗互动 闽西四保
  • 简介: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拳种之一,过去曾广泛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等一带的乡村。清末义和团运动期间,梅花拳一度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在河北省广宗北杨庄,梅花拳属于名副其实的"庄稼拳"。近百年来,当地村民不仅注重和热衷于梅花拳的文场、武场修炼,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也借助乡村梅花拳独特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机制,使其在推行基层村落社区的公益观念、净化社区道德秩序、维持地方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梅花拳 北杨庄 文场 公益
  • 简介:鲁迅美术学院所藏的条屏——《季仕女图》是费丹旭晚年所作的幅仕女组画。《季仕女图》顾名思义是春夏秋冬中的仕女,这几幅图中的季节性景物特征很明显,《碧桃闻莺图》中的题诗“困人天气近清明”对季节作了暗示,《寒梅倩影》中的梅花点明了季节,《绿柳双娇图》中从人物手执羽扇纳闵可以知道此图是夏季。

  • 标签: 《四季仕女图》 费丹旭 艺术题材 艺术风格
  • 简介:民众面对眼前之物除了好奇之外,就是进而解释它的形状、来历等,这种满含民众情感的解释结果就是传说,所以说传说必定是与某地的人或物相联系的叙事作品。创作传说的过程又是民众想象的过程,过程之后形成的结果不仅满足自己和别人的情感需要,还形成一种区域内的公共知识被区域内的民众接受传承,民众的思想被化成传说这种"可信"的叙事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得以阐述,这是地方传说产生的根本原因。传说研究者在将地方传说作为研究对象时,不仅要关注地方传说本身,更要比较研究不同区域内的同类传说,从对她们的对比研究中挖掘出支撑地方传说形成的地方性知识,这种地方性知识是传说地方性形成的基础,更是不同地方传说得以区别他者的深层原因。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了传说背后的地方性知识才能真正理解传说的地方性,进而更清晰准确地理解流传于不同区域的同类传说。

  • 标签: 牛郎织女传说 地方传说 传说的地方性
  • 简介:阐述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分析博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利用的途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群众文化 保护与利用
  • 简介:本文通过对陆河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奇缺、创新能力不强等。主要的对策有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重视文化队伍建设、创新宣传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等。

  • 标签: 群众文化 专业人才 重视文化 深度挖掘
  • 简介:在瓷苑中,彩瓷的出现相对来说是比较晚的,而釉上彩绘瓷的出现就更晚。撇开东吴国宝——南京市博物馆所藏的釉下彩羽人神兽纹盖罐和东晋时期的点彩、斑彩、条彩不谈,因为前者毕竟是孤证而后者则为单调简单的点缀,唐代长沙窑大量彩绘瓷的出现比东汉初期成熟青瓷的出现晚了八百年,以后虽有宋、金、元定窑系的红绿彩瓷和磁州、吉州窑的白地黑花瓷,但毕竟色调单一。

  • 标签: 汉初 青瓷 东吴 东汉 长沙窑 东晋时期
  • 简介:弦乐重奏是室内乐中最经典的体裁形式.本文着重对重奏的特点、中提琴在弦乐重奏中的地位、排练前的训练以及运弓与力度、音准与音量、弦律与节奏等技巧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四重奏 中提琴 重奏技艺
  • 简介:<正>比较当代都市儿童的电动玩具、声控玩具、电子玩具能说话的感应玩具以及高科技的电子游戏机等娱乐方式,笔者所要谈到的几种民间玩艺儿,可以说是土而又土了。可是每每想起儿时与小伙伴在街头巷尾执着戏玩,不被家人呼唤几次不肯回归的着实走火入魔的心绪,仍然难以忘怀。现在细想起来,这却是一代孩童慰以自娱的民间习俗文化的花朵,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济文化水平的反映。对于这些是否见之经传也未曾考据,今凭经历或目睹的记忆记述几种。或者对于研究民俗的专门家来说,也提供一点第一手资料,供作参考。

  • 标签: 电子游戏机 五十年代 杏核 儿童 声控玩具 方砖块
  • 简介:荤谜素猜是民间谜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所谓“荤”,就是与性有关;所谓“素”,其实指普通事物或行为。对此类谜语展开研究,将有助于透视民间谜语中蕴含的民众心理,更有利于对民间文化的传承、文学价值及文化意义做出合理阐释。

  • 标签: 荤谜索猜 传承环境 文学功能 路家台
  • 简介: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关键方法论之一,田野调查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不同传统的继承,自然影响着以此为重要基础的民间文学研究。如果回到民间文学田野的现场,我们需要面对个基本的对象:讲述者、听众、研究者和民间文学文本。这个现场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文化传统的时空体,讲述者、听众、研究者和民间文学文本在其中各据一点。点链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民间文学的叙事面体,换句话说,任意三点链接构成了这个文化传统时空球体上的个叙事面向;而精确呈现、描述、阐释这个叙事面向的方法和文体便是"民间文学志"。

  • 标签: 民间文学志 田野研究 叙事 讲述